歡迎來到
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
-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記憶資訊
|
提高記憶力
|
增強記憶力
|
右腦記憶方法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手機版
記憶力訓練
記憶法
記憶術(shù)
記憶宮殿
右腦開發(fā)
速讀訓練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學
注意力訓練
超右腦
左右腦
最強大腦
全腦速讀
快速閱讀
思維模式
學習計劃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專業(yè)
吸引力法則
潛意識
催眠術(shù)
潛能開發(fā)
速讀教程
勵志名言
經(jīng)典語錄
電子課本
早教
幼教
小學
作文
詞語
句子
幼教網(wǎng)
0-3歲早教
3-6歲早教
行為習慣
兒童心理
性格培養(yǎng)
情商德育
才藝培養(yǎng)
健康育兒
營養(yǎng)美食
性別教育
早期教育網(wǎng)
育兒知識
親子活動
家庭教育
父母學堂
智力開發(fā)
潛能開發(fā)
兒童記憶力訓練
兒童右腦開發(fā)
學前教育
入園入托
幼兒園教案
胎教
精品推薦:
記憶力培訓
|
快速閱讀培訓
|
速讀訓練軟件
|
超右腦訓練卡片
|
數(shù)字編碼卡
逍遙右腦
>
幼兒早教
>
兒童心理
>
鼓勵幼兒與“物”交往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兒童心理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以“物”為對象的交往形式是幼兒獨有的。這種交往順應了幼兒心理的泛靈論傾向,能夠增強幼兒的識“物”能力和愛“物”品格,是幼兒成長的必經(jīng)階段。對幼兒這種獨特的交往形式,成人應當給予特定的關(guān)注與支持。
[關(guān)鍵詞]“物”、幼兒、交往
雅斯貝爾斯認為,“個人與他人的交往既不喪失于他人之中,又不與他人相對立,而是在彼此保持自己的個性、人格、自由的同時又把自己的心揭示給他人,并領(lǐng)悟他人之心,即做到彼此心心相印”。川在這里交往被當然地限定于“個人與他人”之間。然而,通過觀察幼兒
生活
,我們看到了一種更為獨特的行為。這種行為一方面符合上述對交往活動特質(zhì)的描述,另一方面并非以“他人”為對象,而是用“物”代替之。幼兒獨有的思維特點和生活境遇,決定了“物”在幼兒交往世界中獨特的地位和價值。這種以“物”為對象的交往行為普遍存在于幼兒的生活中。本文試圖簡要闡發(fā)幼兒生活中的這種特殊交往形態(tài),以拓寬幼兒交往理論的視界,為幼兒教育實踐提供一點新的思路。
一、幼兒與“物”交往的界定
幼兒與“物”的交往是基于以下兩個事實而存在的
首先,“物”是幼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交往”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交流,表達思想、情感和需要的過程,同時也被理解為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的整個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交往就是一種生活。在幼兒的交往生活中,“物”是必不可少甚至是關(guān)鍵的。無論在家庭還是幼兒園,幼兒都在接觸神奇的自然世界和生動的“玩具家家”。到了現(xiàn)代社會,“物”在幼兒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忙于事務的成人認為把幼兒安置在一堆“物”中不失為使其“安靜”的明智之舉。“物”成為幼兒成長中的“重要他人”。
其次,“物”是幼兒視界中的“生命存在”。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泛靈論傾向是兒童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據(jù)此,幼兒會認為自然界中的樹木花草、日月星辰都和自己類同。例如:一位3歲的幼兒和媽媽一起看日落,當看到 3 4 5 后1頁
太陽落下天空變黑時,她以為:“太陽要去睡覺了。”再如,一位4歲的幼兒第一次看到奔騰不息的海洋時會很好奇:“它什么時候才能停息呢?”當父親告訴他海洋永不停息時,他實在無法相信:“就連我們睡覺時也不停息嗎?”“大海跟人不一樣,居然不要睡覺嗎?”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類似的泛靈現(xiàn)象——以生命的方式對待無生命的事物——大量存在著,其共性是兒童賦予物質(zhì)世界以生命,認為物質(zhì)世界也有心理生活?梢哉f,幼兒眼里的“物”與成人眼里的“物”存在著本質(zhì)區(qū)別。因此,幼兒與“物”的交往就是在幼兒的生活中,幼兒與其獨特視界中的“物”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往來。在幼兒眼中,這種“物”與人同樣真實、生動,是作為“主體”參與交往活動的。與“物”的交往也就是有別于教師、家長或幼兒同伴作為另一方主體而進行的一種幼兒獨有的“物我交往”行為。
二、幼兒與“物”交往的意義
。ㄒ唬╉槕擞變盒睦淼姆红`論傾向
心理學家榮格指出,在人的意識底層存在原始思維的痕跡,是人類集體無意識的一部分,如各種原始的圖騰崇拜。在幼兒期,對世界的認識較少受到干擾,因而集體無意識也較好地保持了原初形態(tài)。人類原始思維的一些重要特征,在這一時期獲得了發(fā)揮作用的空間。這些原始思維的特征,有些在今天看來是匪夷所思的,例如泛靈論傾向,F(xiàn)代成人由于受到外界社會與思想規(guī)范的束縛,集體無意識深藏起來,個人意識居于精神的主宰,慢慢失去了“萬物有靈”的概念,所以常常不能理解幼兒對世界的特殊看法。但對幼兒來說,把生活空間中的一切事物理解成富有自主意識、富有生命力的對象,并且以人的方式和它們交往,卻是如此真實的事情,是幼兒泛靈心理傾向的自然表現(xiàn)。
(二)增強了幼兒的識“物”能力和愛“物”品格
斯賓諾莎曾說過:“人越多了解事物的因果由來,他就能越多地掌握事件的后果,并減少由此而來的苦楚。”這種對世界的認識興趣,促使人類生活空間的急劇擴大,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科技奇跡。幼兒與原始人類相似,世界之于他們是無限神奇的。與“物”的交往,不僅發(fā)展了幼兒的感知覺、適應能力,也促使幼兒更多地了解物的諸多物理特性,增進了幼兒對不同物的區(qū)分和運用,滿足了他們求知和探索的愿望。同時,“愛護公物”等優(yōu)良品格應 3 4 5 后1頁
從幼兒期開始培養(yǎng)。幼兒以生命的態(tài)度與“物”的交往,正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輕拿輕放、擺設整齊等良好品質(zhì)。
。ㄈ(gòu)成了幼兒成長的必經(jīng)階段
《人世間》篇末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以“物”為對象的交往形式存在于幼兒期,其重要性也在于它是不可繞過的。作為幼兒全面接受成
人生
活訓練的開始,這種交往形式提供給幼兒一個緩沖期。在此期間,幼兒可以應用自己的生活知識,由“獨白”上升到“交往”’,從而把“我”從周圍空間獨立出來,形成明確的自我意識。隨著幼兒接受的外界影響逐漸增多,幼兒的社會化將逐步完善,相應的泛靈化傾向也逐漸淡化。幼兒在與“物”的交往中獲得的知識、經(jīng)驗、能力、體驗、習慣等,都將適時應用于隨后更廣泛的社會交往中,利于良好人際交往轉(zhuǎn)換的實現(xiàn)。
三、幼兒與“物”交往的特點
(一)交往的目的:指向過程
幼兒與“物”的交往沒有明確的外在目的指向性,如果說有目的性,那就是交往過程本身。幼兒在與“物”的交往過程中,不僅可以獲得成人所能觀察和總結(jié)出的、幼兒對“物”的大小、輕重、形狀、顏色、溫度、序列等物理特性的認識,而且對于同處交往情境中的幼兒和他們眼里靈動的“物”來說,幼兒正經(jīng)歷著喜、怒、哀、樂等豐富而生動的情緒、情感體驗。不管這種交往持續(xù)多久,幼兒關(guān)注的始終是交往過程本身。而成人之間的交往往往帶有很明確的目的性。不論這種目的指向是事務性的還是情感性的,交往總是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需強調(diào)的是目的性并不與功利性一致,而只是表明成人的交往是主體雙方頭腦中預先圖式的一種反映,至于交往的結(jié)果是否達成了預先的圖式并不影響這種目的性。而幼兒在與他心愛的“物”交往時是沒有這種預先設置的意圖的。
。ǘ┙煌哪J剑鹤灾鲄⑴c
研究表明:由教師開啟的師幼互動事件占69.1%,而以幼兒作為施動者教師作為受動者的互動事件只占30.9%,前者是后者的兩倍有余。可見,在師幼互動中,教師與幼兒還未能達成真正的平等對話關(guān)系。而當幼兒與無聲的“物”交往時,幼兒似乎成了交往的“主宰”。他們 3 4 5 后1頁
可能興高采烈地向你宣布“昨晚月亮陪我一起散步啦”!或者鄭重其事地責備“不聽話的皮球”怎么從桌上跑到地上來。在與“物”的交往中,幼兒獲得了更多的主動性,更傾向于在交往中首先發(fā)出交往意向,并對“物”的意外“行為”采取積極措施。
。ㄈ┙煌膶ο螅耗M角色
幼兒在與“物”交往中,“物”是作為一個模擬的角色參與進來的。首先,“物”是交往的對象而不是媒介。“對象”是指行動或思考時作為目標的人或事物,而“媒介”是指使雙方(人或事物)發(fā)生關(guān)系的人或事物(《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本)。幼兒在與“物”的交往中,時時處處考慮“物”的感受,要求自己與“物”共同遵守交往規(guī)則。“物”被看作平等的主體。所以,在該過程中“物”不是作為媒介存在的。其次,交往對象是非真實的。“物”之所以成為幼兒交往的對象而非媒介,在于幼兒會把“物”擬人化,從而使“物”在交往中表現(xiàn)出幼兒所能理解的人類反應。如枕頭掉到地上,幼兒會認為它一定摔疼了;洋娃娃在打針,幼兒“幫著”它喊疼等。最后,這種交往也伴隨一定信息反饋,并非虛擬。與網(wǎng)絡交往這種典型的虛擬交往形式不同,幼兒與“物”的交往在幼兒的視界中又是真實的。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展現(xiàn)了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出真實的情感體驗,也顧及到“物”的“一顰一笑”或“一舉一動”。
。ㄋ模┙煌氖侄危和渡浞答
在與“物”的交往中,幼兒的信息來源較為特殊。“物”作為一個模擬主體,除了提供少量的物理特征以外,無法提供其他信息。幼兒能夠樂此不疲地參與這種交往,就是因為在這一過程中存在投射反饋的機制。一方面,幼兒根據(jù)自己所理解的社會關(guān)系,對于交往中的規(guī)則產(chǎn)生一套自己的看法,這一規(guī)則對幼兒自己的行為也有規(guī)定。他們就把這種對自己行為的規(guī)定看作“物”的觀點,如此才會出現(xiàn)這樣富有童趣的觀點,認為小球從桌子上滾下來是“頑皮的行為”。另一方面,“物”畢竟只是物,所有的只是滾動、跳動等物理特征的變化,它不可能真正地違背幼兒的意志。它對幼兒的反饋要么是“幼兒預料”的,要么是它“不經(jīng)意的違約行為”,并且常常被幼兒立刻糾正過來,但不管怎樣,“物”都是以“沉默”來回應幼兒的。在“物”的“身”上,投射的都是幼兒自己對這個世界和社會的理解。
四、鼓勵幼兒與“物”的交往
幼兒
與他心愛之“物”的交往是其生活中不亞于與父母、同伴、教師交往的重要內(nèi)容,對其成長有著人際之間交往無可替代的、促進發(fā)展的功能。成人應當鼓勵幼兒與“物”的交往。為此,我們認為成人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ㄒ唬┻m當選擇玩具,豐富幼兒精神生活
玩具是幼兒廣泛接觸的“物”,它以新穎、有趣的特點,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而深受歡迎,是幼兒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游戲是兒童的工作,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我們“要關(guān)注兒童的成長,必須關(guān)注兒童的游戲;要關(guān)注兒童的游戲,必須重 3 4 5 后1頁
視兒童使用的玩具”。”成人可依據(jù)幼兒與“物”交往的特點,多為幼兒選擇形象生動、有聲、會動的玩具,使幼兒更易于投入到與玩具的交往中。當然選擇玩具還要注意安全、衛(wèi)生和經(jīng)濟等因素。此外,幼兒“萬物有靈”的思維特點也要求兒童文藝工作者多為幼兒創(chuàng)作優(yōu)秀的兒童電視節(jié)目和兒童文學作品,豐富幼兒的精神文化生活,產(chǎn)生更多像“孫悟空”“哪吒”“葫蘆娃”這樣雖然虛擬但于幼兒卻是十分真實,可以與之交流、對話的重要“人物”。
。ǘ┻m度干預交往,培養(yǎng)幼兒良好品行
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和習慣需要“從娃娃抓起”。幼兒在與“物”的交往中,能夠形成愛護物品、不攀比物品好壞、不與他人爭搶等好品德,養(yǎng)成自己收拾物品、不亂丟亂放、自己想玩法等好習慣。作為成人,我們要做一個適當?shù)倪吘墔⑴c者,既不過多干預,又不放任自流,不聞不問。成人要有意識地與幼兒一起與“物”游戲,并在游戲中引導幼兒形成合理的交往行為和良好的交際品質(zhì)。
(三)做好榜樣示范,優(yōu)化幼兒生活環(huán)境
艾里克森等人的研究指出,幼兒階段的兒童有一個重要心理特征,那就是“自居作用”,即幼兒模仿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如父母、教師等的言語、動作、表情,并以他們的形象來認同自己的行為。班杜拉等人的研究也表明,觀察學習、模仿社會榜樣是兒童早期學習的重要方式與途徑,并且兒童年齡越小,這一方式越突出。成人對生活中的物品輕拿輕放、擺放有致、關(guān)愛備至都將是幼兒的榜樣,促使幼兒在無形中學習成人的這些行為和態(tài)度。相反,若成人對物件亂擺亂放、呼來喝去,那么幼兒也可能將其作為自己行為的榜樣。因此,成人對待“物”的方式,雖是小節(jié)卻不容忽視。
(四)保證適量交往機會,塑造幼兒完滿人格
這里提出幼兒與“物”的交往這一概念,是就幼兒交往的事實做的論述,它不僅是為了提醒成人關(guān)注這一獨特的交往形式,更是要求成人注意為幼兒提供與“物”交往的適量機會。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既不能讓幼兒遠離那些“可愛”的“物”,也不可把幼兒安置在“可惡”的“物”中。而在鼓勵幼兒與“物”交往之余,成人還要有意識地引領(lǐng)幼兒接觸家庭、幼兒園、社區(qū)里的成人和其他幼兒,增進幼兒與他們的交往,以促進幼兒與人的廣泛交流與合作,從而理解和掌握人際交往的規(guī)則,促進其社會化的順利進行。成人的這種引導同時有助于避免幼兒過于沉湎于“物”,而對人群或其他個體產(chǎn)生交往恐懼或焦慮。 3 4 5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1036085.html
相關(guān)閱讀:
傷害孩子心理的四句牢騷話
孩子的畫在透露啥?通過繪畫看懂孩子的心理!
小寶寶的依戀情結(jié)
實施家教要巧用心理效應
嬰兒三大心理問題需注意
上一篇:
全職媽媽出現(xiàn)心理問題應該怎么辦?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guān)主題
家庭條件好 孩子易焦慮
悉心呵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給孩子一道選擇題(上)
就餐方式與寶寶的心理健康
寶寶也有不可觸碰的七大雷區(qū)
3歲孩子的心理發(fā)育特點
測測寶寶心理健康程度.
學前教育內(nèi)容偏難引爭議
寶寶獨立從獨睡開始
玩具促進嬰兒生理心理發(fā)展
推薦閱讀
兒童口吃與心理因素有關(guān)
口吃,是一種語言功能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說話不自主的重復,沒有節(jié)律,發(fā)音延長或間斷。這種……
教您應對寶寶黏人的好方法
教您應對寶寶黏人的好方法 初為人父人母,在養(yǎng)育寶寶方面缺乏經(jīng)驗,面對隨時出現(xiàn)的新情況和……
孩子的口吃奇跡般的自愈了
聰聰,男孩,4歲4個月。前段時間我曾經(jīng)發(fā)過一篇關(guān)于孩子口吃的文章,非常感謝各位熱心媽媽……
窺視學齡前兒童性心理
男孩女孩都有手淫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近年來呈上升趨勢,他們一旦被老師發(fā)現(xiàn),就顯得十分緊張,……
解讀大寶寶的嫉妒心
已經(jīng)有7個孩子的家庭里又出生了一個寶寶,當了 3 年老小的老七越想越生氣,因為爸媽格外愛……
相關(guān)閱讀
父母愛如何安撫孩子的心靈創(chuàng)傷
如何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心理
關(guān)注心理需求比物質(zhì)需求更重要
幼兒獨處的積極意義
喂奶方式將影響寶寶心理素質(zhì)
孩子“膽小”多半是給嚇出來的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過度戀母
讓摔倒的孩子變得更堅強
孩子有哪些典型的心理行為
孩子的攀比心理嚴重,誰之過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