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成功的父母,只有愛是不夠的。還需要了解和分享孩子的看法和感受,幫助他們處理負面的情緒,譬如憤怒、悲哀及恐懼。這樣,我們才能在自己與孩子之間建立信任和愛的橋梁,使孩子成長為更成功、更快樂的人。
圖片素材來源于華蓋
閱讀此文前,先來測一測你對孩子的情緒反應(yīng)
在孩子鬧情緒時,你的反應(yīng)常常是——
A→●“別哭了,媽媽帶你去買雪糕吃。”
●“來,爸爸帶你去動物園,不要再發(fā)脾氣啦。”
●“你再這個樣子,我就不讓你出去玩了。”
B→●“你這個樣子像個男孩子嗎?真丟人!”
●“你再吵我就打你了!”
●“你自己做錯了事還耍脾氣,想挨打啊?”
C→●“回你自己的房間吧,等氣消了再出來。”
●“愛哭你就哭個夠吧,哭夠了再來找我。”
D→(不理會孩子的情緒反應(yīng),喋喋不休地嘮叨)
“人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嘛。媽媽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已經(jīng)會自己照顧自己了。你想想,爸爸媽媽在你身上花了多少心血……”
1.A類——“交換型”父母:
你認為負面情緒有害,所以每當孩子有憂傷的感覺時,你就努力把世界“修補”好,卻忽略了孩子更需要的是了解和慰藉。
看到父母的這些反應(yīng)后,孩子會對自己產(chǎn)生懷疑:“既然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為什么我的感覺這么糟?”次數(shù)多了,孩子會變得缺乏自信,在情緒上很容易產(chǎn)生很大的壓力。
2.B類——“懲罰型”父母:
孩子常常由于表達哀傷、憤怒和恐懼而受到你的責(zé)備、訓(xùn)斥或懲罰。你以為這樣不會“慣”出孩子的壞脾氣,或者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堅強。
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可能會帶來恥辱、被拋棄、痛苦、受虐待。所以,對于負面的情緒孩子是又憎恨又無可奈何。長大后面對人生的挑戰(zhàn)時,孩子會顯得力不從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1054780.html 相關(guān)閱讀: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