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自信的孩子是如何養(yǎng)成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情商培養(yǎng)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有時很容易發(fā)現(xiàn)孩子自我感覺良好,我們會把這種感覺稱為“自信”。自信真的是那么簡單嗎?我們先看看自信對孩子有哪些好處。

自信的孩子通常會對自己滿意,而且覺得做的事情能達到自己的預想值,在把事情做好后又會感到自豪,對挑戰(zhàn)做好準備。

自卑的孩子呢,通常會對自己要求過高,經(jīng)常自責,安全感缺失,常感到不如其他孩子,專注于自己失敗的時候多于自己成功的時候,缺乏自信,常常質(zhì)疑自己是否能把事情做好。

自信很重要

自信的孩子無論是在學校還是社交上,成功的機率都會升高。正面的感覺,包括接受自己、對自己自信,會讓孩子接受新的挑戰(zhàn)、接受失敗,然后重新嘗試。能做到盡力而為,相信自己的能力。

而自卑的孩子經(jīng)常對自己不確定,對自己不接受也會擔心別人不接受他,因此社交不敢主動參加,而且經(jīng)常感覺低人一等,很少會為自己發(fā)聲。因為害怕失敗,自卑的孩子常常逃避挑戰(zhàn),容易放棄,而且失敗了就不愿意再次嘗試。

怎樣才能發(fā)展孩子的自信呢?

孩子感覺開心、特別興奮的時候,其實并不意味著就是自信。因此并不是讓孩子快樂就可以擁有自信,更不是讓孩子得到獎狀獲得獎品就能讓孩子感到自信。因為自信的孩子有時候即使失敗了也自我感覺很良好。

當孩子參加游戲、競爭或者比賽時,自信的孩子可以看到自己的努力,而且就是自己的努力才讓自己成功了。只有這樣通過自己能力從而獲得勝利或者贏得獎勵,這才促進自信的發(fā)展。

自信,其實就是幫助孩子感到自我能力和接受自我的過程。

當孩子自己把事情做好,而且對自己完成的事情感到自豪,他就會覺得自己是個有能力的人;

當孩子通過努力看到自己的進步時,他會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例如他參加競賽后發(fā)現(xiàn)通過努力獲獎會讓自己感受很好,那他會更加努力和樂意去參加;

當孩子感到父母或者親密的人能理解和接受他,他就會感覺越來越喜歡自己,而且父母若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能給予鼓勵和支持,這種正面化促進會更好。

該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呢?

幫助孩子學習,在每一個年齡階段,孩子都有一些新事物讓寶寶學習,例如在嬰兒期,讓寶寶學習拿杯子、看卡片,到大一點,學習搭積木、角色扮演、讀繪本;在學齡前,學會穿衣服、騎自行車或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當孩子掌握一定的能力時,家長要適時退出,觀察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為鑄造孩子的自信心打好良好的基礎;

當幫助孩子學習時,應該做一個良好示范,一步一步教導,然后讓孩子去學習,這個過程中,即使孩子犯錯,也應該保持耐心。在孩子學習新事情的時候應該保持平常心,要知道,孩子有很多機會學習,這次不行就下次,千萬不要失去耐心或者說“怎么這樣都不會”的話。需要充分評判孩子的學習能力,設定學習任務時,防止太容易或者太難的,如果發(fā)現(xiàn)對于小孩太難的話,我們可以適當后退一下,再逐漸進步;

明智地贊揚孩子。雖然贊揚孩子是好事,而且贊揚能讓人感到自豪,但研究發(fā)現(xiàn)不適當?shù)馁潛P卻是有害無益的,我們應該:

避免過度贊揚。在不值得贊揚的時候給予贊揚,就是防止虛假贊揚。例如在一場游戲或者游戲競賽中,孩子表現(xiàn)不太好,這時不用一定要說他表現(xiàn)很好,而應該如實述事:“我知道這次不是你表現(xiàn)最好的一次,但我們以后還有很多次機會呢,我對你的不放棄覺得很驕傲,下次再來試一次。”

要表揚孩子的進步、努力和態(tài)度,例如:“你對這件事情很認真呀!”、“你在這游戲中玩得越來越好了”,或者“我對你能堅持把鋼琴練下去感到非常自豪“,這類型的贊揚可以給孩子繼續(xù)努力的能量,如果能堅持努力,就能成功;

做一個好榜樣;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當你在孩子面前認真做事的時候,孩子會不自覺模仿;而且自己做事也需要端正態(tài)度,做事保持有條不紊,切勿匆匆忙忙或者沖動,因為孩子也會照著做;減少抱怨和嘮叨,盡量保持身心愉快,這樣的話,孩子會被你的正能量深深影響并從中學習。

禁止嚴厲批評。像“你怎么這么蠢!”、“你怎么這么懶!”的話不能說,這些話既有害而且毫無鼓勵作用,因為當孩子接受這些信息越多,他會把這些信息內(nèi)化,然后真的就會這樣做,并且承認自己的缺點,繼續(xù)“壞”下去。

強化優(yōu)點,淡化缺點。要懂得發(fā)現(xiàn)孩子的亮光點,然后繼續(xù)發(fā)揚光大;避免強調(diào)孩子的缺點;當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后,他會更有助于信心的建立。

所以,讓我們理解并接受自己的孩子,一起擁有自信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112330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