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如何讓孩子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行為習慣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2.從孩子內(nèi)心深處激發(fā)他的學習興趣。

許多媽媽也許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今天夸孩子手真干凈,那么明天也許他的手就會更干凈。這是因為從內(nèi)心深處理解了手干凈是一個好的行為,而且會得到媽媽的夸獎,所以他才會更加積極地去做。

其實,讓孩子愛上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若是媽媽能通過鼓勵、贊揚,使他從內(nèi)心愛上學習,使他從內(nèi)心理解了學習對于他來說是一件好事情,那么他自然就會自覺地去學習,他的學習興趣也就自然被培養(yǎng)出來了。

3.讓孩子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的孩子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自然也就不會對學習有太大的興趣。這時候媽媽就很容易用物質或金錢獎勵來刺激孩子,但這樣的刺激下他不可能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如此往復,就成為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

所以,媽媽要采取正確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比如,媽媽可以在家中為他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多與他溝通,了解他的興趣所在,將知識與他的興趣相結合;同時也要讓他明白學習是為了他能夠成長得更快,不是為了其他的目的;媽媽在家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通過自己的所作所為來影響他,讓他能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4.要善用“報酬效應”。

所謂“報酬效應”,就是指的當孩子有良好行為或學習成績有所進步之后,媽媽給予的相應的獎勵。而這種“獎勵”若是使用不當,就會出現(xiàn)事例2那樣的結果,孩子有了獎勵就好好學習、當好孩子,若是沒有了獎勵,他就立刻轉變,以示抗議。

其實,媽媽要明白的是,報酬不一定非要是物質或金錢,一個擁抱、一聲鼓勵,或者微笑、親吻,這些都是對孩子良好行為的“報酬”。若是從一開始就以這些精神激勵作為獎勵,那么他就會從內(nèi)心感覺到被愛護、被尊重、被理解。若是孩子成功了,媽媽的精神獎勵會激勵他邁向更高的成功;若是他失敗了,媽媽的鼓勵也會使他重新振作起來。所以,媽媽要善用“報酬效應”,只有合適的報酬才能對孩子起到激勵作用。

要點六:不要說孩子“你真笨”,給孩子貼“笨”標簽不可取

每個孩子的降生,都是帶著媽媽的無限期望的。所有的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聰明。于是媽媽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一旦孩子做的稍有不合媽媽的心意,哪怕是面對只有3歲的孩子,媽媽也能脫口而出:“你真笨!”殊不知,這樣的說法就像是在孩子心中播下了種子,時間久了,笨孩子就被媽媽“種”出來了。

經(jīng)典事例

事例1:

幼兒園老師教的數(shù)學知識已經(jīng)非常簡單明了了,但3歲的小西總是學不會。每次做小計算題,他總是會出錯。媽媽每到此時,都會不斷地搖頭:“哎呀呀,你可真笨!”

小西一聽媽媽這樣說,就會委屈地噘起嘴,眼淚也開始往外涌。但媽媽卻說:“別哭啦!這么笨還不趕緊學?來,媽媽重新教你一遍。”但小西卻怎么也提不起興趣來,他的思想一直停留在媽媽說的那個“笨”字上……

事例2:

蕓蕓4歲了,和她同班的小朋友都已經(jīng)會說簡單的英語對話了,但接受能力較差的她,卻只能認識幾個簡單的英語單詞。媽媽一直都在鼓勵她,每當她又學會一個新單詞的時候,媽媽都會豎起大拇指給予夸獎。

媽媽說:“我們不著急,慢慢來,只要認真,我相信你一定能學會的。”在媽媽的鼓勵下,蕓蕓踏踏實實地學著英語,盡管進步緩慢,但仍能看得到她在努力。

教育感悟

標簽效應,就是“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簽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簽內(nèi)容相一致”。心理學認為,之所以會出現(xiàn)標簽效應,是因為“標簽”大都具有定性導向作用。無論是說一個人好還是壞,標簽都會對人產(chǎn)生強烈的心理暗示,貼標簽的后果,往往是使其向標簽所指向的方向去發(fā)展。

孩子更是如此。若是媽媽一直都說“你真笨”,那么要不了多久,孩子便也真的認為自己很笨。盡管媽媽都迫切地盼望孩子能夠聰明伶俐,并能長大成材,但是他也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慢慢地走。媽媽不能急于求成,不要拔苗助長,更不要孩子一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大發(fā)雷霆,從而直接給他貼上“笨”標簽。那樣的話,他有可能永遠都得不到進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71896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