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
-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記憶資訊
|
提高記憶力
|
增強記憶力
|
右腦記憶方法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手機版
記憶力訓練
記憶法
記憶術
記憶宮殿
右腦開發(fā)
速讀訓練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學
注意力訓練
超右腦
左右腦
最強大腦
全腦速讀
快速閱讀
思維模式
學習計劃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專業(yè)
吸引力法則
潛意識
催眠術
潛能開發(fā)
速讀教程
勵志名言
經(jīng)典語錄
電子課本
早教
幼教
小學
作文
詞語
句子
幼教網(wǎng)
0-3歲早教
3-6歲早教
行為習慣
兒童心理
性格培養(yǎng)
情商德育
才藝培養(yǎng)
健康育兒
營養(yǎng)美食
性別教育
早期教育網(wǎng)
育兒知識
親子活動
家庭教育
父母學堂
智力開發(fā)
潛能開發(fā)
兒童記憶力訓練
兒童右腦開發(fā)
學前教育
入園入托
幼兒園教案
胎教
精品推薦:
記憶力培訓
|
快速閱讀培訓
|
速讀訓練軟件
|
超右腦訓練卡片
|
數(shù)字編碼卡
逍遙右腦
>
幼兒早教
>
情商培養(yǎng)
>
嬰幼兒發(fā)育過程中的情緒行為問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情商培養(yǎng)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一、什么是發(fā)育過程中的情緒行為問題
由于生物、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兒童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出現(xiàn)了偏離正常發(fā)育年齡的行為表現(xiàn),而且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很多,持續(xù)的時間很長,經(jīng)過轉換環(huán)境以及教育或者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行為可以矯正或減弱、消失,這樣的行為稱為發(fā)育過程中的情緒行為問題。
二、常見的發(fā)育過程中的情緒行為問題
(一) 吸吮手指
1、概念
孩子出生后,大人用手指輕輕地碰觸孩子的唇部,他就會隨著張口,并出現(xiàn)吸吮動作。這一動作是一種反射行為,生理學中稱為“吸吮反射”。吸吮反射在嬰兒3~4個月時消失。代替它的是主動吸吮動作。
1歲以內的小嬰兒常常把自己的手放到口里吸吮,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大約有90%的正常嬰兒都出現(xiàn)過這種行為,我們可以認為這是早期兒童的一種探索和學習行為。也有的嬰兒在饑餓或寂寞時,常常以吸吮手指為樂。如果我們把他的手指拿開,就會引起他的強烈不滿,以致于哭鬧。并形成習慣,形成習慣才能稱為吸吮手指或吃手指。
2-3歲以后,吸吮手指的行為動作逐漸減少。如果此時,吸吮手指的行為不減少,反而增加,甚至當能夠用語言表達饑餓或內心感受時,仍舊吸吮手指,并從中獲得心理安慰,經(jīng)成人干預不能改正,就成為一種情緒行為上的問題了?梢娭挥虚L到一定年齡后,仍舊通過吸吮手指獲得心理安慰,并且不容易糾正,這種情況才能成為情緒行為問題。有的孩子表現(xiàn)為吸吮嘴唇、吸吮手絹、咬被角。
2、原因
一般認為吸吮手指是由于家庭養(yǎng)育環(huán)境不良或養(yǎng)育方法不當所致。具體如下:
(1)喂養(yǎng)不當;人工喂養(yǎng)時乳頭太大或母乳喂養(yǎng)乳量不足;哺乳時間太短沒有滿足嬰兒吸吮的需要,手在嘴邊摩擦,就容易吸吮手指。另外,當嬰兒饑餓時不能及時喂奶,嬰兒便以吸吮手指作為抑制饑餓的方法。
(2)嬰兒缺少成人的呵護,
生活
單調,較長時間處于孤獨狀態(tài),覺醒時又缺少玩具,嬰兒感到寂寞無聊,以致以吸吮手指為自娛自慰。
(3)還有人認為孩子過了吸吮手指的年齡,仍舊吸吮手指,表示他生理發(fā)展處于不成熟狀態(tài)。
3、干預方法
強制性地制止嬰兒吸吮手指,會使嬰兒產(chǎn)生焦慮心理,反而會更加不停地吸吮手指。因此矯正辦法要視原因而定。如果不消除養(yǎng)成吸吮手指習慣的原因,吸吮手指的習慣就難以矯正。只有當原因被消除,壞習慣就會不可思議地得到改正。比如:
(1)成人要對嬰兒的需要給予細心周到的照顧和滿足,哺乳可以滿足嬰兒吸吮的需要,并保證他吃飽,盡量采用母乳喂養(yǎng)。
(2)豐富嬰兒的生活內容,經(jīng)常有人與他逗、說,盡可能不要讓他一個人獨自在小床上玩的時間過長,讓他手里有的可拿、眼睛有的可看、耳朵有的可聽,有人交往不感到無聊。這些方法既是預防措施也是矯正方法。
(3)嬰兒吸吮手指時,可用其它東西作為替代物,分散對固有習慣的注意。
(4)對于那些不成熟的孩子,要促進他成熟,幫助孩子成熟的方法是加強孩子的運動功能訓練,訓練孩子坐、爬、站等能力。運動功能發(fā)展可以帶動感知覺的發(fā)展。繼而影響行為趨向成熟。
(5)如果經(jīng)過使用以上的方法仍不能去掉吸吮手指的習慣,那么家長要反思自己育兒的方法和態(tài)度,消除家庭環(huán)境中造成孩子的緊張的不良因素。一味地戒掉吸吮手指的行為是不能奏效的,家長要以平和、寬厚的心態(tài)對嬰兒的要求予以反應。
(二)咬指甲
1、概念
咬指甲多在3歲左右開始發(fā)生,其癥狀表現(xiàn)不一樣,大多數(shù)兒童只表現(xiàn)好咬手指甲,有的好啃手指甲周圍的皮膚或腳指甲。
程度輕重不一,大多數(shù)不十分嚴重,少數(shù)年齡較大的孩子可以十分嚴重,嚴重者每個手指甲都被咬壞,還伴有其它行為問題,如多動、睡眠不安,吸吮手指等。有的孩子常常在情緒緊張不安時出現(xiàn)咬指甲行為。多數(shù)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癥狀可以自行消失。
2、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心因性的,大概有以下幾種情況:
(1)父母關系不融洽,家庭不十分和睦;
(2)親子關系存在問題,孩子情緒緊張不安,內心矛盾沖突,這時最容易出現(xiàn)咬指甲行為。
(3)孩子在受到訓斥,懲罰時咬指甲并養(yǎng)成習慣。
(4)模仿家長或他人而成。大孩子的咬指甲習慣可以是在思慮作業(yè)時,不知不覺養(yǎng)成。
3、干預方法
(1)平時要經(jīng)常修剪指甲,使兒童養(yǎng)成講究衛(wèi)生的好習慣。
(2)清除家庭中的一些緊張因素,努力營造適合嬰兒健康成長的溫馨和諧的家庭氣氛和教養(yǎng)環(huán)境。
(3)改善親子關系,父母對兒童的需要、要求要有敏銳的覺察力,要學會順應兒童心理發(fā)展水平和特點,對兒童提出的要求作出反應。
(4)對有咬指甲習慣的兒童不要任意懲罰和訓斥,這樣不但沒有效果,往往還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咬指甲這種行為往往反映出兒童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狀態(tài);內心矛盾沖突,精神緊張。這種矛盾沖突和精神緊張狀態(tài)必然會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因此我們要努力尋找出并改善造成兒童心理緊張的因素,當造成兒童心理緊張的因素得到改善,行為問題的矯正就指日可待了。
(三)憤怒驚厥
1、概念
又稱屏氣發(fā)作,是嬰幼兒時期呼吸方面的一種神經(jīng)癥。生后6個月便可發(fā)病,但發(fā)生率最高的年齡是1歲左右。特點是:每當感到生氣、害怕或不合意的事時,忽然哭叫二、三聲,背過氣去。這時嘴唇青紫,全身強直失去知覺、甚至全身抽搐,輕者約半分鐘左右恢復知覺,重者可以持續(xù)2-3分鐘。起初發(fā)作次數(shù)不頻繁,以后發(fā)作增多,重者可一天數(shù)次。但隨年齡的增長,發(fā)作次數(shù)逐漸減少,2-3歲大多自然停止,最晚到5歲,不再發(fā)作。
2、原因
憤怒驚厥的發(fā)生是由于
(1)精神緊張或情緒激動如突然受到驚嚇,或者哭喊,致使呼吸不暢、血中碳酸濃度過低,使腦缺氧。
哭泣還可以使腦血管收縮,最后出現(xiàn)昏厥或抽搐。只要恢復呼吸,發(fā)作便停止。
(2)驚厥閾值低。
(3)缺鐵亦是造成此癥的原因之一。
3、干預方法
防治的關鍵在于正確的教養(yǎng):
(1)首先要解除造成兒童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的因素;對兒童不要過份遷就和溺愛;
(2)對缺鐵者應補鐵治療。
(四)發(fā)脾氣
1、概念
發(fā)脾氣是指兒童在受到挫折,或個人的某些要求、欲望沒有得到滿足后,出現(xiàn)又哭又鬧的表現(xiàn)。常突如其來地暴怒,掄起小拳頭錘、抓、打、喊等;蛘咴诠矆龊献诘厣喜黄饋,甚至在地上打滾,使家長十分尷尬。或者直到自己的要求得到滿足。發(fā)脾氣在任何一個年齡階段的男孩、女孩均可以發(fā)生,但在嬰
幼兒
時期最常見。
2、原因
很多人認為孩子愛發(fā)脾氣的主要原因是教養(yǎng)不良、過度溺愛、遷就、過份嬌寵所致。其實這種說法很有些絕對性,似乎一切過錯全在孩子。我們不妨從多個方面分析發(fā)脾氣的原因。
(1)首先從生理角度來看,當腦組織中的化學物質、身體里的礦物質、維生素不平衡時,會造成孩子的沖動和發(fā)脾氣。
(2)其次,從能力方面看,孩子能力不夠,力不從心,就會有挫折感,例如:寫不好字,畫不好畫兒,或者做不好他手里要做的東西時,就會突然發(fā)脾氣,撕掉或扔掉手里的東西。這種孩子往往具有那種人格特征。
(3)人之所以會發(fā)脾氣是由于憤怒,成人是這樣,孩子也是如此。我們總是認為孩子發(fā)脾氣是因為大人溺愛他們,他們被過份嬌寵,被寵壞了。我們是否想過由于我們不了解他們,不了解他們的情感和情感需要,要麼只是一味地給予物質上的滿足,要麼孩子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比如7~8個月的孩子撕紙的要求是合理的,而家長認為不合理。當孩子的要求或情感上的需要一再被忽視或否定時,他們就會感到困惑;為什么自然產(chǎn)生的行為被否定,而強行被納入父母預定軌道的行為才有可能被接受?孩子會越來越感到無助,越來越憤怒。這種憤怒情緒無法宣泄時,就會大發(fā)脾氣。
(4)當父母的態(tài)度不一致時,孩子不知所措,也可以成為發(fā)脾氣的導火索。
(5)如果父母是動不動就發(fā)脾氣的人,孩子受發(fā)脾氣就很可以理解了。因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發(fā)脾氣是從父母那里學來的。
3、干預方法
針對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
(1)加強平衡膳食,關注孩子的生長發(fā)育和消化的吸收狀況,可減少或降低由生理因素造成的發(fā)脾氣。
(2) 當孩子做不好事情時,大人萬不可隨意批評或否定他,而是要注意觀察了解他的困難環(huán)節(jié),并給予口頭上的鼓勵和實際上的幫助。
(3)無論什么原因造成發(fā)脾氣,這總是一種消極的表達情感的方式,一旦這種表達方式固定了下來,就會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因此在針對原因解決問題的同時,家長在孩子發(fā)脾氣時,一定要采取措施,最好的辦法冷靜處理,不理睬他,使他發(fā)脾氣得不到強化,并且要持之以恒,始終如一,否則家長的讓步,會對兒童的這種行為起了強化作用。
(4)當今社會人們強調智能至上,不少家長過份看重競爭性的成就,因此他們難以在情感上與孩子作自然的、深入的交流。也體會不到帶孩子的樂趣。在這里,我建議家長拿出一定的時間,以輕松專注的心情觀察、欣賞由孩子的言行傳達出的信息,然后順著孩子的信息與其溝通。不要過份急于得到預期的效果,重要的是培養(yǎng)自己領略與孩子相處的樂趣。一旦領略到了樂趣,孩子所發(fā)出的重要信息及感情上的需要就不致于被忽略。
(五)依賴性
1、概念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依賴性及依賴性行為是一種情感的聯(lián)結及其外在表現(xiàn)。在嬰幼兒時期,孩子希望自己受到照顧,常常尋求與依賴的對象如母親或其他看護者身體的接觸,如喜歡母親或成人抱著、坐在成人身上,站立時緊緊抱著成人不放,或緊緊依偎在成人身旁等,這就是兒童的依賴性或依賴行為。如果這種行為過度了,就會成為問題行為。
2、原因
依賴性的形成既與性格有關系,也與環(huán)境有關,從環(huán)境的角度看:
(1)母親的過份照顧,可導致兒童的過份依賴行為。
(2)受到父母的忽視,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也會產(chǎn)生依賴行為。
(3)家長對兒童的獨立行為過早地提出要求,當兒童還不具備獨立能力時,就要培養(yǎng)兒童的獨立性,使兒童正常依賴需要受到挫折,其結果不但不能發(fā)展獨立性,反而出現(xiàn)依賴性。
(4)在親子交往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反應不能始終如一,開始拒絕孩子帶有依賴性的要求,而后又屈從于這些要求,其結果孩子會發(fā)生更嚴重的依賴性。
(5)2-3歲兒童處于依賴性發(fā)展的危機時期,此期間如果缺乏父母正常依靠,會使孩子產(chǎn)生不安全感,導致焦慮情緒,造成嚴重的依賴性。
(6)人格依賴又稱情感性依賴,屬于異常人格的一種類型 ,這種兒童不斷地尋求別人對他的友好反應,感情上的支持,且他們的依賴情緒和行為具有持久性。長大后仍然沒有主見,總覺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從屬地位。
3、干預方法
(1)消除兒童的依賴性,首先要使父母樹立正確的養(yǎng)育觀念,學會科學的育兒方法,對兒童的要求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
(2)新生兒和嬰兒時期,對兒童要有周到的適當?shù)恼疹,使兒童產(chǎn)生安全感。
(3)對獨立能力的培養(yǎng)要造時,不能過早,要求不宜過度。
(4)父母對孩子的態(tài)度要一致。在某一問題上,對孩子的要求要始終如一,既不要過份冷漠、粗暴,又不要過分保護,當孩子的安全感超過依賴性時,就不會有不恰當?shù)囊蕾囆孕袨楫a(chǎn)生。
(5)人格既有特定性,又不是不可變的。因此,對人格性依賴者要不斷地進行輔導,以增強自主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989893.html
相關閱讀:
父母怎么改掉寶貝的壞脾氣
分清孩子的“韌性”與任性
父母脾氣不好會影響孩子嗎
如何對待脾氣暴躁的孩子
寶寶情緒壓抑時的各種表現(xiàn)行為
上一篇:
媽媽為什么向我發(fā)脾氣呢?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主題
注意寶寶低情商的3種表現(xiàn)
如何引導行為和情緒有偏差的孩子
玩沙子能釋放孩子壓抑的情緒
教寶寶肢體語言表達法
父母錯怪孩子究竟該不該賠禮道歉?
用正面情緒教育寶寶
教會孩子調節(jié)情緒
是誰壓抑了小孩子哭的情緒
對孩子期望過高可能引發(fā)孩子情緒問題
不同階段寶寶哭鬧應對方案
推薦閱讀
孩子情緒不穩(wěn)可能是因為吃菜少
調查發(fā)現(xiàn),愈不喜歡蔬菜的兒童,其咬牙合力愈弱。而且不喜歡吃蔬菜的孩子有蛀牙也比較多,……
安撫哭鬧寶寶的5個妙招
糟糕!怎么又哭了。 寶寶因為不會說話,所以不管心情不好、生……
孩子任性父母要如何巧妙應對
巧妙應對任性的孩子的8大戰(zhàn)術 1、安靜緩和法 這是對正在任性發(fā)脾氣的孩子使用的一種方法。……
培養(yǎng)講理的孩子要自律和愛心同在
無論社會環(huán)境如何變化,面對白紙一樣的孩子,作為其人生領路人的家長都希望:無論在家里,……
如何安撫寶寶入園前的情緒
搜狐母嬰:父母如何安撫寶寶入園前的哭鬧情緒?孩子的父母能做一些什么? 張瀾:有少數(shù)的孩……
相關閱讀
孩子任性緣于父母任性
給孩子一個健康的人格
小孩子的情緒需求不容忽視
“擺平”任性寶寶八大戰(zhàn)術
換保姆時別忽視了孩子感受
如何培養(yǎng)孩子和家長交往
情商,早期教育的重要內容
四種類型的任性孩子解讀
你的孩子快樂嗎?
幫助寶寶排遣無聊情緒5個妙法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