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保質保量完成自己的作業(yè),不要讓他在學習的時候不集中,按規(guī)定時間完成作業(yè),可以適當給予獎勵;孩子貪玩而忘乎所以,主要是約束力不夠,計劃的制定正是糾正的最佳方式。通常是主動和孩子商量,一份有效的計劃也就做好了。還要要著重抓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一是抓好督促檢查。二是開始對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可一步一步來。三是做好總結。最好一星期進行一次總結,可以因孩子執(zhí)行計劃時表現(xiàn)的好壞,以獎勵的方式滿足他的一些需要,以激勵他執(zhí)行下一星期計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要自覺就必須自主,沒有自主的自覺是不能長久的。因此,在孩子的學習方式上家長應給予其充分的自主權,讓孩子在一種適應他自身喜好的、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去學習。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只提出總體的要求,具體的細節(jié)讓孩子自己去把握,更能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增強學習的效果。讓孩子自己選擇學習的方式,學習就會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
和善的交流可以拉近與孩子間的距離,可以了解孩子的內心。同時可以通過與孩子間的交流,把一些只有在孩子出錯時才“教訓”的道理自然而在地灌輸給孩子。把對孩子的評價在日常談話中自然地表露出來,既不會讓孩子感到你是在專門“有意表揚”他,同時還可以讓孩子了解你的觀點和看法, 增強自我信心。與孩子談話除了學習上的交流,還應有思想上的交流。通過平等和善的對話,要讓家長成為孩子的朋友,不是讓家長成為孩子的領導。這樣孩子就會得到一種人格上的尊重,對于強化自律意識是有好處的。
要孩子不看自己喜歡的節(jié)目、不玩自己喜歡的游戲是很難的,強迫不是好辦法。一個家庭中父母如果成天自己坐在電視機前或是電腦前玩,而大聲地呵斥孩子去看書,這其實是很難有什么說服力的,孩子從心里是不“不服氣”的。因此 日常在家庭生活中,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有著重要的示范引導效應。
大人通常情況下總認為學習只是孩子們的事,其實做家長的也要學習如何做家長?芍鲃由暇W找一些教育孩子的論壇或有關知識看看,進行這方面的學習。同時與其他家長之間的交流也是一種互相的學習,把每家庭教育孩子的得與失拿出來交流一下,可以避免很多彎路,收獲更多喜悅。
父母需要悉心觀察,要千方百計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發(fā)現(xiàn)中得到快樂、在研究中獲取知識、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參與的意識和能力。家長要鼓勵孩子好奇、好問。求知,引導孩子多思好問,鼓勵孩子從多角度分析問題,逐步培養(yǎng)求異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輔導孩子利用多種方式去探究,或者利用工具書、或者自己潛心思考、或者在網上搜索、或者去圖書館查詢等,讓孩子體會到攻克難題后的喜悅。
不要全權為孩子操持,要鼓勵孩子自己進行學習安排,分析自己的學習狀況,積極思考,在生活中也可以和孩子經常進行討論、探討,讓孩子去感悟、領會、理解、掌握。
孩子年齡小,認知能力有限,不要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以避免孩子產生挫敗感而產生對學習的厭倦和畏懼情緒。父母絕不要不責怪孩子笨拙,不呵斥孩子無能。父母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對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
只有虛心互學,在和同學互相探討的過程中孩子的自學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增強,奠定較深厚的功底,而與同學分享學習方法的過程,也有助于孩子人際交往和人格魅力的培養(yǎng)。
經常與孩子的教師取得聯(lián)系,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可以從教師的角度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基本狀況。這樣一方面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對孩子作出一個更全面準確的評估和判斷,同時也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采取有的放矢的方法有效地幫助孩子予以克服。此外經常與教師取得聯(lián)系,還可以及時了解孩子課程的進展情況,便于及時督促孩子按進度進行鞏固復習。
著名的“賞識教育法”提出“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一觀點已成為當代教育學上一個被普遍認同的觀點。一味指責孩子身上的缺點和不足,這種指責式教育對孩子改變身上的壞“毛病”收效并不大,有時甚至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想著法地和你“捉迷藏”、“打游擊”。嘗試賞識教育法后,用激勵的方法教育孩子,往往這樣,孩子大多情況下都能及時改正“毛病”,改“邪”歸正, 收效良好。
一、不當監(jiān)工,引導孩子自覺學習
中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缺乏自制力,學習注意力不能長時間的集中,一些家長在孩子學習時,便常常坐陣監(jiān)督,孩子稍一走神、玩耍,家長便呵斥、批評、甚至打罵。其實,孩子走神、玩耍是因為孩子的學習習慣尚未形成。自覺、主動的學習習慣不是靠“盯”出來的,而是在嚴格有序的訓練中形成的。家長在輔導孩子時,首先要提出學習要求,讓孩子心中有數(shù)。在孩子學習過程中,要經常提醒孩子按規(guī)范要求去做。特別是孩子學習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家長要及時排除對孩子學習習慣可能帶來的干擾,堅定孩子的意志,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達到自覺、主動地學習。
二、不當幫工,鼓勵孩子獨立學習
現(xiàn)今的家庭輔導,大多集中在孩子們作業(yè)的解難答疑上。當孩子在做作業(yè)過程中遇到了不懂的問題時,家長大都幫助解答,并不厭其煩地講給孩子聽,直到孩子聽懂、會做為止。精辟、透徹的講解,固然能使孩子恍然大悟,但往往是以犧牲孩子的獨立思考、深入探究和積極創(chuàng)新的機會為代價的。久而久之,孩子便養(yǎng)成了依賴心理,很少去獨立思考和研究問題。
三、不罰苦工,促使孩子愉快學習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都是非常高的,為了孩子能考上重點中學、名牌大學,在學校、社會大力提倡“減負”的情況下,一些家庭怕“減負”影響孩子的成績,紛紛“加負”,各類教輔圖書市場火爆便是證明。在書山題海面前,孩子成了做題機器,整日生活在枯燥乏味、苦不堪言的題海中,其結果是漸漸使孩子喪失了學習興趣,甚至厭學,其實,孩子學習是有選擇性的。他有興趣的,就接受;沒有興趣的,他接受不了。西方國家的小學生之所以能寫出洋洋萬言的“我怎樣看人類文化”、“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到太空去旅行”等個人研究報告,是因為這些創(chuàng)造性的作業(yè)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在完成之后有一種成就感。興趣是孩子探求新知識的內在動力。只有使孩子感到學習的樂趣,才能保持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孩子學習主動了,學習效果便能提高;反之,學習就被動,而且學習效果也不理想。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