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北省中考語文試卷秉承“穩(wěn)中求變,變中求進”的原則,在繼承中謀求發(fā)展,在發(fā)展中謀求創(chuàng)新。試卷嚴格依據(jù)《2011年河北省中考文化課考試說明》的各項規(guī)定,全面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目標要求。試卷覆蓋面較廣,突出能力立意,充分彰顯語文學科特點,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試卷的整體難度較去年略有提高,既具有良好的選拔功能,又注意發(fā)揮對教學的導向作用。今年的語文試卷是一份比較理想的試卷。
一、強化基礎知識及其運用能力的考查
今年的語文試卷非常重視基礎知識及其運用的考查。從分值來看,語言積累與運用部分的分值是歷年來最高的,從2000年的12分提高到24分,整整提高了一倍。試卷考查了課程標準推薦背誦的古詩文名篇中句子的默寫,所要求默寫的句子,有的是名句,有的不是名句,意在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全篇的背誦積累。字音、字形的考查是必考內容,這是語文的根基所在。今年對字音、字形的考查采取了綜合性考查的方式,結合具體語境來設置題目,不是簡單地辨識正誤,而是著重考查運用的能力。標點符號運用的考查繼續(xù)得到重視,今年的標點符號試題仍采用選擇題的形式,但難度有所增加。此外,對同音詞、同義詞辨析的考查,對文言文實詞含義的理解的考查,對常見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考查等都體現(xiàn)了對語言積累及其運用的考查內容。初中階段是打基礎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基礎打好了,就可以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重視課本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fā)展”。今年的語文試卷,注重了課本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有不少題目的材料直接來自課本,也有的是課本內容的遷移和延伸。如名句名篇默寫填空全部來自課本;第2題的命題素材來自課本上的一篇課文(人教版題為《再塑生命》,河大版題為《再塑生命的人》,語文版題為《我的老師》);古代詩詞閱讀材料《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來自課本;課內文言文閱讀材料是《桃花源記》。這樣,直接涉及課本的試題共有9道,分值為24分,占總分值(作文分除外)的34%,可見直接出自課本的題目所占的比率是相當高的。
此外,有不少題目考查課本內容的遷移能力。如第9題(2)小題,要求解釋“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一句中“未冠”的含義。這道題表面上是對課外文言文詞語的理解考查,實際上是考查對已學詞語的遷移理解!端蜄|陽馬生序》一課中有“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的句子,句中的“加冠”即行加冠禮,表示男子已經成年,這是古代文化常識,課本上有詳細的注釋。那么,“未冠”就是沒有行加冠禮,意思是“沒有成年”。如果不懂得對已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只會一味死記硬背,這道題就無法作答。第11題(2)小題要求把“飛由是益自練習,盡得同術”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解答這道題需要理解句中的“由是”、“益”、“盡”等重要詞語的含義,這些詞語也都在課內文言文中出現(xiàn)過。如第20題(1)小題,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在早春的花草又開始賣弄風姿的時候,不如意也悄然降臨了”一句里“賣弄”的表達效果。這其實是對《春》這篇課文中“鳥兒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中的“賣弄”進行遷移考查。如第21題“第⑧段插敘了什么內容?其作用是什么?”,此題考查對記敘文中插敘的作用的理解,可運用從課本《爸爸的花兒落了》《阿長與《山海經》》中所學插敘的知識作答。如第19題“選文第②段加線句子屬于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可運用從課本《故鄉(xiāng)》《散步》中所學景物描寫的方法和作用來回答。上述這些題目都體現(xiàn)了課內外相結合的特點,題目雖然在課外,答案卻在課內。
三、加大了思維能力的考查力度
思維能力是重要的語文能力,也是語文能力的核心。今年的語文試卷減少了不用思考就能作答的低層次試題的數(shù)量,增加了思維含量較高的試題的數(shù)量。如第4題要求給7個句子排列合理的順序,這段文字屬于事理說明文,有著嚴密的內在邏輯性,因此思維含量很高。如第12題“選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諧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用自己的話概括。”意在考查學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思維的縝密性,學生需要聯(lián)系所提供的兩段文字,從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活愉快、民風淳樸和社會安定四個方面來作答。如第15題“選文②③兩段的順序能否調換?請說出理由!币庠诳疾樽h論文結構嚴謹?shù)奈捏w特征。解答這道題要聯(lián)系上下文的內容,著眼于文章的整體,不能只關注局部內容。又如第16題“請簡要分析選文第⑤段的論證思路”,需要分析該段運用了哪些論據(jù),分別屬于哪種論據(jù);該段有無分論點,這些論據(jù)要論證什么論點;需要聯(lián)系中心論點;需要分析句與句之間的關系、論據(jù)之間的關系。這樣,方可理清該段論證層次。該題考查論證過程,恰恰是考查了考生的思維過程。
鑒賞能力是最高層級的語文能力,解答這樣的試題,同樣需要較強的思維能力。今年的語文試卷加強了對語言賞析能力的考查。如第8題“簡析‘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一句中加著重號詞語的表達效果”。“轉”和“低”兩個動詞準確生動地描繪了月光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無眠”準確地表現(xiàn)了中秋之夜離別之人因不能團圓而難以入眠的情景。這道題考查對古詩詞語言的鑒賞,意在提升學生的古詩詞審美能力與鑒賞水平,而不是像以往那樣只停留在默寫填空的水平上。這種題型一方面落實了課程標準的學習要求,另一方面也與高考相接軌。第20題要求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哭成了一個淚人”的表達效果。這句話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表現(xiàn)了溫絲萊特聽到珍妮芙太太不幸遭遇后極度悲傷的情感。這道題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解答這道題需要從語言特點和文章的內容兩個方面來考慮。語文學習離不開對語言的品讀、品析、品味。深刻的思想內涵,豐富的情感世界,精巧的寫作藝術,無一不被語言所承載。這就需要考生對文本的語言深入研讀、咀嚼、推敲,體出其味,品出其妙。
綜合能力是一種重要的語文素養(yǎng),在現(xiàn)實生活中越來越重要。今年的試卷在這方面得到了加強。如第6題:“閱讀‘我國公民獲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圖表,回答以下問題:(1)從左面的圖表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2)你最喜歡從哪個途徑獲取科技信息?請說出理由。”這道題旨在考查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從圖表中獲取信息,將圖表內容轉換為語言文字的綜合能力。這在我省語文試卷中尚屬首次。又如第22題“結合選文內容,為溫絲萊特寫一個簡短的獲獎感言!边@道題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考生需要轉換角色,深入文本,揣摩選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并結合奧斯卡頒獎現(xiàn)場情境,才能夠表達出人物獲獎時的真實感受。這道題既考查了學生深入解讀文本的能力,又考查了學生在一定場景即席發(fā)言的口語表達能力。
學生閱讀水平的高低不僅僅是在回答問題上,而且體現(xiàn)在是否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上。質疑是人才必須具備的思維品質,是不可或缺的閱讀能力。然而多年來的語文教學,大多是教學生答問題,而不讓學生提問題,抹殺了學生的靈性,遏制了學生的思維,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今年的語文試卷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如第7題,要求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句的內容質疑。對這兩個句子學生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是在月宮起舞,還是在人間起舞?“清影”是月亮的影子,還是人的影子?“何似在人間”是說天上好,還是人間好?只要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即可,不必作答。這道題就是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上述要求的具體體現(xiàn)。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