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桃花記 陶淵明○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朗讀、背誦! 2.把握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優(yōu)美精練的語言! 3.掌握并積累言詞匯,了解古今異義、通假字、一詞多義現(xiàn)象!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朗讀和背誦的能力,理解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 2.掌握故事情節(jié),理解故事寓意! 情感目標 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理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 2.掌握并積累言實詞。 3.理解的敘事線索。 ○教學難點 正確認識作者的社會理想! ○教學時數(shù) 兩時 ○第一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新! 同學們,我們常常把風景美麗而人們又不常去的地方叫做世外桃!笆劳馓摇边@個成語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這個成語于陶淵明所寫的一篇——《桃花記》。這篇寫了些什么內(nèi)容?作者通過這篇說明了什么?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桃花”。二、作者和本寫作背景介紹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大詩人、辭賦家、散家。他是我國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曾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世稱靖節(jié)先生。三、誦讀感悟 1.播放錄音朗讀,要求學生注意讀音和句讀。 便舍船(shě) 屋舍(shè)儼(yǎn)然 豁(huò)然開朗 阡陌(qiān mò) 黃發(fā)垂髫(tiáo) 便要(yāo)還家 邑(yì)人 遂(suì)與外人間(jiàn)隔 語(yù)云 為(wèi)外人道詣(yì)太守 劉子驥(jì) 2.指導學生朗讀,要求: ①字音要讀準。② 句讀要分明。③節(jié)奏要合理。④語速要適中。⑤語句要流暢。⑥要讀出感情! 3.自由朗讀,齊讀! 四、對照注釋,疏通,初步了解內(nèi)容! 五、指導學生理解中所出現(xiàn)的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通假字和省略句。 1.古今異義詞 詞語 古義 例句 今義 鮮美 鮮艷美麗 芳草鮮美 。ㄎ兜溃┬迈r 交通 交錯相通 阡陌交通 交通運輸 妻子 妻子兒女 率妻子邑人此絕境 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絕境 與世隔絕的地方 率妻子邑人此絕境 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 不要說,更不必說 無論魏晉 不管(連詞) 不足 不值得 不足為外人道也 不夠,不充分 如此 像這樣 說如此 這樣 緣 沿 緣溪行 緣故,緣分 延 請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延長.延伸 2.一詞多義 詞語 詞義 例句 舍 舍棄 便舍船 房子 屋舍儼然 尋 尋找 尋向所志 不久 尋病終 志 做標記,動詞 處處志之 標記,名詞 尋向所志 向 以前 尋向所志 對著 眈眈相向 為 作為 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對,向 不足不外人道也 給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3.四個“然”字詞 豁然: 儼然: 怡然: 欣然:4.成語 世外桃 落英繽紛 雞犬相聞 怡然自樂 黃發(fā)垂髫 豁然開朗 無人問津5.省略句 見書六、復述,整體感知1、以“桃”為線索,小組成員分工講述桃故事,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線索提示:發(fā)現(xiàn)桃—進入桃—作客桃——辭別桃——再尋桃2、用一個字或一個詞或一句話談讀本的感受,并簡述理由。七、作業(yè):熟讀。
第二時一、分步品味(一)想象桃之美1.指名朗讀描寫桃外部環(huán)境和內(nèi)部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句子。明確:桃花外在環(huán)境美:自然景色--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內(nèi)在環(huán)境美:自然環(huán)境--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桃的風景真是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學生選一個景點用一個句式給我們描繪一番(這里的 美,你看、、、、、、)例如:這里的土地美坦蕩如砥,一望無垠,就像一面大氈子````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們交錯相通,將田地劃成整齊的方塊,像一個巨大的棋盤``````這里的桃林美,你看,長達二 三里,中間沒有一棵別的樹,一眼望去,就像一片粉紅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鮮艷美麗,在陽光下閃爍搖曳,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樹上花瓣紛紛落下,像是一只只飛舞的粉蝶```````這里的田池美,你看,土地肥沃,莊稼茁壯成長,池水清澈,魚兒悠然自樂```````(二)理解桃之樂1、桃是美麗的,也是充滿歡樂的,哪些人能感受到桃的歡樂?(男女、老幼、漁人)生活環(huán)境—其中往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老人(黃發(fā))怡然自樂,因為老有所養(yǎng),豐衣足食。小孩(垂髫)怡然自樂,因為和平安樂,無憂無慮。漁人樂,因為受到熱情相邀(要、延)。男人樂:往種作,樂不樂?(不必服兵役,免受戰(zhàn)亂之苦,安居樂業(yè))(三)探桃之奇奇在何處?桃林奇,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洞奇,仿佛若有光,,且形狀也奇: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人奇,種作、衣著悉如外人;見漁人,乃大驚,;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結(jié)局奇;處處志之,不復得路,;名人探訪,竟然“未果病終”問(1)桃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2)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人為什么"皆嘆惋"?(3)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4)漁人出桃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二、 深入研討 1好一個美麗歡樂而又撲朔迷離的桃勝地!讓我們再讀一遍,再游桃花。2讀后思考:桃勝境究竟在什么地方?我們找得到它嗎?為什么虛構(gòu)?解釋“世外桃”的意思。3 有人說桃是陶淵明積極的理想,也有人說是他的消極逃避,你怎樣評價?(人還是應該腳踏實地不要象陶淵明那樣幻想了一個美麗的社會,可自己卻在貧病中死去。有人說,人應該有美好的理想,那怕它不能成為現(xiàn)實。)三、收束 為了追求光明和理想,我們的祖先不屈不撓,前赴后繼,桃花不是陶淵明消極逃避,而恰恰是他閃光理想的寄托!短一ㄓ洝芬饎趧尤嗣駸o限遐想和向往,放眼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有誰像陶淵明那樣將絢麗的理想描繪的如此酣暢淋漓?四、作業(yè)1.背誦。2.完成基礎(chǔ)訓練。
資料:[默寫]①描寫桃林美景的是“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花鮮美,落英繽紛。”②描寫桃人生活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的“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③描寫桃花社會風尚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④用借代的手法描寫了桃內(nèi)老人和小孩的神情態(tài)度?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⑤暗示桃花是虛構(gòu)的句子是“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和“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⑥吸引漁人"欲窮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⑦最能體現(xiàn)桃花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有:a.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問訊。b.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⑧桃花人為何嘆惋不已?問今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⑨描寫桃人此絕境的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⑩與 “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詩句意境相似的成語是什么?世外桃。 ⑪中作者理想的社會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 并怡然自樂 [關(guān)于陶淵明]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學家,世號靖節(jié)先生,別號五柳先生。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xiāng),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贏疾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留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美談。是我國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代表作《歸園田居》《歸去兮賦》《五柳先生傳》《桃花記》他所作的詩,內(nèi)容多描寫農(nóng)村生活,表現(xiàn)了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nóng)民往和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風,明朗清新,質(zhì)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xiàn)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陶淵明最后一任官職是彭澤縣令。有一天,郡里派一名督郵視察,縣里小吏忙向陶淵明,陶淵明正捻須吟詩,一聽了督郵,十分掃興,勉強放下詩卷,準備去見督郵。小吏一看他還穿著便服,吃驚地說道:“督郵了,您該換上官服,束上帶子去拜見才好,怎么能穿便服去呢!”陶淵明一向看不慣那些依官仗勢、作威作福的督郵,一聽要穿官服行拜見禮,更受不了這種屈辱。他嘆口氣道:“我不愿為了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種小人打躬作揖!”說著,索性把身上的印綬解下交給小吏,辭職不干了。這就是著名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此后,朝廷曾有人多次請他出仕,都被他拒絕了,連他們贈送的梁肉也“麾而去之”。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圖卡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