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學情調研物理試題一、:(本題共12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1.科學探究的過程一般的程序有六個步驟,下列關于六個步驟的順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B.猜想與假設、提出問題、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C.評估、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D.猜想與假設、評估、提出問題、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分析與論證、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2.—些人對聲現(xiàn)象有下列認識,其中正確的是A.聲音傳播快慢在各介質中都相同 B.聲音借助介質,以波的形式傳播C.人說話是靠舌頭振動發(fā)聲的 D.聲音在真空中傳播得最快3.圖是探究聲現(xiàn)象的四種實驗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實驗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B.乙實驗說明鋼尺振動的頻率越大,響度越大C.丙實驗說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調越高 D.丁實驗說明聲波不能傳遞能量4.下列幾種聲音中,屬于噪聲的是 A.晚會上,舞臺上的合唱團發(fā)出的激昂而嘹亮的歌聲B.交響音樂會上,幾十種樂器演奏時發(fā)出不同音色的樂器聲C.正在放映精彩影片的影劇院里,兩位同學輕輕的交談聲D.春游活動中,同學們活潑輕松的說笑聲5.科學家在對蝙蝠的研究中,曾經用黑布將蝙蝠的眼蒙上,發(fā)現(xiàn)蝙蝠也可以正常飛行,沒有受到一點影響,這是為 A.蝙蝠在飛行時會發(fā)出次聲波,根據(jù)回聲定位原理飛行B.蝙蝠的眼睛會發(fā)出超聲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標C.蝙蝠在飛行時會發(fā)出超聲波,根據(jù)回聲定位原理飛行D.黑布太薄會透光,蝙蝠可以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標6.張強同學感冒了,感覺有點發(fā)燒,他取一支體溫計測量自己的體溫,第一次忘了甩幾下就去測量自己的體溫了,后想起應該先把體溫計甩幾下才能正確測量體溫,于是,他就把體溫計的水銀甩回玻璃泡之后又測量了一次,兩次讀數(shù)時體溫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則 A.劉強的體溫為38℃,第一次測量的體溫計示數(shù)為38℃B.劉強的體溫為39.1℃,第一次測量的體溫計示數(shù)為38℃C.劉強的體溫為38℃,第一次測量的體溫計示數(shù)為39.1℃D.劉強的體溫為39.1℃,第一次測量的體溫計示數(shù)為39.1℃ 7.關于下列自然現(xiàn)象的形成過程中的物態(tài)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A.變化莫測的黃云海屬于水的汽化現(xiàn)象 B.晶瑩剔透的冰柱的形成屬于凝華現(xiàn)象C.童話般的“霧凇”奇觀屬于水的液化現(xiàn)象 D.植物葉面上的蒸騰作用屬于水的汽化現(xiàn)象 8.雨、雪、霧、霜是自然界描繪的一幅幅壯麗的景象,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春天的雨是熔化現(xiàn)象,形成過程需要放熱 B.夏天的霧是液化現(xiàn)象,形成過程需要放熱C.秋天的霜是凝固現(xiàn)象,形成過程需要吸熱 D.冬天的雪是汽化現(xiàn)象,形成過程需要吸熱9.黑白照片進行暗室加工時,所用安全燈是紅色的,而溫度計的液柱是藍色的,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A.溫度計的藍色液柱在紅光的照射下是藍色的B.藍色液柱在紅光下呈黃色,看得清楚C.藍色液柱在紅燈照射下反射白光D.暗室安全燈是紅色的,若溫度計的液柱是紅色,在這種環(huán)境中不易看清楚10.某同學做“小孔成像”實驗時,選用圓形白熾燈做光,用月牙形的小孔,則光屏上像的形狀是 A.圓形的 B.直角形的 C.月牙形的 D.燈絲狀的 11.若平行光被某種鏡面反射后,你感覺到反射光線好像是從鏡后一點發(fā)出的,那么這種鏡子是A.凹面鏡 B.平面鏡 C.凸面鏡 D.都有可能12.某同學從遠處走向一面穿衣鏡,他在鏡中的像的大小及像與人之間的距離將A.像變小,人和像間的距離變大 B.像變大,人和像間的距離變大C.像大小不變,人和像間的距離變大 D.像大小不變,人和像間的距離變小二、題:(本題共8題,每空1分,共24分)13.自然界中有很多有趣的聲現(xiàn)象,例如:笑樹能發(fā)出笑聲是因為果實的外殼上面有許多小孔,經風一吹,殼里的籽撞擊殼壁,使其 ▲ 發(fā)聲;廣場音樂噴泉的優(yōu)美旋律是通過 ▲ 傳人我們耳中的。14.如圖所示,將一把鋼尺緊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shù)拈L度,撥動鋼尺,就可聽到因鋼尺 ▲ 而發(fā)出的聲音。逐漸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鋼尺振動發(fā)出聲音的音調會逐漸變 ▲ 。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卻聽不到聲音,這是由于 ▲ 。這幅圖的裝置還可以用探究 ▲ 。15.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 (1)他為圖中溫度計寫了一份使用說明書,其中有科學性錯誤的一條是 ▲ (填序號)。
(2)實驗中每隔1in記錄一次數(shù)據(jù),直到沸騰5in后停止加熱。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其中第2in時的溫度如圖1所示,為 ▲ ℃。(3)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水的沸點是 ▲ ℃。(4)撤去酒精燈,小明觀察到水沒有立即停止沸騰,此時水的溫度 ▲ (選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沸點。16.這兩幅圖是提醒在使用高壓鍋的蒸汽熨斗時防止水蒸氣燙傷的示意圖:在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時產生的水蒸氣溫度和水一樣,都是100℃。然而,水蒸氣導致的燙傷通常比開水燙傷更嚴重,這是為什么?原,當人的皮膚與100 ℃的水蒸氣接觸時,水蒸氣首先要 ▲ 為100℃的水,同時放出大量的熱,然后100℃的水在降溫過程中還要向皮膚 ▲ ,所以在 ▲ 相等的情況下,水蒸氣向皮膚放出的熱量更多,因此水蒸氣燙傷更嚴重。17.①如下左圖所示是用水壺燒開水的情景,從圖中觀察到離壺嘴較遠的地方“白氣”比較濃,而靠近壺嘴的地方卻沒有“白氣”,這是因為壺嘴周圍氣體溫度與水蒸氣溫度相差 ▲ ,不易液化。
②水的“自白”:我是水,我現(xiàn)在的體溫如圖所示,并且我還在放熱,請你告訴我,我現(xiàn)在的體溫是 ▲ ℃,我正在 ▲ (填“熔化”或“凝固”)。18.很多地區(qū)為降低考場溫度,在考場內放一個大冰盆,這是因為冰 ▲ 時要_ ▲ (“吸”或“放”)熱,在這一過程中溫度 ▲ 。19.運動會上百米競賽時,如果站在終點的計時員在聽到發(fā)令槍聲后才開始計時,這樣他記錄的成績準確嗎? ▲ 。為什么? ▲ 。20.如左圖所示,甲、乙分別是一個時鐘和一個電子鐘面在平面鏡中的像,此時的實際時間分別為 ▲ 和 ▲ 。如下右圖所示,兩塊相交的平面鏡1和2,一束平行于1鏡面的入射光線經兩平面鏡反射后平行于2鏡面射出,這時兩鏡面間的夾角 = ▲ 。
三、解答題:(本題共7題,共52分)21.(4分)如圖所示,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圖。
22.(4分)小明用平面鏡將一束太陽光反射到豎直的井中,如圖所示,請在圖中作出平面鏡的位置,并求出鏡面與水平面夾角。
23.(4分)如圖所示是同一點光發(fā)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兩條光線,請確定點光的位置,并畫出入射光線。
24.(6分)用下面左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燒杯內的某種物質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燒杯內物質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同)
(1)(1分)某時刻溫度計示數(shù)如圖,此刻杯內物質溫度是 ▲ 。 (2)(1分)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描出加熱過程中杯內物質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圖象如右圖,該物質的熔點是 ▲ 。(3)(1分)t2時刻,該物質處于_______________(選填“固”、“液”、“固液共存”)態(tài)。(4)(3分)t2與t3相比,哪一時刻杯內物質的溫度較高? ▲ 。為什么? ▲ 。 25.(13分)在學習彈奏吉他的過程中,小華發(fā)現(xiàn)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的高低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他對此進行了研究,經過和同學們的討論,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的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二: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的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 猜想三: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的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種規(guī)格的琴弦,因為音調的高低取決于聲振動的頻率,于是他借一個能夠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進行實驗。編號材料長度/c橫截面積/2編號材料長度/c橫截面積/2A銅600.76F銅1000.76B銅600.89G銅801.02C銅601.02H尼龍801.02D銅800.76I尼龍1001.02E銅▲ ▲ (1)(2分)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用編號為 ▲ 的三種琴弦進行實驗。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為 ▲ 的三種琴弦進行實驗。(2)(2分)為了驗證猜想三,請在表中填上所缺數(shù)據(jù)。(3)(4分)隨著實驗的進行,小華又覺得琴弦音調的高低,可能還與琴弦的松緊程度有關,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必須進行的操作是:長度 ▲ (選填“相同”或“不同”)、用相同的力去撥動松緊程度 ▲ (選填“相同”或“不同”)琴弦,比較音調的高低。(4)(5分)如圖所示,小利與小剛選用以上琴弦和盛飲料的兩個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 ①(1分)他們用“土電話”能實現(xiàn)10間的通話,這表明: ▲ 。 ②(1分)相距同樣遠,講話者以同樣的響度說話,如果用細銅琴弦連接,則比尼龍琴弦連接時聽到的聲音要大些,這一實驗現(xiàn)象表明: ▲ 。 ③(2分)如果在用“土電話”時,另外一個同學用手捏住琴弦上的某一部分,則聽的一方就不能聽到聲音了,這是由于 ▲ 。 ④(1分)如果在用“土電話”時,琴弦沒有拉直而處于松弛狀態(tài),則另一方 ▲ (填“能”或“不能”)聽到對方的講話聲。26.(5分)探究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的因素 (1)提出問題:觀察下圖,結合生活實際,液體蒸發(fā)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2) (2分)猜想與假設:液體蒸發(fā)的快慢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a.液體表面積的大;b.液體 的高低;c.液體 的快慢。(3) (1分)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針對猜想a)
I.取兩塊相同的玻璃板。Ⅱ.在玻璃板上分別滴一滴質量相同的酒精,使兩滴酒精表面大小明顯不同。Ⅲ.保持酒精的溫度和酒精 ▲ 相同。Ⅳ.若干時間后,兩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顯不同。(4)(1分)分析與結論:液體蒸發(fā)快慢與液體表面積的大小 ▲ (填“有關”或“無關”)。(5)(1分)本實驗采用了一種很重要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是 ▲ 法。27.(16分)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小明用玻璃板、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刻度尺、白紙等器材進行實驗,如圖甲所示:
(1)(1分)實驗在 ▲ (填“較暗”或“較亮”)的環(huán)境中完成比較好。(2)(5分)為了保證實驗效果小明選擇 ▲ (填“較薄”或“較厚”)的玻璃板代替鏡子進行實驗的目的是 ▲ ;運用玻璃板代替鏡子的目的是 ▲ 。(3)(1分)實驗時玻璃板應與水平桌面 ▲ 放置,使后面的蠟燭與前面蠟燭的像在同一高度上,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4)(2分)利用 ▲ 法比較像與物關系,即用蠟燭B取代蠟燭A的像。沿水平桌面移動蠟燭B前,應先將蠟燭 ▲ 點燃。(5)(1分)在尋找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在蠟燭 ▲ (填“A”或“B”)這一側觀察。(6)(1分)選用兩支完全一樣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和物的 ▲ 關系。(7)(1分)移走后面的蠟燭B,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上光屏,在像的一側觀察,發(fā)現(xiàn)光屏上沒有像呈現(xiàn),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為 ▲ (填“虛”或“實”)像。(8)(1分)小明將蠟燭A向玻璃板移近2 c,則蠟燭B應 ▲ (填“靠近”或“遠離”)玻璃板2c才能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9)(1分)在此實驗中,玻璃板要求豎直放置,而小明發(fā)現(xiàn)汽車的擋風玻璃卻不是豎直安裝的,其主要原因是為了 ▲ 。 A.造型奇特 B.減小外界噪聲干擾 C.增大采光面積 D.排除因平面鏡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10)(2分)按圖乙所示進行三次實驗后,在白紙上記錄的像與物對應點的位置如圖丙所示,下一步你將如何處理“白紙”上的信息得出結論: ▲ 。
八年級物理試題參考答案一、:(本題共12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題號123456789101112答案ABACCCDBDDCD二、題:(本題共8題,每空1分,共24分)13.振動 空氣 14.振動 低 鋼尺振動的頻率小于20 Hz 響度與振幅的關系15.(1)③ (2) 94 (3) 98 (4)等于16.液化 放熱 質量17.①較小 ②0° 凝固18.熔化 吸 不變19.不準確 聲音傳到終點是需要一定的時間20.9:30 20:51 60°三、解答題:(本題共7題,共52分)21.(4分)(略) 22.(4分)(略) 23.(4分)(略)24.(6分) (1)(1分)-8℃ (2)(1分)0℃ (3)(1分)固液共存(4)(3分)一樣高 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保持不變25.(1)(2分)ABC ADF (2)(2分)80 1.02(3)(4分)相同 不同 (4)(5分)①(1分) 固體可以傳播聲音 ②(1分) 銅傳播聲音的效果比尼龍要好 ③(2分) 琴弦振動停止,聲音不能通過琴弦繼續(xù)傳播 ④(1分) 不能26.(5分) (2) (2分) 溫度 表面空氣流動 (3) (1分) 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4) (1分) 有關 (5) (1分) 控制變量27.(16分) (1) (1分) 較暗 (2)(1分) 較薄 (2分)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xiàn)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 (2分)方便比較像與物形狀與大小(3)(1分) 垂直 (4)(2分) 等效替代 A (5) (1分) A (6) (1分) 大小 (7) (1分) 虛 (8) (1分) 靠近 (9) (1分) D(10) (2分)刻度尺測出A和A/、B和B/、C和C/到鏡面的距離,比較A和A/、B和B/、C和C/到鏡面的距離是否相等,即探究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的關系(能說明問題就給分)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圖卡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