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2018年•菏澤)下列為三種微生物示意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③可用來制糕點和酒 B. ①由蛋白質(zhì)外殼和內(nèi)部遺傳物質(zhì)構成 C. ②具有成形的細胞核 D. ②③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主要作為分解者
考點: 細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類.分析: 圖中①是病毒,②是細菌,③是酵母菌. 解答: 解:A、利用③酵母菌發(fā)酵可制糕點和酒,A正確;B、①病毒無細胞結構,由蛋白質(zhì)外殼和內(nèi)部遺傳物質(zhì)構成,B正確;C、②是細菌,細菌細胞內(nèi)沒有成形的細胞核,C錯誤;D、腐生的細菌和真菌屬于分解者,D正確;故選:C2. ( 2018年四川樂山,35)將魚的內(nèi)臟埋入土中,過一段時間翻開土壤發(fā)現(xiàn)魚內(nèi)臟不見了。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A.被植物直接吸收了 B.被環(huán)境中的分解者分解了 C.通過內(nèi)臟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掉了 D.被土壤吸收了解析:魚的內(nèi)臟埋入土中,死亡的遺體自身不能進行呼吸作用,環(huán)境中的分解者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土壤也不能吸收遺體。ACD都錯誤。答案:B3.(5分)(2018年•邵陽)日常生活中,我們買水果時會仔細挑選果皮完好無損的.那么,水果的果皮究竟有什么作用呢?針對這一疑問,某同學選用梨子作為實驗材料來探究水果果皮的作用.請你幫助該同學完成實驗并回答有關問題:(1)提出問題:果皮具有保護作用嗎?(2)作出假設:果皮具有保護作用.(3)制定方案:選大小、品種和新鮮程度相同,且果皮完好無損的2個梨子,分別標出A和B;再用小刀將B梨子果皮戳破;將2個梨子都放在25℃的相同環(huán)境中一段時間.(4)實驗方案:按制訂的方案進行操作,并每天觀察兩次,記錄實驗結果.(5)預期結果: B 梨子先腐爛,腐爛的原因是有大量的 細菌和真菌 在梨子內(nèi)生長和繁殖.(6)得出結論: 果皮具有保護作用。(7)該同學的“實驗方案”有缺陷嗎? 有。倪M的方法是: 選大小、品種和新鮮程度相同,且果皮完好無損的10個梨子,平均分成兩組,分別標出A和B,再用小刀將B組5個梨子果皮戳破;將兩組梨子都放在25℃的相同環(huán)境中一段時間.。
考點: 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分析: 科學探究的環(huán)節(jié)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搜集數(shù)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解答: 解:(1)提出問題:嘗試從日常生活、生產(chǎn)實際或學習中發(fā)現(xiàn)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嘗試書面或口 頭表述這些問題. 描述已知科學知識與所發(fā)現(xiàn)問題的沖突所在.(一定是問句,如:果皮具有保護作用嗎?)(2)作出假設:對提出問題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該實驗的假設為:果皮具有保護作用.(3)制定計劃:擬訂探究計劃,列出所需的材料與用具,選出控制變量,設計對照實驗.(4)實施計劃:進行觀察,調(diào)查和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評價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應用已有知識,對問題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設想.(5)預期結果:B梨子先腐爛,腐爛的原因是有大量的細菌和真菌在梨子內(nèi)生長和繁殖.(6)得出結論:果皮具有保護作用.(7)該同學的“實驗方案”的缺陷是:實驗對象梨子的個數(shù)太少;改進的方法是:選大小、品種和新鮮程度相同,且果皮完好無損的10個梨子,平均分成兩組,分別標出A和B,再用小刀將B組5個梨子果皮戳破;將兩組梨子都放在25℃的相同環(huán)境中一段時間.故答案為:(5)B;細菌和真菌.(6)果皮具有保護作用.(7)有,選大小、品種和新鮮程度相同,且果皮完好無損的10個梨子,平均分成兩組,分別標出A和B,再用小刀將B組5個梨子果皮戳破;將兩組梨子都放在25℃的相同環(huán)境中一段時間.4(2018年臨沂). 細菌和許多真菌“無影無蹤”,但又“無處不在,人們對它“愛恨交加”,以下關于細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確的是(D)A. 所有細菌和真菌都是單細胞生物B. 細菌和真菌通過與動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C.細菌和真菌必須生活在有氧的環(huán)境中D. 細菌和真菌主要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zhì)循環(huán)5(2018年百色).下列有關細菌、真菌和病毒的敘述,錯誤的是(D) A.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B.真菌通過孢子來繁殖 C.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D.病毒可在空氣中繁殖25(2018年湘潭).將饅頭放入冰箱中,可以延長保存時間,主要原因是冰箱中(D) A.沒有細菌和真菌 B.溫度低,細菌和真菌全被凍死 C.防止水分散失 D.溫度低,抑制細菌和真菌繁殖生長速度6(2018年婁底.禽流感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下列有關病毒的描述正確的是(C)A.該病毒屬于噬菌體 B.病毒有成形的細胞核C.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細胞中 D.病毒能夠用低倍顯微鏡觀察7(2018年濟寧).濟寧市能源科研所在利用植物秸稈生產(chǎn)燃料酒精的研發(fā)中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其大致流程是:秸稈 → 糖液 → 酒精,從糖液到酒精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該菌的特征有(D)①無成形的細胞核 ②有真正的細胞核 ③寄生 ④能通過分裂繁殖后代 ⑤單細胞結構A.① ③ ⑤ B.② ③ ⑤ C.① ④ ⑤ D.② ④ ⑤8(2018年蘇州).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幽門螺旋菌是一種引起胃腸道疾病的病原體。它最突出的細胞結構特點是(A) A.具有擬核 B.沒有細胞壁 C.沒有細胞膜 D.沒有細胞質(zhì) 9(2018年聊城).下列有關禽流感病毒結構和生理特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 ) A.有細胞結構 B.由蛋白質(zhì)和核酸組成C.體積微小,肉眼無法觀察 D.不能獨立生活 10(2018年綿陽).每到冬天,森林里都鋪滿了一層厚厚的落葉。年復一年,森林里的落葉層并沒有越積越厚的主要原因是(D) A.被人類收集走用做柴火燒掉了 B.落葉被鳥兒叼走建筑巢穴了 C.牛、羊等食草動物將其吃掉了 D.細菌和真菌逐漸將其分解了11(2018年棗莊).下列有關細菌、真菌的敘述,錯誤的是(D)A.釀酒和造醋等釀造業(yè)離不開酵母菌和曲霉B.甲烷細菌是生產(chǎn)沼氣不可缺少的一類細菌C.和真菌相比,細菌無成形的細胞核D.細菌都是分裂生殖,真菌都是孢子生殖
12(2018年煙臺).青霉素是由青霉產(chǎn)生的,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B) A.青霉素是一種抗生素 B.青霉素可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 C.青霉是一種真菌,具有成形的細胞核13(2018年煙臺).右圖所示實驗裝置內(nèi)酵母菌正在進行某種生理過程,你認為該實驗驗證的假設是(D) A.酵母菌的繁殖需要適宜的溫度 B.酵母菌在惡劣環(huán)境中能形成芽孢 C.蘋果汁是酵母菌最適宜的生活環(huán)境 D.酵母菌的發(fā)酵能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 D.青霉的孢子呈綠色
14(2018年東營)2.消毒可大幅降低手術的感染率,外科手術器械的消毒,以能夠殺死哪種生物或結構為標準?(D)A.球菌 B.桿菌 C.莢膜 D.芽孢23(2018年東營).圖7反映某生理過程或現(xiàn)象,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D)A.若x表示家庭釀造葡萄酒時的溫度變化,則曲線表示產(chǎn)酒量與溫度變化的關系B.若y表示飯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變化,則BC段曲線是由于胰島素的作用,血液中部分葡萄糖轉化為糖原C.在草→兔→狼的封閉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若大量捕殺狼群,曲線表示一定時間內(nèi)兔的數(shù)量變化D.曲線表示菜豆種子在萌發(fā)成幼苗的過程中有機物含量的變化情況15(2018年十堰). 病毒的結構簡單,由 蛋白質(zhì) 和內(nèi)部的 遺傳物質(zhì) 組成。
16(2018年聊城).(8分)為了探究細菌對植物遺體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兩套實驗方案: 方案一:將同一樹的部分落葉進行滅菌處理后,平均分成甲、乙兩組,甲組接種細菌,乙組不接種細菌,兩組都放在無菌環(huán)境中,實驗過程中都添加蒸餾水,使樹葉保持濕潤。 方案二:取兩種樹的等量落葉,分別標為丙組和丁組,將兩組落葉進行滅菌處理后,丙組接種細菌,丁組不接種細菌,兩組都放在無菌的環(huán)境中,兩組在實驗過程中都添加蒸餾水,使樹葉保持濕潤。 請根據(jù)上述實驗方案,回答下列問題:(1)該探究實驗提出的假設是____細菌對植物遺體具有分解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2)方案一中的實驗變量是___接種細菌________,你認為實驗的對照組是____甲_________。(3)方案二中的實驗變量是___不同樹種和接種細菌________,最終可能獲得的實驗結果是____丙____組的被分解。(4)比較以上兩種實驗方案,你認為較科學的是實驗方案______一____,原因是該方案符合__________實驗變量的單一性__________原則。(5)實驗過程中要添加蒸餾水,使樹葉保持濕潤,這樣做的原因是為細菌生長繁殖提供適宜的____水分_____條件。17(2018年湘潭).(5分)洗手能否減少手上的細菌數(shù)量?某校生物興趣小組用盛有無菌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裝置進行探究,甲同學設計了如下圖示的探究實驗:(1)甲同學洗手后在培養(yǎng)基上按了一下,并迅速蓋上培養(yǎng)皿蓋。這種將手上少量細菌轉移到培養(yǎng)基上的過程叫作接種。設定實驗溫度為28℃的理由是 適宜于細菌的繁殖和生長 。(2)甲同學設計的實驗并不完善,為了更充分探究“洗手能否減少手上的細菌數(shù)量?”,你修改后的實驗步驟是 洗手前在無菌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裝置中央按上指印,迅速洗手后在另一個無菌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裝置中央上按上同一手指印,將兩裝置分別貼上標簽,同時放到28℃相同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過一段時間觀察 。(2分)(3)預測正常情況下的實驗結果是 洗手前按上指印的培養(yǎng)裝置中細菌菌落數(shù)量多,洗手后按上指印的培養(yǎng)裝置中細菌菌落數(shù)量少 。
18. (4分)中學生小剛對“檢測不同環(huán)境中的細菌和真菌,,這個探究實驗很感興趣,并提出疑問:寢室的空氣中有細菌和真菌嗎?干凈整潔的寢室與潮濕臟亂的寢室相比較,哪種寢室的環(huán)境中細菌和真菌多一些?為探究這個問題,小剛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 (提示: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 請針對小剛設計的實驗方案,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 A, B, C三組實驗中,進行實驗變量處理的是A和B 組。 (2)第二步將所有培養(yǎng)基進行___高溫滅菌處理。 (3)接種微生物是在以上實驗步驟中的第__三______步完成。 (4)在三組培養(yǎng)基中,起對照作用的是C組。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