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初中的學生們,5068的小編為大家整合的詳細的人教版總,請同學們認真記憶啦,接下來我們繼續(xù)為你帶來的是世界近代史 [十六世紀—20世紀初]。
明治維新(1868年)
背景: 19世紀中期,日本仍舊是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
1853年美國(佩里)艦隊到來,使民族危機產
生;受西方影響的中下級武士發(fā)動倒幕運動。
開始: 1868年,明治天皇實行改革
內容: 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fā)展近代工業(yè))
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fā)展教育)
性質: 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影響: 日本由封建社會進入到資本主義社會的重大轉折
點,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命運;后走上了對外侵
略擴張的道路(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
4:兩次工業(yè)革命及相關影響
工業(yè)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
原因:海外殖民地對商品的巨大需求,手工工場無法滿足
開始: 18世紀60年代,首發(fā)于英國,以哈格里夫斯發(fā)明珍妮紡紗機為標志。
時代標志:1785年,瓦特改進蒸汽機,“蒸汽時代”
交通工具: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研制輪船
1825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研制火車-旅行者號
完成: 1840年左右英國完成,美、法先后進行
實質: 大機器生產代替手工生產的一次生產方式革命
影響:[經濟]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生產力
[社會]資本主義戰(zhàn)勝了封建主義,其統(tǒng)治確立下來
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分化、尖銳對立
[世界]確立了資本主義國家對世界的統(tǒng)治。
[注:英國能第一個進行工業(yè)革命,前提條件是資本主義
制度的建立; 重要條件是擁有廣大的殖民地。]
第二次工業(yè)革命(19世紀70年代)
時代標志:發(fā)電機、電動機的出現(xiàn),電力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代表人物:美國人愛迪生發(fā)明耐用的燈泡(發(fā)明大王)
交通工具:德國人卡爾·本茨設計出內燃機,1885年研制汽車;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研制飛機。
通訊工具:有線電報、有線電話、無線電報相繼出現(xiàn)
影響:[生產力]進一步推動工業(yè)的發(fā)展,提高生產力
[生產關系]壟斷組織出現(xiàn),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到帝國主義階段
[國際關系]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三國同盟與三國協(xié)約兩大軍事集團。
[注:出現(xiàn)新機器--發(fā)電機、電動機、內燃機
出現(xiàn)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第一次工業(yè)革命) ]
無產階級革命
1:興起:背景(工業(yè)革命后,兩大階級矛盾更加尖銳,
19世紀30-40年代,歐洲工人運動興起。)
代表(英國的憲章運動)
[時間:1836年-1848年
綱領:《人民憲章》,工人爭取普選權。
特點:世界上第一次政治性、群眾性無產階級革命
教訓:沒有科學理論作指導,革命運動就會失敗。]
2:馬克思主義誕生:(1848年)
條件:無產階級斗爭需要科學理論來指導;
馬、恩對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
馬、恩參加工人運動實踐。
時間: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
內容: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
作用:在馬克思主義指引下,工人運動進入到新時期
3:革命實踐:
巴黎公社(1871年)-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嘗試
十月革命(1917年)-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勝利的無產階級革命,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
[注:在“五月流血周”后,鮑狄埃創(chuàng)作《國際歌》 ]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1914年-1918年)
根本原因: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帝國主義國家發(fā)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德國)要重新瓜分世界。
陣營: 三國同盟(德國)與三國協(xié)約(英國)
導火線: 1914年6月,薩拉熱窩事件(斐迪南大公遇刺)
時間: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重要戰(zhàn)役:1916年凡爾登戰(zhàn)役(雙方死傷70多萬)
重要事件:1917年美國參戰(zhàn)(中國也加入協(xié)約國)
性質: 帝國主義掠奪戰(zhàn)爭
結果: 協(xié)約國獲得勝利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