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聚落的代表——福建土樓福建土樓,包括閩南土樓和一部分客家土樓,總數(shù)約三千余。通常是指閩西南獨有約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墻壁所構成的群居和防衛(wèi)合一的大型樓房,形如天外飛碟,散布在青山綠水之間。主要分布地區(qū)以中國福建西南山區(qū),客家人和閩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廣東三省交界地帶,包括以閩南人為主的漳州市,閩南人與客家人參半的龍巖市。福建土樓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稱為中國漢族傳統(tǒng)民居的瑰寶。土樓若依形狀分,約可分為圓樓,方樓,五鳳樓。另外還有變形的凹字型,半圓型,與八卦型。其中,以圓樓與方樓最常見,也常常并存。該長達數(shù)千平方米面積且聚族而居的圓樓與方樓以簡單幾何形建筑構筑于山嶺狹谷之間,人造建物與周遭翠青自然景觀形成強烈對比。1980年代中國經(jīng)濟開放后,以圓土樓與方土樓為主的閩南及廣東土樓景觀引起世界各國旅游業(yè)注目。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