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汗國的東征西討:蒙古汗國建立以后,成吉思汗發(fā)動了對周圍地區(qū)的長期戰(zhàn)爭。蒙古軍隊一直打到中亞、俄羅斯,向南到達印度河流域。成吉思汗不斷向南進攻西夏和金,與1227年滅亡西夏。
對比分封制,郡縣制和行省制
元朝統(tǒng)一進程:1218年蒙古滅西遼,1227年滅西夏,1234年滅金國,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征服大理,1276年攻破臨安滅南宋,1279年消滅南宋殘余勢力,元朝最終統(tǒng)一中國。元朝的中央制度: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命百官“議立三省、定內外官”,經過爭議決定實行一省制,而廢除唐宋以來的門下、中書、尚書三省并立制,只設一個中書省。中書省上承天子,下總百司,是最高的行政機關,中書省的長官行宰相職權,元代中書省是一個權力日重,“外取信于行省,內責成于六部”的中樞機構。它標志著集權政治的高度強化。它適應了元朝長期統(tǒng)治不穩(wěn)固的局面。六部為中書省的一個下屬機構,形成了一省六部制。各部的組織和職能與前代基本相同。元朝還在中央設立樞密院掌管軍事,并以中書省掌制樞密院。另外在元朝的中央設立御史臺和宣政院。御史臺負責監(jiān)察,宣政院統(tǒng)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qū)。元朝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宣政院機構的建立,使元朝能對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大一統(tǒng)封建國家實行強有力的管轄,對明清時期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行省制度:元代疆域遼闊,戰(zhàn)爭頻繁,為了便于管理,元代在地方實行了行省制度。即除設置中央一級的中書。ńy(tǒng)轄山東、山西、河北和內蒙古等地)外,又將全國劃分成十個大的地方行政區(qū)域,每個行省下設路,府、州、縣四級地方行政機構。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參知政事等官職,由中書省直接派出官吏任職,凡一省的軍國大事無所不領,并且行政長官直接對中書省負責。行省轄區(qū)不僅地域遼闊,且省界犬牙交錯,使其無山川險阻可依,北向門戶洞開,形成以北制南的軍事控制局面。元朝行省制度的意義:元朝創(chuàng)立行省制度,是秦朝以來郡縣制度的發(fā)展,也是我國歷史上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區(qū)域劃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行省制度的建立,不僅加強了元朝的中央統(tǒng)治,鞏固了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而且對明清以及后來的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區(qū)域劃分也產生了積極影響。元代后,“行省”這個名稱一直沿用下來。明代雖然改省為布政使司,但是在口語中仍然如此稱呼。元代的行省劃分,也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國的行省規(guī)模和行政區(qū)域的劃分。
元朝行省示意圖:
文天祥抗元斗爭: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孫,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吉安縣)人,南宋杰出的抗元英雄和愛國詩人。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因父喪未受官職。德佑元年(1275年)正月,聞元軍東下,文天祥在贛州組織義軍,開赴臨安,次年被任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其時元軍已進逼臨安,被派往元營中談判,遭扣留,押往北方。二月底,天祥與其客杜滸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復由海路南下,至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堅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進兵江西,收復州縣多處。不久為元重兵所敗,妻子兒女皆被執(zhí),將士犧牲甚眾,天祥只身逃脫,乃退廣東繼續(xù)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襲擊,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縣)被俘。由于文天祥才華出眾,元將張弘范、投降的宋恭帝、元朝的丞相,甚至元世祖忽必烈提出大量的條件來親自勸降,但是文天祥不為之所動,寧死不降,最終于1283年從容就義,年僅47歲.文天祥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詞和散文作品.其中詩作達百余首,成就很高。有《文山先生全集》,其中有《過零丁洋》、《正氣歌》等千古絕唱。如何評價元朝的統(tǒng)一和文天祥的抗元斗爭:元朝的大一統(tǒng),結束了五代以來長期分裂割據(jù)的局面。促進了國內各民族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為祖國的科學技術發(fā)展提供了良好條件,大大加強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密切了中國是世界各國的聯(lián)系?傊,元朝的統(tǒng)一使疆域擴大,社會安定,有利于人民的生產、生活,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但是,當時蒙古族的生產方式,遠比漢族生產方式落后,元朝的統(tǒng)一使通過軍事征服來完成的,蒙古貴族在征服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出的掠奪性和殘酷性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很大損失,這勢必激起其他民族的反抗。因此,文天祥抗元,反對軍事屠殺和掠奪,是正義的。他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jié)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性格象征。但是,文天祥和岳飛一樣都是發(fā)生在中華民族內部兄弟之間的事情,他不是抵御民族的侵略,因此,文天祥不能被稱為民族英雄。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