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遷都到洛陽的原因:1、孝文帝曾說:“……國家興自北土,徙居平城,雖富有四海,文軌未一,此間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風易俗,信甚為難。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茲大舉,光宅中原!雹俦蔽旱亩汲堑靥幤У钠匠牵焕趯V大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②孝文帝想要充分吸收漢族的文化制度來治理和統(tǒng)一中原地區(qū)。③他想要遷都來獲得漢族地主的認可的正統(tǒng)地位。④孝文帝還希望通過遷都來達到統(tǒng)一全國的目的。2、平城寒冷干旱,糧食的產量有限,不能滿足都城大量人口的需要,一遇到荒年,就會有遷都的議論。平城不適合作為規(guī)模較大王朝的都城。3、正如孝文帝所言,平城是“用武之地”,北方少數民族很容易對平城造成威脅。
北魏孝文帝改革:為了解決由于鮮卑族與漢族的民族矛盾以及引發(fā)人民的反抗起義,北魏孝文帝進行了兩次改革,第一次是484-486年,主要改革政、治經、濟軍事制度;第二次是在494年遷都洛陽后,著重改革鮮卑人的生活習慣,實行漢化。均田制:北魏時期推行的土地政策和賦役制度。485年,北魏政府采納漢族地主的建議,頒布均田令。主要內容有:1、丁男(15歲以上)受露田40畝、桑田20畝或麻田10畝,婦女受露田20畝、麻田5畝。實際授田時,露田加倍。2、奴婢和平民授田數目相同。耕牛每頭受露田30畝,限4頭。3、狹鄉(xiāng)之民可以遷往寬鄉(xiāng)授田,寬鄉(xiāng)之民耕墾不受限制。4、地方官吏歲官府所在地就近授田。均田制使無地或者少地的農民分得了小塊土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強大族對土地的兼并,有利于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土地兼并問題。均田制為隋唐所沿用。
曹魏的屯田制,西晉的占田制,北魏的均田制的對比: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