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干涉還遼的本質:三國干涉還遼反映了帝國主義國家爭奪和瓜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時既相互勾結又相互斗爭的本質。
《馬關條約》的危害和影響:(為什么說《馬關條約》使中國中國半殖民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1、臺灣等大片領土的割讓,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這是日本繼俄國之后,對中國領土進行的一次掠奪。它迫使臺灣和祖國分離,并且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此后,帝國主義各國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中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2、巨額的賠款,相當于清政府三年財政收入的總和,這就加劇了中國人民的負擔。清政府無力償還,不得不大量舉借外債,便利了列強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3、新的通商口岸開放,使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4、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設廠,其他列強援引“利益均沾”的條款,爭先恐后在中國開設工廠,進一步掠奪中國的原料和廉價勞動力,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因此,《馬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一個新階段,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斗爭:《馬關條約》的簽訂消息傳來,全國人民堅決反對割地議和、斥責清政府投降賣國。臺灣人民發(fā)布檄文,抗議示威,“愿人人戰(zhàn)死而失臺,絕不愿意拱手而讓臺”,組織義軍,誓與臺灣共存亡。臺灣保衛(wèi)戰(zhàn)。日軍在臺灣登陸后,臺灣人民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反割臺斗爭。一支以丘逢甲、徐驤為首的義軍,另一支是以劉永福為首的黑旗軍。兩支部隊互相配合,由北到南,抗擊日本侵略者。臺灣軍民在連續(xù)苦戰(zhàn)之后,面臨嚴重的困難,但是,清政府卻傳令沿海各省禁目援助臺灣軍民,甚至封鎖去臺灣的船只。臺灣最終被日本侵略者占領。臺灣保衛(wèi)戰(zhàn)充分表現(xiàn)了臺灣軍民維護祖國領主完整的堅強意志和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在中國人民反侵略的斗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此后,在日本統(tǒng)治臺灣的50年里,臺灣人民爭取回歸祖國的斗爭,一直沒有停過。
《馬關條約》簽訂現(xiàn)場:
第一個五年計劃:1、背景:(1)1949年-1952年,黨和政府用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工作,為國家開展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創(chuàng)造了條件。(2)新中國工業(yè)基礎薄弱,在當時各資本主義國家的重重封鎖之下,只有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2、時間與目的:1953年-1957年年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 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建立國家工業(yè)化和國防現(xiàn)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fā)展交通運輸業(yè)、輕工業(yè)、農業(yè)和商業(yè);相應地培養(yǎng)建設人才。3、建設成就: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1956年底,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中國試飛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yè)基地,沿海地區(qū)原有的工業(yè)基地得到加強,在華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業(yè)基地。從此,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4、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yè)落后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