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知識點:大躍進運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大躍進運動:
1958-1960年全國范圍里試圖在工業(yè)和農業(yè)上“躍進”的社會主義建設運動。1958年5月八大二次會議后在全國展開。8月北戴河政治局擴大會議以后達到高潮、“大躍進”的標志是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大躍進的后果使得這場運動最終難以為繼,鋼、鐵合格率低下,大量資源遭到浪費,從1950年冬開始,這場脫離實際運動逐漸停止。



大躍進運動的特點:
片面追求工農業(yè)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不斷地大幅度地提高修改指標。

大躍進運動:
1、形成原因:
(1)社會主義總路線的提出。
(2)人民迫切要求改變落后的經濟文化狀況。
(3)黨的領導人急于求成,忽視客觀規(guī)律。
(4)國內反“右傾”斗爭擴大化后,開明人士不敢提出反對意見。
2、表現(xiàn):
(1)農業(yè)方面,提出了不切合實際的計劃指標,并開始大辦人民公社,有的虛報水稻畝產65127公斤。
(2)工業(yè)方面,工業(yè)方面的大躍進以全民“大煉鋼鐵”運動為中心。只求數量不求質量,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破壞了環(huán)境,國家財政出現(xiàn)了赤字。
3、影響:
“大躍進”是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出現(xiàn)的失誤,是前進中遭遇的重大挫折!按筌S進”造成了國民經濟比例的嚴重失調,使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遭到重大損失,使人民生活遭到了極大的影響。



大躍進時期宣傳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459923.html

相關閱讀:2016初一上學期寒假作業(yè)答案參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