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任校長時的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1898年百日維新期間,光緒同意設立京師大學堂,官書局即并入其中。戊戌政變后,京師大學堂停辦,至1902年才得恢復。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總長時改為“北京大學!保髞矸Q“北京大學”?梢,北京大學的演變過程是始終和中國社會的政治大背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然而,北京大學原先的名聲并不好。京師大學堂初辦的時候,學生都是在京任職的官員,差不多每個學生都有聽差,老師講課時,要由聽差通知:“請老爺上課了!”所以這個號稱全國最高學府的京師大學堂被人戲稱為“官僚養(yǎng)成所”。民國初期改為北京大學后,學生受科舉制度的影響,仍把大學看成是“取得官吏資格之機關”,因此校內管理混亂,沒有多少學術氣氛;學生思想渙散,如此校風能否扭轉,對蔡元培無疑是一個極大的考驗。蔡元培來到北大以后他制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學方針也基于此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這些改革在今天看來也是非常大膽和先進的。他提出:“北大者,為囊括大典,包羅萬眾之最高學府,無論何種學派……聽他們自由發(fā)展。”他的“思想自由”,包括了讓新思想能在北京大學得以傳播;他們“兼容并包”也是鼓勵新文化的倡導者去占領封建文化的陣地。為此,他聘請了許多具有新思想的學者來校任教。他親自到陳獨秀的居所邀請他到北京大學主持文科;請剛從美國留學回來、提倡白話文的胡適,任北京大學教授;請李大釗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請?zhí)岢挛膶W的劉半農任教授;還請第一個向中國介紹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夏元?主持北京大學理科。這批新文化運動健將和學術精英的到來,使北京大學成為當時中國思想活躍、學術興盛的最高學府,培養(yǎng)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