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生物會考復習資料: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中考是九年義務教育的終端顯示與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選拔性考試,其競爭較為激烈。為了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梳理學過的知識,提高復習質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下文為大家準備了2016生物會考復習資料。

1. 水生動物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

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至關重要:一是靠鰭游泳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二是用鰓在水中呼吸。

2. 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

體表被毛;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體腔那有膈;用肺呼吸;心臟有完整分隔的四腔;體溫恒定;大腦發(fā)達;多為胎生、哺乳。

3. 變溫動物和恒溫的區(qū)別:

哺乳類和鳥類可以通過自身的調節(jié)而維持體溫的恒定,它們都是恒溫動物。其他動物的體溫隨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而改變,屬于變溫動物。

4. 陸地動物適應陸地環(huán)境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

(1)陸地氣候相對干燥;與此相適應,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比如爬行動物具有角質的鱗或甲,昆蟲具有外骨骼。

(2)陸地動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

(3)除蚯蚓等動物外,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于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

(4)陸地生活的動物還普遍具有發(fā)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tǒng),能夠對多變的環(huán)境及時作出反應。

5. 骨胳肌的結構和特性:

結構:肌腱:骨骼肌兩端較細呈乳白色的部分

肌腹:中間較粗的部分

特性:肌肉無論受到哪種刺激(包括由神經傳來的興奮)都會發(fā)生收縮,停止刺激,肌肉舒張。

6.區(qū)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1)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雞撫育小貓。

(2)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學習行為,如鸚鵡學舌,小狗算數(shù),猴做花樣表演。

7.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在生態(tài)平衡中心重要作用

(2)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循環(huán)

(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希望為大家提供的2016生物會考復習資料的內容,能夠對大家有用,更多相關內容,請及時關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538406.html

相關閱讀:2015八年級上冊生物同步檢測題:動物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