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游蝌” 由物理網(wǎng)資料整理
宋代蘇軾(1037~1:101)在《物類相感志》中寫到:“獐腦黃蠟和勻染黑。投水中作蝌蚪,自然水中走動。但欲潔凈,用了油手指則住。”這個實驗中的“獐腦”應(yīng)為“樟腦”(萘)。蘇軾曾在《格物粗談》介紹過“浮水金丹”實驗:“樟腦、銀珠搗為餅,入水,即游走。”這個實驗與“水中游蝌”相似。
“盆中行船”實驗,與水中游蝌也有相似處,對了解“水中游蝌”實驗原理會有幫助。用保安刀片將泡沫塑料或木片削制一個約3cm長的小船,在船尾切一個“V”形切口,在“V”形切口中嵌入一片小肥皂,將小船放入倒?jié)M水的盆中,小船會自動向前航行。這是一個利用水表面張力做功的實驗,肥皂在船尾慢慢溶化,使小船后面水的表面張力系數(shù)慢慢減小,所以船頭水的拉力大于船尾水的拉力,船緩緩向前移動。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xùn)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