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牛頓第一定律。
2.認識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能用物體的慣性解釋生活和自然中的有關現(xiàn)象。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并確認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2.經(jīng)歷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推理過程。
2.能通過生活經(jīng)驗和大量事實認識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推理過程學習科學思維方法。
2.通過慣性現(xiàn)象的認識,樹立交通安全意識。
3.體會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jié)內容由“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牛頓第一定律”“慣性”三部分內容組成。“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是研究力與運動關系的重要實驗,做好這個實驗并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猜想是得出牛頓第一定律的關鍵。運動和力是人們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的物理現(xiàn)象。早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就開始研究運動和力的關系,直到伽利略和牛頓時代,這個問題才得以解決。運動和力的關系問題不僅深化了人類對自然的認識,而且體現(xiàn)了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對人類思維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牛頓第一定律是經(jīng)典力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它指出了力與運動的關系,即力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它是整個初、高中物理課程的基礎。要讓學生完成對它的認識,最重要的是揭示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思維過程,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障礙。牛頓第一定律說明了物體有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慣性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人們有時可以利用慣性,有時應注意防止慣性給人們帶來危害。
重點: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難點: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推理過程
三、教學策略
首先以水平方向只受阻力作用逐漸停下來的日常生活實際為基礎引出兩種對立的觀點,進一步用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兩個偉人來強化這種矛盾,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為核心,在基本的實驗事實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進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結論。通過慣性實驗展示運動物體由于慣性而表現(xiàn)出來的現(xiàn)象,以突出慣性維持其原有運動狀態(tài)的實質。最后應用所學習的慣性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四、教學資源準備
斜面、小車、毛巾、棉布、木板、慣性演示儀、多媒體、實物投影等。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