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三中九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設計 琵琶行(節(jié)選)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堂: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因為音樂,讓他們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這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詩人白居易也在這個不朽的夜晚,踏著濕漉漉的詩行,平平仄仄地走著,一路灑下兩行滾燙的淚水,沾濕了歷史的臉龐,永遠都無法抹去。 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遠的記載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潯陽江水又將這個美麗的故事千古的流傳下來。現(xiàn)在我們學習這篇課文。 二、認定學習目標:(1分鐘) 自學目標:會認會寫本課的生字新詞,了解白居易相關的文學常識;背誦默寫全詩。 互學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及詩人深沉的感情。了解和掌握作者描摹音樂的手法。 綜合目標: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三、引導自主學習: (一)自學預習 跳讀積累:學法點撥:查閱資料,掌握字詞、文章的體裁和作者。 1.白居易,字______, 號_____,_______(朝)詩人。作品有_______,______等。 2.行:古詩的一種體裁。它的特點是“篇無定句,句無定字”,音節(jié)、格律比較自由,句法長短不一,富于變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詩體裁。 3.速讀課文,給下列字注音:迸( ) 咽( ) 。 ) 荻( ) 浸( )捻( )帛( ) 管弦( ) 乍( )破 霓裳( )( ) 細讀疏通, 速讀概括: 晚自習任務:1、結合注釋及工具書翻譯全文,不會的字詞請圈劃出來,并整理在筆記本上。 2、思考:通讀序言,概括內容。 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各段的內容并找出詩歌中和序呼應的地方 早讀任務: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1、自由朗讀。訂正字音,注意節(jié)奏、重音及感情。2、小組內交流朗讀情況并推薦一人參加比賽。3、小組間展開朗讀比賽,并互相點評。 (二)課堂互學探究 誦讀第二段,思考:1、在琵琶女的演奏之前,詩人先寫她的調弦動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 2、詩人是用怎樣的手法來表現(xiàn)樂曲情調的?琵琶女所演奏的樂曲有怎樣的發(fā)展變化過程?樂曲高潮在哪里? 四、精講點撥:(1)以聲喻聲,使用大家熟悉的、類似的聲音作為比喻,寫出了音樂的五彩繽紛和疾徐抑揚的變化,使人有親耳聆聽之感。(視覺、聽覺融通——通感)(2)、以形摹聲(視覺角度)(3)、聽者與彈者情感交織(4)、景特描寫烘托氣氛 五、達標測評、反饋矯正:(4分鐘) 1、解釋加點的詞 (1)、尋聲暗問彈者誰 ( ) (2)、琵琶聲停欲語遲( )( ) (3)、弦弦掩抑聲聲思( ) (4)、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 ) (5)、銀瓶乍破水漿迸( ) 2、結合語境,解釋古今異義詞 曲終收撥當心畫 當心{ 鐵騎突出刀槍鳴 鐵騎{ 3、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信手(xìn ) 潯陽( xún ) 掩抑( yǎn ) 浸濕( jìn ) B、管弦(xián ) 邀請( yāo ) 添酒( tiān ) 訴說( sù ) C、霓裳( cháng ) 彈琴( tán ) 冷澀( sè ) 凝聚( míng ) D、迸發(fā)( bèng ) 琵琶( pá ) 畫舫( fǎng ) 布帛( bó ) 4、下列各組詞語中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郁悶 謫居 凄涼 倫落 B、霓裳 恬然 琵琶 間關 C、船舫 凋零 追朔 短暫 D、撥弦 憔悴 闌干 平仄 5、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在黑暗中間) B、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重新掌燈) C、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形容聲音輕快流利) D、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轉動琴軸) 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古今同義的一項是( ) A、千呼萬喚始出來 B、似訴平生不得志 C、尋聲暗問彈者誰 D、鐵騎突出刀槍鳴 六、提升(2分鐘): 收獲: 疑難:
第二課時 一、導入:詩人不但寫出了琵琶女音樂技藝的高超,而且通過樂曲的變化,表達出演奏者內心青年骨干的起伏變化,讓人如聞其聲,如感其情。白居易和琵琶女,一個筆下寫仇怨,一個弦上談仇怨,他們都有一樣的仇怨,詩人用濕漉漉的詩行寫出了用眼淚浸泡的濕漉漉的心。 二、認定學習目標:(1分鐘) 自學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詩歌并默寫。 互學目標:賞析課文重點句段,培養(yǎng)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2.學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yǎng)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 綜合目標: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三、引導自主學習: 精讀賞析:1、完成自學目標,展示背誦、默寫及翻譯情況,師生點評 2、學法點撥:再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讀完后在空白處進行點評批注。小組交流后在筆記本上整理出來。 思考:請講述琵琶女的故事,并概括她的形象特點及意義?詩人又是個怎樣的形象? 三、課堂互學探究(1、分配展示任務,準備展示(2分鐘)。2、同學展示,20分鐘) 1、詩人為什么說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試結合全詩的內容和白居易的生平來談。 2、找出詩歌中景物描寫的地方,并說說其作用 四、精講點撥: 詩人由琵琶女的傾訴,想到自己的被貶,既悲琵琶女的悲涼身世,又悲自己的謫居荒僻之地。人悲,己憐,“同是天涯淪落人”。傷人,更傷己,兩重感傷交融一體,積累沉淀,詩人怎不悲愴滿懷,淚灑青衫?這“淚”,既是對被壓迫婦女的同情,又是對當時社會拋棄人才的控訴。 寫作技巧:1大量運用比喻,化抽象無形為具體可感。2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相結合。3巧用疊詞,使音節(jié)悅耳動聽富有節(jié)奏感。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情色彩濃厚。5結構嚴謹,一明一暗,兩條線索運行。 五、達標測評、反饋矯正: 閱讀課文“尋聲暗問彈者誰”至結尾,完成練習。 1、下列對所選詩句的解說,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A、“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精練細膩地表現(xiàn)了琵琶女此時矛盾的心情:本不愿意出場但又不得不出場。 B、自“轉軸撥弦三兩聲”起十二句起寫彈琵琶的全過程。從調弦、彈奏到收束,寫得非常具體。僅僅是調弦校音,就顯示出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豐富的感情。 C、自“弦弦掩抑聲聲思”以下六句,總寫“初為《霓裳》后《綠腰》”的彈奏過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輕攏慢捻抹復挑”描寫彈奏的神態(tài),更用“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心中無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樂曲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D、“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一句,是對琵琶的正面描寫,渲染了當時的環(huán)境氣氛,襯托了樂曲強烈的藝術魅力。 2、對《琵琶行(節(jié)選)》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A、這首詩對音樂的描寫非常成功。詩人運用一連串的比喻、排比來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的音樂,用音調、音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種聲音來比喻琵琶琴弦所發(fā)出的不同樂聲,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 B、詩人寫音樂旋律的變化時,寫出了先“滑”后“澀”的兩種意境。“間關”之聲,輕快流利,而這種聲音又好像“鶯語花底”,視覺形象的優(yōu)美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優(yōu)美。“幽咽”之聲,悲抑哽塞,而這種聲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視覺形象的冷澀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冷澀。 C、由“冷澀”到“凝絕”,是一個“聲暫歇”的過程,詩人用“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佳句描繪了余音裊裊的藝術境界,令人拍案叫絕。 D、全詩的主旨體現(xiàn)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千古名句上。詩句將琵琶女與詩人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主要是“淪落”二字,他們都有從興到衰的不幸遭遇,詩人借以抒發(fā)了他被貶后失意消沉的抑郁情緒。這一詩句也從客觀上反映了封建社會仕途的險惡。 3、名句默寫 1、千呼萬喚始出來,( )。 2、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 )。 3、( ),幽咽泉流冰下難。 4、別有幽愁暗恨生,( )。 4、翻譯下列詩句 1、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2、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3、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六、總結提升(2分鐘): 收獲: 疑難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