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高中學習方法
高中語文
高中英語
高中數學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學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歷史
高中地理
高中教案
高中試題
高一學習方法
高一語文
高一數學
高一英語
高一物理
高一化學
高一生物
高一政治
高一歷史
高一地理
高一學習
高二學習方法
高二語文
高二數學
高二英語
高二物理
高二化學
高二生物
高二政治
高二歷史
高二地理
高二學習
高三學習方法
高三語文
高三數學
高三英語
高三物理
高三化學
高三生物
高三政治
高三歷史
高三地理
高三學習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歷史
>
高二
>
富國強兵的秦國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富國強兵的秦國
一、教學目標
目標
內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商鞅之死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發(fā)兵捕拿商鞅
商鞅變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歷史地位
問題探究
分析資料
勇于改革
與時俱進
富國強兵的秦國
變法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經濟上根本確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從此開始中央集權制度的建設;軍事上,極大地提高了秦軍的戰(zhàn)斗力
探究商鞅變法和秦國富國強兵的關系
分析資料
問題探究
改革和創(chuàng)新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生產力是認識和評價歷史現(xiàn)象的根本標準
變法的歷史局限
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加重對人民的剝削與壓迫;并未與舊制度、舊文化、舊習俗徹底劃清界限
問題探究
實事求是地看待歷史問題
二、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1.知識結構
2.教材分析與建議
重點
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兵強。
難點
一分為二地看待商鞅變法的得失。
教材內容分析與建議
本課主要從三個方面向學生介紹了商鞅變法后富國強兵的秦國:商鞅之死,富國強兵的秦國和變法的歷史局限性。由于守舊勢力的反撲,商鞅為變法獻出生命,但“商鞅雖死,而秦卒行其法”。商鞅變法使秦國一躍成為當時的先進國家,但它也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這段歷史的文字與圖片資料比較豐富,建議在教學時適當進行補充,增加學生對這段歷史的感性了解,深入認識商鞅變法的歷史意義。
本課引言由圖片與文字兩部分組成。圖片展現(xiàn)了橫掃六國壯觀場面的秦陵兵馬俑軍陣。文字內容則重點指出,人們在肯定和贊頌秦統(tǒng)一六國的偉大貢獻的時候,總是不約而同地把秦走向統(tǒng)一的原因上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商鞅變法。兩部分內容旨在說明:商鞅變法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未來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建議教師以圖片與文字內容為素材,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理解引言內容。問題一:通過觀察本圖片,你從中能夠獲得哪些歷史信息?問題二:通過引言中李白的詩,感受“秦王掃六合”的氣勢,你認為“秦王掃六合”奠定基礎的是什么?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本課學習。
第一目 “商鞅之死”
教材從貴族保守勢力對新法的抵制、破壞和反撲;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下令捕拿商鞅等幾個方面介紹了商鞅之死的原因和經過。
(1)守舊勢力對新法的抵制和破壞
商鞅變法對于沉寂的秦國社會不啻于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暴,沉重打擊了世襲貴族的種種特權,高官厚祿、富貴榮華一如風卷殘云而去。主持變法的商鞅成為王族貴戚的眼中釘。貴族保守勢力伺機制造事端,向商鞅發(fā)難。他們唆使太子故意觸犯新法,并在各種場合批評攻擊商鞅的所作所為。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毫不退縮,動用嚴刑重法堅決打擊。太子是君嗣,不好動刑,就嚴懲太子的老師和一些違法貴族,在渭水河畔鎮(zhèn)壓了七百多個破壞變法的舊貴族,并將另外一批不滿變法的人流放到邊遠地區(qū)。從此,樹立了變法的權威,沒人再公開對抗。
(2)商鞅之死
商鞅在秦國二十余年,屢建奇功,聲名卓著,但時刻為守舊勢力所嫉恨,遭受攻擊,他們在暗中等待反撲時機。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這就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身邊以前遭到商鞅懲罰的親信向惠文王進讒言:“大臣權勢太重則國家危險,左右太親近就會使自家性命危險。秦國婦女兒童都知道商君之法,不談大王之法,商君反為王,大王變成了臣子!闭_告商鞅謀反;菸耐跸铝畲渡眺薄I眺甭動嵆鎏,一日,他到一旅館投宿,店主稱按照商鞅頒布的法令,必須驗明身份,否則他就要受罰,最終拒絕了商鞅的投宿要求。商鞅走投無路,被迫在封邑起兵自衛(wèi),兵敗被殺,尸體運回國都咸陽示眾。一代雄才就這樣為變法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3)“商鞅雖死,而秦卒行其法”
商鞅雖死,但他推行的新法未廢。商鞅變法兢兢業(yè)業(yè)二十余年,深入人心,婦幼皆知。雖然商鞅個人落了個悲慘的結局,但他“廢井田”、“開阡陌”、“重農!钡雀母锎胧﹨s在他死后保留下來,新的生產關系和設縣、什伍戶籍等政治體制也在秦國確立。
教學建議,可以請學生分組討論如下問題:守舊勢力為什么強烈抵制和抗拒商鞅變法?是如何抵制和破壞變法的?導致商鞅之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為什么說“商鞅雖死,而秦卒行其法”?在此基礎上師生一起總結商鞅變法取得成功的原因。也請學生閱讀【學思之窗】的內容,通過回答其中的問題,加深對“商鞅雖死,而秦卒行其法”的認識。之后,還可以由學生根據本目內容和其他相關知識自編自導自演有關“商鞅之死”的話劇片段,加深對這段歷史的了解和認識。
第二目 “富國強兵的秦國”
商鞅變法是秦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全方位改革,是新興地主階級領導的一場政治革命,對秦國以至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都起了重要作用。教材從經濟、政治、軍事幾方面闡釋了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
(1)經濟上:農業(yè)生產發(fā)展,實力增強
秦處西戎,地曠人稀。開墾荒地是秦國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的特點,商鞅采取措施獎勵墾荒;獎勵耕織;重農抑商。接著廢井田,開阡陌,從根本上確立土地私有制,這一切激發(fā)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為秦國的農業(yè)生產帶來了生機,擴大了封建國家的經濟基礎,從而為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和增強軍事力量,實現(xiàn)強兵目標打下了基礎。教學時,注意給學生講清經濟基礎的變化對上層建筑變化的作用。
(2)政治上:中央集權制度建設的開始
商鞅變法政治上打擊并瓦解了舊的血緣宗法制度,使封建國家機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權制度的建設從此開始。建議引導學生回憶變法政治方面的具體內容,師生共同做出評價。廢除分封制,普遍推行縣制,縣作為一級地方行政機構正式建立起來,通過縣的政權制度,全國政權、兵權逐漸集中到朝廷,建立了強大的中央集權封建國家。強化基層管理的戶籍什伍制和連坐法強化了封建集權力量。
(3)軍事上:極大地提高了秦國軍隊的戰(zhàn)斗力
商鞅針對當時兼并戰(zhàn)爭頻繁的特點,頒布了獎勵農功的二十等爵制度。官爵晉升與斬敵首級,軍功大小成正比。此法的實行,大長秦國殺敵立功之風。并嚴禁私斗,凡私斗者,按其情節(jié)輕重予以嚴厲的處罰,從而使“民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達到強兵目的,極大提高了秦國軍隊的戰(zhàn)斗力。從此,秦國在對外兼并戰(zhàn)爭中掌握了主動權。有關這方面的資料,建議請學生閱讀【歷史縱橫】,觀看教材中的圖片,《戰(zhàn)國時的秦國虎符》。以此為情境,請學生思考,圖片提供了怎樣的歷史消息?調兵虎符國君和將領各持一半的目的是什么?秦軍驍勇善戰(zhàn)的原因是什么?秦國這一時期兼并戰(zhàn)爭取得了哪些重大勝利?意義如何?由此得出商鞅變法使秦國實現(xiàn)了國富兵強的結論。
本目最后請學生閱讀【資料回放】和教材相關知識,概括總結商鞅變法對秦以至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的影響。商鞅變法使秦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躍成為當時的先進國家,為后來秦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成了經濟繁榮,壯大了國力,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未來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傊,商鞅變法使秦國出現(xiàn)了“移風易俗,民以富強,百姓樂用”的新面貌,對以后中國歷史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回憶商鞅變法的具體內容,討論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和意義。還可以請學生閱讀本目內容之后,提出自己尚不明確的問題,師生在解答疑問過程中完成本目學習任務。有關秦軍作戰(zhàn)的情況,可以利用影視資料為學生再現(xiàn)當時歷史,重點渲染秦軍的驍勇善戰(zhàn),使學生認識到商鞅變法極大地提高了秦軍的戰(zhàn)斗力。
第三目 “變法的歷史局限”
商鞅變法變革了社會生產關系,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推動了歷史前進,但也不可避免帶有一定的局限性。教材以變法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一定程度上加重廣大人民所受的剝削與壓迫和未與舊制度、舊文化、舊習俗徹底劃清界限等幾個方面介紹商鞅變法的歷史局限性。
(1)變法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
商鞅制定的刑法非常嚴苛,如百姓違犯法律規(guī)定,在路邊倒垃圾,就要被砍去雙手,如盜竊牛馬者要處以死刑。商鞅推行的法律體現(xiàn)了輕罪重罰的思想,迫使人們遵守規(guī)矩,達到以刑去刑的目的。史書記載,商鞅一次在渭水邊處決了七百多人,渭水為之變赤。
(2)變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廣大人民所受的剝削與壓迫
“連坐法”的推行以及輕罪重罰,征收戶賦,勞役沉重與“燔詩書”等法令一起,對全國城鄉(xiāng)人民布下了一張嚴密的監(jiān)察網。
(3)變法并未與舊制度、舊文化、舊習俗徹底劃清界限
二十等爵制明確規(guī)定按爵位高低占有數額不同的田宅和奴隸,公開承認占有奴隸的合法性,等等。
商鞅實行的嚴刑峻法和文化高壓政策,對后來的秦朝也有消極影響。
教學時,對此目不必展開?上驅W生提出問題:商鞅變法有何歷史局限性?學生閱讀本目內容作答。
最后,請學生認真閱讀【學思之窗】的內容,分組討論并解答其中的問題,教師總結,給商鞅變法一個實事求是的評價,作為本課學習內容的總結。
三、教學設計與案例
1.教學設計
關于“商鞅之死”一目的教學。為培養(yǎng)學生勇于變革、與時俱進的意識,教師首先采用談話法引導學生回憶商鞅變法的背景和內容。例如,秦國是在什么歷史背景下開始變法的?商鞅變法怎樣剝奪了貴族的世襲特權和既得利益?然后進入本課學習。貴族保守勢力是怎樣抵制和破壞變法的?商鞅是怎樣針鋒相對進行斗爭的?請學生閱讀教科書回答。商鞅變法觸動了舊貴族的既得利益,同時商鞅實行的酷刑也加劇了舊勢力對商鞅的仇恨。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生存的主要屏障,新法成了他逃亡的障礙,最終為變法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教師可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應當學習商鞅的什么精神?我們應當怎樣學習商鞅?由學生各抒己見。
“富國強兵的秦國”一目,教材出示【資料回放】、兩幅歷史圖片、【歷史縱橫】,展示了商鞅變法后秦國國富兵強的史實。教學時應充分利用這些歷史材料,讓學生思考分析這些材料,并從中獲取歷史信息。如【資料回放】提供了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耕戰(zhàn),使秦國國力增強,一躍而成為當時先進國家的信息。兩幅歷史圖片可由學生說出其提供的歷史信息,教師要特別指出,秦國虎符國君和將領各持一半的目的是國君加強對軍隊的控制。在學生學習【歷史縱橫】之前,可播放秦軍驍勇善戰(zhàn)的音像資料,再現(xiàn)當時的歷史情景。同時向學生提出問題:秦軍驍勇善戰(zhàn)的原因是什么?秦軍驍勇善戰(zhàn)的歷史作用怎樣?然后師生共同總結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完成本目教學。
“變法的歷史局限”一目,教師可結合【學思之窗】提出一系列問題。如:商鞅變法有何歷史局限性?怎樣看待這些歷史局限性?如何一分為二看待商鞅變法的得失?讓學生在探究這些問題時,對商鞅變法完成完整的、科學的認識。此項認識,可作為本課的小結。
2.教學案例
案例一 在學習“商鞅之死”這一目時,教師可以這樣總結:
商鞅之死是商鞅個人的悲劇,也是改革家的悲劇。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一個歷史事件要以是否順應歷史發(fā)展的進程為標準。
改革是曲折的,充滿阻力的,會遇到種種舊勢力、舊習俗的阻撓和反對,會付出沉重代價,必須堅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成功。
商鞅盡管已經逝去,但他給我們后繼者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改革是國家富強、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只有順應時代潮流,進行改革,國家才會有光明前程。要想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改革,與時俱進;要想改革成功,我們必須像商鞅一樣,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樂于獻身于光輝的改革事業(yè);我們只有順應歷史潮流,具有創(chuàng)新、獻身精神,才能實現(xiàn)自身價值。
案例二 在學習“富國強兵的秦國”一目時,用實物投影或計算機,幻燈片出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變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鄉(xiāng)邑大治。
──《史記》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廢井田,開阡陌,急耕戰(zhàn)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
──《漢書?食貨志》
由學生閱讀材料,結合相關知識,分組討論,對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加以評價。
案例三 在介紹變法的歷史局限性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
我這里有段司馬遷對商鞅的評價,請大家評判一下。他認為商鞅天性殘忍少恩,在被任用之后,不擇手段,非?瘫,最后落得個謀反的罪名。(學生暢所欲言,后教師總結)司馬遷的觀點不對,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不能依據他的個性天賦,而應當看他的所作所為是否有利于社會進步。但商鞅變法處在新舊歷史交替時期,不可避免帶有一定局限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65658.html
相關閱讀:
第3課 富國強兵的秦國
上一篇:
高二歷史百花齊放教案
下一篇: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教案
相關主題
第3課 富國強兵的秦國
改革變法風潮與秦國歷史機遇
第二單元 第3課 富國強兵的秦國【展示導學案】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教
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必修Ⅲ文化發(fā)展歷程的“近……
第3課 漢代的思想大一統(tǒng)教學案
第3課 漢代的思想大一統(tǒng)案 課程標準要求 1、知識與能力 ●了解黃老思想在漢初興起的背景,……
《現(xiàn)代中國教育的發(fā)展》教學設計
M 《現(xiàn)代中國教育的發(fā)展》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內容主要從三個方面向學生介紹了現(xiàn)代……
高二歷史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教案
1、古代中國的科技發(fā)明 了解古代中國四大發(fā)明的產生及外傳 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和活字印刷……
專題四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導學案
專題四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導學案 【目標導航】 1、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
相關閱讀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學案
1.1百家爭鳴教案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
第一節(jié) 向“距離”挑戰(zhàn)教案
美國的建立
美蘇爭霸
宗教改革運動的擴展
第17課 毛澤東思想教案
第七單元 第3課 《農奴制改革與俄國的近
忽必烈改制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