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得分新增長點:應試技巧和心理調適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考復習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在高考復習階段,本人以為主要做好三方面的事情:一是繼續(xù)做好專題復習,以專題復習帶動教材知識的整合、構建,創(chuàng)造一個更高知識與能力相結合的學習平臺;二是要選擇并做好各地的高考模擬試卷,認真批閱,特別是做好講評,在講評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講評中查漏補缺;三是要把好心理這一關,提高學生的應試技巧與應試技能,以培植學生新的得分增長點,F(xiàn)就第三方面略談些自己的淺見。

  一、把握考試題型,增強應試信心

  現(xiàn)行高考政治部分,就大的題型而言有二種:一是單項選擇題,二是材料分析題。把握好具體的題型,有利于有生拿到試卷后心中有數(shù),增強應試的信心。

  (一)單項選擇題

  選擇題的測試占據(jù)了高考試題的半壁江山,在政治學科和文科綜合能力測試中處于主體地位,成為高考成敗的重要題型。近幾年高考題中,政治部分選擇題一般為12小題,共48分。五本書只考了12個選擇題,可見選擇題對教材知識的考核面較為集中,覆蓋面小了,而且都是以當年度的社會熱點和焦點為背景設置題干材料,并從該題干中創(chuàng)設1到2個題目,考查與題干設問要求相應的教材知識。這種考核,注重了對學科知識準確掌握程度的考查、突出綜合能力思維能力的考查、在文科綜合能力測試中以主題組合的形式出現(xiàn)等特點。這些特點要求考生要踏實、牢固、全面、準確地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同時要培養(yǎng)概括、分析、評價等能力,提高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認識問題的水平。這是做好選擇題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在具備這些條件之后,再輔之以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選擇題。

  1、加強審題是第一步。

  能否認真審題,是做好選擇題的關鍵。隨著命題技術的進步,選擇題題材的立體感和動態(tài)遷移感愈來愈強,迷惑性越來越大,認真審題猶為重要。高考政治選擇題有二種主題材料的形式,其一是主題材料本身就是題干,依據(jù)該題干的要求設問并給出選項(題肢),06年高考題中有8道選擇題屬于這種的;其二是給一段主題材料,然后依據(jù)主題材料回答一組具體的題目,一般為2道題目,這些具體題目本身又有題干,再根據(jù)這些具體題干的要求設問,并給出選項(題肢)。一般情況下,這里的引導材料只起著一種“引導的作用”,更多地要根據(jù)具體題干的設問要求進行作答。06年高考題中有二則引導材料4道選擇題。

  審選擇題到底審什么?具體要求是:

  第一、對第一種情況就是要讀懂題干材料。明確題干材料的中心思想和主旨,特別是要抓住整個材料的中心思想或主要思想,較少(或不必要)把題干的材料進行分解。對第二種情況,那就是要讀懂主題材料。每組選擇題出現(xiàn)之前所出現(xiàn)的引導材料,是選擇題的共同情景材料,其與各題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有機整體,試題也都是受該主題控制的,對選擇答案有著極強的提示作用和限制作用。要重視對引導材料的解讀,明確其主旨以及要考核的學科范圍等。這是前提。

  第二、要明確題目的設問要求。對設問要求必須抓住“限制詞”,這是關鍵。這種限制詞一般有:①表明、說明、體現(xiàn)、蘊含、意味著;②是因為、根本原因、主要原因;③決定性因素、取決于、歸要到底取決于;④經濟學角度或經濟常識角度、政治學或政治常識角度、哲學或哲學常識角度;⑤唯物論角度、(唯物)辯證法角度、認識論角度、人生觀角度、價值觀角度;⑥從國家、政黨、國際關系角度;⑦從企業(yè)的角度、政府或國家的角度、市場經濟的角度等等。抓住了“限制性”規(guī)定就抓準了方向,選擇題也就對了一半了。

  第三、要搞清隱性限制與顯性限制。顯性限制如上第二點中規(guī)定的。較難的是“隱性限制”的要求,這就更需要讀懂題干材料的思想了。

  第四、要搞清選項的形式。有二種:一種是組合式的選項,另一種則是單個的選項。組合式選項是以前高考題中不定項選擇題的變種,但比不定項選擇容易得多了。在06年高考題中有8道題是屬于“組合式”題型的。一般的組合是以2個或3個題肢,在四個選項中只要排除掉一個即可。結合平時的學習、做題和掌握,根據(jù)各題的答題方法進行“對號入座”的思考和把握。

  第五、推敲各備選項。現(xiàn)在的選擇題,迷惑性、干擾性較強。必須要通過仔細思考,反復推敲。要運用已學的教材理論、觀點去進行分析、比較、鑒別,去掉一些干擾性強的選項。

  以要求選擇正確的答案為例:①采用直選法。根據(jù)題干設問的要求,直接選出正確的答案。②努力排除掉表述(敘述)錯誤的題肢,即與教材中的基本觀點、基本理論相背離的敘述,在余下的敘述正確的題肢中再進行第二步選擇。③碰到“原因類”的題目,可以運用“代入法”。把作為題肢的原因“代入”其中,“因為……(題肢),所以……(題干)”,完整地讀上幾遍,看看是否通順、是否合適、是否恰當、是否合理、是否正確。(06年高考題中有4個選擇題是“因為題”)。

  如果是要求選擇“錯誤的答案”(“不正確的是”),則先排除敘述正確的題肢,再在敘述錯誤的題肢中進行比較、鑒別。

  2、要做好選擇題,必須注意選項的“變意”。

  從06年高考政治選擇題的第1、2題(24、25題)中可以看出,高考中題肢的設計有時不是照搬教材中的“原話”,而是教材意思的一種“變意”,是“替代性意思”。如24題中的“易貨交易”,這在教材中是沒有出現(xiàn)過的,其實就是“物物交換”的意思,而在現(xiàn)實的商品交換中,一般都是不再叫“物物交換”,而是稱為“易貨交易”。再如25題中的3個題肢:邏輯思維的嚴密性、形象思維的隨機性、理性認識的創(chuàng)造性,這三個題肢在教材均沒有出現(xiàn)相同的詞語,需要考生去比較、領悟。但有關“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理性認識”等內容教材中都有的。

  3、選擇題的變化還體現(xiàn)在題肢的“變異”上,這種“變異”不是對“意思”的改變,

  而是“敘述方式”的變化,把“具體的內容”“容含”在“一般的觀點”之中。如06年高考第30題:國泰民安是中國人歷來的社會理想,而要長治久安就必須居安思危,因為“思所以危則安”。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則安是因為:

 、侔埠臀W鳛槊茈p方是不同質的事物  ②安和危作為矛盾雙方是同質的事物

  ③安和危作為矛盾雙方可以互相包含  ④安和危作為矛盾雙方可以互相轉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這樣的敘述方式是一種全新的敘述方式,它把具體的矛盾雙方“安”與“危”容含在一般的觀點中,并且增加了“同質”與“異質”這一教材中沒有的內容,學生回答這種題目顯得較難把握。

  當然,最根本的仍然是考生對教材基礎知識的把握。從近幾年高考出現(xiàn)的選擇題情況看,得分率都較高,也就是政治選擇題部分較容易。48分中應該可以得44分。如果再能夠考慮上述所分析的情況,相信得分會更高。

  (二)材料分析題

  文綜考試中的單科大題,往往是以材料的形式出現(xiàn),因此在考試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高考政治部分的材料一般是表格(圖)與文字材料的結合題。06年的第38題就是如此,該題共38分,二則材料組成,材料一是圖表、材料二是一段文字。一般有三個設問,與第39題綜合題的二個設問,共五個設問。06年高考卷中經濟學有2個設問、哲學有2個設問、政治學1個設問,05年高考卷中經濟學2個設問、哲學1個設問、政治學2個設問。

  分析題的解答通常有四個環(huán)節(jié):審讀、查找、作答、規(guī)范。

  1、審讀:解題的基礎,這也是審題的過程。

  (1)如果是文字材料,一般要讀兩遍,第一遍可以粗讀,順讀。一要讀出文字材料敘述的核心內容或中心思想;二要注意各段材料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如果是圖表題,則按圖表題的審題方法進行審題閱讀。即:一看標題;二圖表內容,既要橫看又要縱看,要有比較;三看注解。

 。2)審讀設問。帶著設問的要求再次回頭仔細審讀材料,將材料讀懂、讀透(從設問——材料)。細讀材料時要注意具體材料具體分析,閱讀材料時,一定要認真審讀設問(從材料再到——設問)。在審讀材料中要找“主體”、找“行為(措施)”、(經濟學和政治學常以主體出現(xiàn):政府、國家、企業(yè)、經營者、市場等等),從這些材料中努力獲取和提取有效信息。

  2、查找:解題的關鍵。

  在實際解題的過程中,找與讀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將兩者完全分開。

  (1)閱讀材料后,要找出材料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如果設問中有這方面的要求,更要注意內在聯(lián)系)

  (2)找出材料與教材理論、觀點的結合點。材料體現(xiàn)或包含了哪些觀點等。

  (3)找出材料與設問的相關點,體會命題者的意圖——命題者想要考查一個什么知識或觀點。

 。4)審讀設問,找出不同設問的不同方向和不同要求,并有初步的腹稿形成,從哪幾個方面去回答這個設問。

  3、作答:解題的落腳點。

  組織答案時注意的問題:

 。1)按問作答,注意針對性和具體性。材料分析題多由3問、4問組成,每問都有具體的指向和要求,要根據(jù)具體要求,一步步組織答案,并依據(jù)分值來確定答案內容的大概字數(shù)。

 。2)要善于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圖表題的答案要點可以說幾乎都在“圖表”(標題、數(shù)字、注解)中,只是要做到如何把“數(shù)據(jù)”轉化為“文字”,轉化為規(guī)范化的政治術語,并能從表象中抽象出深層次的觀點性的理論性的本質的東西。材料題的答案要點構成有三:一是教材中的基本理論和觀點,二是材料中內容的轉化,三是黨和政府新的提法和觀點的運用。

  4、規(guī)范:答題的保障。準確、全面、多角度地形成答案要點。一切努力都必須落腳

  于答案之中,這是取分的關鍵。

  (1)答案的基本要求是內容的針對性、要點的全面性、敘述的條理性、語言的術語性。在內容的組織方面要做到面要寬、點要多、話要短。在這里更加注重要點的全面性和語言的術語性,更加注重面要寬、點要多。現(xiàn)在高考政治答案的組成,都要求多角度、多方面、全面地形成。

  (2)答案的編寫上,要做到“段落化、要點化、序號化”,以求層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ㄈ┐痤}過程中還要注意

  第一、按照題號的順序作答。這是最科學的辦法。現(xiàn)在不提倡什么“先易后難”,因

  為在考試前,根本不知道哪道題易哪道題不難。拿到試卷后,也只是簡略地瀏覽一下試卷的情況,有沒有少印的等。所以,按序號一題題做下去是最合理的。

  第二、合理安排時間。時間的安排已經通過平時的“模考”,自己心中有數(shù)了。選擇題部分大該做多少時間,其中地理部分、歷史部分、政治部分各做多少時間,主觀題部分應做多少時間,心中應該要有數(shù)。一般按照正常的速度做下去,考試時間是沒有問題的。如碰到特難的題目,一時拿不下來,那么可以先放棄,等有時間回過頭來再做。

  第三、相信自己對題目的第一感覺,特別是選擇題。第一感覺往往是正確的。即使后面有時間,也不要輕易地改動原來的答案,除非你有八、九成的把握——原有的答案肯定錯了。

  第四、看清題目,注意解題技巧。如材料題中“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時,一定要找準所運用知識的角度(經濟、哲學、政常,或者更小的范圍);二要找準主題詞、主體詞,是指國家還是政黨,是指企業(yè)還是指公民等;三是盡可能從材料中去尋找答案,即使是抄材料也比自己憑空編造強。要做到“材料與觀點”的結合,既有材料又有觀點。切忌只有材料或只有觀點。

  認真審題,層層分析;把握意圖,找準題詞;排除干擾,自信選答;

  答題規(guī)范,字跡清楚;角度范圍,多層多面;要點序號,層次清晰;

  材觀結合,政策落實;適度拓展,分析到位;政治術語,運用規(guī)范。

  二、考試中的心理調適

  1、要自信,對自己要充滿信心。做任何一件事,信心是第一位的。在進入考場前,

  要不斷地給自己以鼓勁!拔夷苄,我一定能行”。要相信自己,該復習的我都已經復習好了,別的同學、別的學校也是這樣在復習的,一屆屆都是這樣走過的。

  2、對老師要充分相信。我們的老師都帶過高三畢業(yè)班,都是有經驗的老師,對今年

  的高考,復習什么、怎么復習,在之前都是備課組集中商量過的;都是在聽了好幾次高考復習研討會后思考提升的;都是對近幾年高考有感悟的。其他學校也是這么復習的,所以沒有必要可擔心的。要相信高考的東西老師翥已經復習過的。心中有底,什么都不用怕。

  3、要適度放松心情。愉快、輕松的心情是取得高分的前提,同時要有適度的緊張。但不能過分緊張,特別是在遇到難題或新穎的題目時,心情會特別地緊張,最后即使是做得出來的題目也因為緊張而失分。這時,要求學生做到“作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目的就是放松心情。在進入考場后,多作幾次深呼吸,直到自己平靜下來。

  4、不必害怕監(jiān)考老師。許多考生不敢正視監(jiān)考老師,其實不然,考場設在本校,監(jiān)考老師一個是本校的,另一個是外校的。他們也希望我們的考生能考好,考出水平。只要不違規(guī),你可以盡管放心地作答。即使監(jiān)考老師走在邊上,其實他什么都不懂,或最多懂自己教的那門科。監(jiān)考老師來檢查,只是檢查準考證號、答題卡的涂寫,以及看看你的答題進度等,你只要全身心答自己的題,讓監(jiān)考老師去走吧!

  祝同學們考出水準,考出水平,努力提高得分的增長點,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kao/314467.html

相關閱讀:2016年高考近代中國民主革命考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