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政治復習方法完全解析(三)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考復習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辨析題
  辨析題側重于考查根據題干提供的內容進行分析、比較、運用知識的能力,要從分析入手,講一點為什么。
  辨析題中需要辨析的觀點,有的是正確的,有的是錯誤的;有的具有兩重性需要作階級的、歷史的分析;有的具有條件性,需要根據條件作具體分析;有的帶有根本性的缺陷,但有合理的因素;有的從總體上可成立,但有不科學的成分。總之,回答時要注意四點:(1)要有依據,可以是理論根據,或者是實踐根據;(2)要有分析;(3)要進行論證;(4)要進行判斷,即對或錯,或部分對部分錯,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辨析題一般可以概括為以下三種題型:
  1.直接判斷型。
  這一類的辨析題一般是題目觀點全部正確或全部錯誤。對這類辨析題的解題步驟一般是:一、作出是非判斷;二、寫出相關原理;三、緊扣題意,具體分析;四、運用事實說明;五、屬正確觀點的簡單談意義,屬錯誤觀點的要揭露其實質和危害。
  例:國家,就是運用強制力量為社會謀福利的。
  分析:本題考查對國家的本質和職能的認識。題目中觀點實際上是否認國家的階級性,將國家抽象化為“為社會謀福利”的“全民國家”。。
  2.正誤混雜型
  此類題目所示觀點或材料,有的基本正確,但有部分錯誤或缺陷;有的基本錯誤,但有部分合理因素。要求在辨析中分別加以評述。這是近年高考試題中常見的題型。
  例:意識是物質的產物,人腦是物質的,所以,意識是人腦的產物。
  分析:審題可知,此題屬于“正誤混雜型”。它考查對意識含義理解掌握的程度,前提正確,結論錯誤。涉及的知識有意識的起源;意識的生理基礎,即意識和人腦的關系;意識的內容。命題既有正確論斷:意識是物質的產物,人腦是物質的;也有錯誤論斷:意識是人腦的產物。因而有一定的迷惑性,只有準確掌握意識的科學含義,才能正確解答。
  答案要點:
  意識是物質的產物是指意識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結果,是自然界的產物,也是社會的產物。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本質上都是物質的,所以意識是物質的產物。這是唯物主義的正確觀點。
  人腦是物質的,而且是高度發(fā)達、高度完善的物質。但不能說意識是人腦的產物,因為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意識是人腦的技能。人腦不能自行產生意識,意識的內容只能來自客觀世界。
  3.附加條件型
  此類題目的觀點或材料是孤立的、抽象的,它們在一定條件下正確,在另外的條件下錯誤。答好這類題關鍵是要說明事物存在的具體條件性,即補充條件才能對題目作出恰當的是非判斷。
  例:青年適應社會的真正含義就在于迎合社會上強大的勢力。
  答案要點:
  題目的觀點是不準確的,因為應對“社會上強大的勢力”作具體分析。
  “社會上強大勢力”一般來說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社會上強大勢力屬于舊事物,背離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沒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fā)展前途,只是保持暫時的強大勢力,對此,青年適應社會的真正含義,就在于與社會強大勢力進行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斗爭,不能遷就迎合,而要敢于斗爭和善于斗爭。在這種情況下,題目的觀點是錯誤的。
  另一種情況是,社會上強大勢力屬于新事物,符合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fā)展前途,對此,青年應該順應歷史潮流,迎合社會上的強大勢力,為社會、為人民服務。在這種情況下,題目觀點是正確的。
  論述題
  論述題具有較強的現實性、思想性、綜合性、時代性的特點,是在一個較高層次考察知識和能力的題型。它從選用的觀點是否正確、運用的知識是否恰當、闡述是否合乎邏輯、文字表述是否準確等方面進行考察,所以,要求全面、突出能力,難度較大。
  一般來說,論述題分為限制型和擴展型兩種類型。
  限制型的特點是:它限定了作答方式和范圍(如題目直接問是什么或為什么等等),答題時可以發(fā)揮的自由程度較小,這種題型主要用來考查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
  擴展型的特點是:考生需要自己確定答題所用的基礎知識和內容,自由發(fā)揮程度較大,主要考查政治是非判斷能力、靈活運用能力、綜合概括能力和評價能力。相對于限制型論述題,難度更大。
  解答論述題要注意的:
  論述題一般是材料題,交給一定材料(文字、表格、數據等形式),要求運用課本知識進行分析。一般情況是兩道題,分別運用演繹推理方法和歸納推理方法。解題方法和步驟:
  1.認真審題,弄準題意和要求
  (1)審事實材料(或審引文):第一,分清事實材料(或引文)共有幾層,讀懂每層大意;第二,從每層事實材料或引文中概括出其中隱含的觀點,這是后面組織答案要點,選擇合適的有關理論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論述的客觀依據;第三,把握每層事實材料或引文意思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而概括出全部材料或引文的總的意思。
  (2)審問題:第一,弄清問題所要求運用的理論知識的范圍(即題目所要求運用的觀點屬于哪一方面的);第二,把審事實材料或引文和審問題結合起來弄清問題的中心要求(即具體要求運用哪些觀點來答題);第三,弄清問題中的特殊要求(即到底是要求答什么,如某些題目要求“運用(經濟、哲學、政治常識有關)知識,結合實際(即事實材料),聯系(即某一個特殊例子)……”這里就包括有“運用”、“結合”、“聯系”三個方面的特殊要求,又如有些題目中強調的“怎樣做到”也是特殊要求。)
  2.認真解題,抓好三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確定論點;第二確定論據;第三,合理論證。
  具體來說是如下步驟;
  首先大致歸納出題目的含義(即前面的審題);
  然后指出其中包含或體現的哲學、經濟或政治的原理,并將之與題目相關的這一原理的有關內容敘述出來(這要求平時對課本基本原理掌握很熟);
  接下來將這些原理及要求結合題目給出的材料進行分析——這是論述題的重點,具體內容要視題目要求而定,通常一般包括:是什么、為什么(重要性、必要性、理論依據等)、怎么樣(從理論上、實踐上、理論與實踐結合等方面闡述)等內容;
  最后,還應涉及對立面的認識及錯誤的作法,實踐證明等內容;如果題目涉及到人生或青年學生的成長問題,還應聯系自己的情況進行闡述。
  答好論述題的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要非常熟悉地掌握課本中有關的基本原理(包括概念,原理內容、要求、對立面、適用范圍等)。
  其次,熟練掌握重大時事、熱點、焦點。因為高考中的論述題絕少是純粹的考知識,一般都是聯系時事熱點等來分析,所以,近一年來的重大時事應注意掌握熟悉(包括事件的來龍去脈等等)。平時,應重視閱讀《時事》小冊子,自己應對有關內容進行整理歸類,特別應重視的是領導人的重要講話、重大的會議、決定以及影響大的國際事件等。
  第三,要掌握答題的基本步驟、基本方法,不斷訓練、提高答題能力。這一方面要經過長期有意識的訓練才能達到,因此,在平時的練習中應注意這方面的訓練,認真對待每一題。

 

 相關鏈接>> 《走向高考》14屆高三政治二輪課后強化作業(yè) 《走向高考》14屆高三政治二輪專題復習課件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基礎案+升華案+鞏固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基礎案+升華案+鞏固案
  全國13-14學年高中上期中考試政治試題匯總 全國13-14學年初中上期中考試政治試題匯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kao/326152.html

相關閱讀:高考2014年文綜復習:要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