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高中學習方法
高中語文
高中英語
高中數學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學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歷史
高中地理
高中教案
高中試題
高一學習方法
高一語文
高一數學
高一英語
高一物理
高一化學
高一生物
高一政治
高一歷史
高一地理
高一學習
高二學習方法
高二語文
高二數學
高二英語
高二物理
高二化學
高二生物
高二政治
高二歷史
高二地理
高二學習
高三學習方法
高三語文
高三數學
高三英語
高三物理
高三化學
高三生物
高三政治
高三歷史
高三地理
高三學習
逍遙右腦記憶
>
試題中心
>
歷史
>
高三
>
2014屆高三歷史上冊期末調研檢測試題(附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高三歷史試卷
姓名
一、(每題2分共100分)
1.下列各組古今地名對應正確的是 ( )
①大都--北京 ②汴梁--開封 ③臨安--蘇州 ④益州--成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1925 年初,土耳其改革者發(fā)動對舊式禮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會上的強烈不滿,但歐式帽還是在土耳其流行起來。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鴨舌帽,因為在做禮拜時可以把帽舌反過來朝后戴,前額依舊可以貼在地上。這種現象反映了 ( )
A.現代與傳統(tǒng)之間的一種妥協(xié) B.現代是假,傳統(tǒng)是真
C.傳統(tǒng)是假,現代是真 D.百姓被迫戴鴨舌帽并改變信仰
3.有學者根據材料一“昔汴都數百萬家,盡仰石炭(煤),無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開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結論;又有學者根據材料二“賜在京(汴都)官員柴、炭各有差,柴578萬,炭585萬”,對上述結論予以反駁。下列說法中最為合理的是 ( )
A.兩位學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結論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僅用材料一得出的結論難以成立
C.無論材料一還是材料二,都必須得到考古學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眾,材料二指的是官員,兩條材料并不矛盾
4.唐初編定的《隋書?經籍志》,確立了中國古代四部分類著錄圖書的原則,漢代的樂府民歌應著錄于 ( )
A.經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5.李大釗說:“歷史的真實,有二意義:一是說曾經遭遇過的事情的記錄是正確的,一是說關于曾經遭遇過的事的解喻是正確的。前者比較的變動少,后者則時時變動!边@是因為 ( )
A.歷史學是人文學科,具有不確定性 B.歷史學家闡述歷史,難免主觀因素
C.人類知識不斷增長與歷史觀的變化 D.歷史認識總是越來越接近歷史真實
6.從古詩詞中可以窺見我國豐富多彩的民俗娛樂活動,與下列詩句依次對應的活動是 ( )
1.弄假如真無比空,吹噓全在一絲風 2.共駭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3.雙枝需組履平地,楚黃州人擅此技 4.梨花風氣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A.放風箏 賽龍舟 踩高蹺 踏青 B.蕩秋千 游泳 賽跑 踏青
C.蕩秋千 游泳 踩高蹺 登高 D.放風箏 賽龍舟 賽跑 登高
7.某些影視作品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因缺乏考證.有時存在違背史實的錯誤。下列片段或場景不符合史實的是 ( )
A.岳飛說:“身為南宋子民,定當以抗金報國為己任!
B.漢武帝對衛(wèi)青說:“此番出兵匈奴,責任重大,愿大勝而歸!
C.顧閎中在畫《韓熙載夜宴閣》 D.隋場帝乘龍舟沿大運河巡游
8.①90年前的 7月23日,②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一天。③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④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以上文字中,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某學生要完成一篇有關二戰(zhàn)人物的作業(yè),在搜集史料。下列屬于第一手材料的是 ( )
A.《斯大林傳》 B.《大獨裁者》(電影)
C.《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回憶錄》(丘吉爾) D.《二次大戰(zhàn)三巨頭》
10.中國歷史上,與秦、南朝齊、宋同時并存的少數民族分別是( )
A.匈奴、契丹、滿族 B.契丹、鮮卑、匈奴
C.女真、鮮卑、匈奴 D.匈奴、鮮卑、契丹
11.右側是三國鼎立形勢圖,其中魏國所轄地區(qū)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公元前509年,羅馬進入共和國時期,這一時間也可表述為( )
A.公元前5世紀初 B.公元前5世紀末
C.公元前6世紀初 D.公元前6世紀末
13.夏朝沒有留下直接的文獻史料,有關記載多為轉手材料,有些具有傳說性質,所以夏的存在引起學者的懷疑。二里頭遺址發(fā)現后,懷疑的看法逐漸減少。這是因為 ( )
A.該遺址的發(fā)現證明夏的傳說有一定真實性
B.該遺址的考古發(fā)現與有關夏的文獻記載一一對應
C.該遺址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夏的存在 D.該遺址的考古發(fā)現屬于原始材料
14.西亞某地區(qū)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距今6000 ~ 5100年前那里的居民創(chuàng)造了楔形文字、人工灌溉工程等文明成就,該地區(qū)大致位于今天的
( )
A.伊拉克 B.伊朗 C.埃及 D.印度
15,1925年初,土耳其改革者發(fā)動對舊式禮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會上得強烈不滿,但歐式帽還是在土耳其流行起來。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鴨舌帽,因為在做禮拜時可以把帽舌反過來朝后戴,前額依舊可以貼在地上。這種現象反映了 ( )
A.現代與傳統(tǒng)之間的一種妥協(xié) B.現代是假,傳統(tǒng)是真
C.傳統(tǒng)是假,現代是真 D.百姓被迫戴鴨舌帽并
16,董仲舒認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諸侯、崇周制而“大一統(tǒng)”,以此為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服務,從而將周代歷史與漢代政治聯系起來。西周時代對于秦漢統(tǒng)一的重要歷史影響在于 ( )
A.構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確立了君主大權獨攬的集權意識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認同 D.實現了國家對土地與人口的控制
17,中國古代常常通過分割和削弱相權來加強皇權。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
A.西漢通過削弱周后勢力分化相權 B.北魏施行三長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權
C.宋代設立三司來分割丞相的財權 D.清設軍機處消除了皇權與相權矛盾
18,隋唐以前,官府設有譜局,考定父祖官爵、門第。此后該現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
A.宗法制的終結 B.察舉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設立 D.科舉制的推行
19,錢穆在評論中國古代某制度時說,“它可以培植全國人民對政治之興味……可以團結全國中地域于一個中央之統(tǒng)治。”這一制度是 ( )
A.郡縣制 B.察舉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
20,清代史學家趙翼據西漢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無賴之徒”的現象,認為“秦漢間為天地一大變局”。下列主張體現了這種“大變局”的是
( )
A.廢除苛政,休養(yǎng)生息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王候將相,寧有種乎 D.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21,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笨鬃臃Q贊管仲,是因為管仲輔佐齊桓公 ( )
①恢復了周禮 ②尊崇周王,會盟諸侯 ③實行“初稅畝” ④北御夷狄,南制楚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宋史》記載:“會元昊請臣,朝廷亦以厭兵,屈意撫納”。宋朝對夏“屈意撫納”的內容包括 ( )
①重開邊境貿易 ②割讓幽云十六州 ③約為兄弟之國 ④封元昊為夏國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據《南臺備要》記載:“江浙省……調兵剿捕之際,行省官凡有輕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稟,誠恐緩不及事!ㄈ缃瘢┓灿姓{遣軍情重視及創(chuàng)動管錢,不須咨稟,……交他每(們)從便區(qū)處!边@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
A.與中央權利之爭難以調和 B.獲得了緊急事務處置權
C.行政長官不在由朝廷任命 D.權利不再受到中央節(jié)制
24,)右圖所示為《唐書》所載830名進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見,唐代科舉制 ( )
A.為選撥士族子弟而設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縮小了人才選撥的范圍 D.兼顧多個階層但不完善
25,在商代,商王和許多邦國首領都稱“王”。不過,商王不僅是本國君長,他還是邦國的 ( )
A.國主 B.領主 C.盟主 D.君主
26,歷史是復雜的。有時吸取前人的歷史教訓會導致新問題的產生。下列史實能佐證這?看法的是 ( )
A.秦二世而亡,漢推行郡國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漢啟用布衣將相
C.隋二世而亡,唐廣招賢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實行寬簡舒緩法令
27,乾隆自稱有“十全武功”。他的主要“武功”包括
A.平定回部叛亂、統(tǒng)一天山南北 B.首派駐藏大臣、實行金瓶掣簽制
C.取得雅克薩大捷、簽訂《尼布楚條約》 D.收復臺灣、設立伊犁將軍
28,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體沿襲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財政的官員,俗稱“藩臺”。該官職的正式名稱是 ( )
A.節(jié)度使 B.樞密使 C.三司使 D.布政使
29,(2014年海南省單科歷史2)西漢“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漢高祖“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至文帝時,“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百姓“皆背本趨末”。晁錯稱這種現象是“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惡乖迕”。這表明漢初 ( )
A.商業(yè)活動的發(fā)展有利于經濟恢復 B.商業(yè)畸形發(fā)展造成了農民的貧困
C.官商勾結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農抑商政策背離了農民的意愿
30,明朝張翰稱:“善為國者,令有無相濟,農末適均,則百工之事,皆足為農資,而不為農病。顧低昂輕重之權,在人主操之爾。”這段話反映的經濟主張是 ( )
A.農業(yè)僅賴百工 B.百工亦為本業(yè)
C.農工比重適當 D.農工任其消長
31,洋務派要員在籌建輪船招商局時說:“伏查各國通商以來……中國內江外海之利,幾被洋人占盡,且海防非有輪船不能逐漸布置,必須勸民自置……藉紓商民之困,而作自強之氣!边@表明興辦此類企業(yè)的根本目的是 ( )
A.擴大中外貿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強
C.發(fā)展官督商辦企業(yè) D.發(fā)展資本主義經濟
32,一位歷史學家在回憶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時稱:“中央大學每月發(fā)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說是最緊張的一天。各人在會計處拿到薪水,就得趕緊奔向新街口換成銀元,立刻噓噓地趕到米市買米!边@反映了 ( )
A.紙幣無法用于購買糧食 B.市場上糧食和食品奇缺
C.囤積銀元和糧食現象普遍 D.銀元幣值較紙幣穩(wěn)定
33, 1962年,中共中央發(fā)布文件規(guī)定,農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至少30年不變,這項政策在當時 ( )
A.促進了農業(yè)經濟的恢復 B.改變了農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錯誤影響 D.增加了城市的糧食供應
34, 1985年,國務院在《關于國有企業(yè)工資改革問題的通知》中規(guī)定,企業(yè)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浮動的比率,一般是上繳稅利總額增長1%,工資總額增長0.3%-0.7%,最多不得超過1%,這一規(guī)定的主要目的是 ( )
A.保證職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開職工收入的檔次
C.鼓勵企業(yè)提高經濟效益 D.有效控制企業(yè)工資總額
35,圖5所示為1960~1965年中國工業(yè)總產值的變化,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 ( )
A.經濟政策的變化 B.工業(yè)結構的調整
C.農業(yè)經濟的波動 D.中蘇關系的變化
36, 1985年,鄧小平指出,“過去我們的觀點一直是戰(zhàn)爭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這幾年我們仔細地觀察了形勢”,“由此得出結論,在較長時間內不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世界戰(zhàn)爭是有可能的”。這一判斷 ( )
A.緣于美蘇關系的全面緩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變化
C.有利于推進國內經濟建設D.有助于確立改革開放方針
37,下列圖片可以反映建國后土地制度的變遷,在這一過程中,最主要的改變是 ( )
A.土地的使用權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用權 D.土地的規(guī)模
38,圖5是1980年12月我國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頒發(fā)的一份營業(yè)執(zhí)照。它反映出 ( )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
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C.所有制形式趨向多樣化
D.沿海開放城市帶動了經濟發(fā)展
39,生產隊由隊長同一個個農戶簽訂合同.合同規(guī)定出生產指標和給這個農戶的報酬。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多勞多得!边@里描述的是 (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材料
(1)1869年發(fā)昌機器廠建立
(2)1873年輪船招商局成立
(3)19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4)1990年浦東開發(fā)開放
40,在某中學的“上海鄉(xiāng)土史”課程上,老師要求學生按指定材料(見右表)確定一研究主題。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題是 ( )
A.上海工業(yè)化一瞥
B.改革開放在上海
C.上海,中國現代化的縮影
D.上海,紅色的搖籃
41,生活中有許多說法抹不去的記憶,在我國供給短缺的年代,人們買糧食不僅要用錢,還要用糧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糧票只有全國通用糧票,沒有地方糧票
B.紙幣票樣上的人物形象通過木刻手法表現
C.紙幣票樣所示的人民幣票?采用我國多民族文字
D.糧票同人民幣一樣在使用,因而是一種貨幣
42,某報以“新陳代謝”為題刊文:“新內閣成,舊內閣滅:新官制成,舊官制滅:新教育興,舊教育滅:……陽歷興,陰歷滅:鞠躬禮興,跪拜禮滅……”文中所說的這些現象應當發(fā)生于 ( )
A.1898~1900 B.1901~1911 C.1912~1927 D.1928~1937
43,據地方志記載,民國時期某城市“舊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過十之二三”。對此理解錯誤的是 ( )
A.舊式婚禮因為簡便節(jié)約更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舊,更不要說鄉(xiāng)村
C.婚姻習俗的新舊變遷有一個過程 D.傳統(tǒng)的婚姻觀念仍為多數人所堅持
44,有歷史學家說:“在1870年以后大約40年里,并非僅僅在歐洲人看來,歐洲實際上確實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擴張的現代文明的中心。”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
A.殖民擴張 B.資本輸出 C.文化傳播 D.工業(yè)革命
45, 1964年到1982年期間,在蘇聯“完善”社會主義的提法逐漸取代“改革”的提法,隨之出現的是 ( )
A.社會經濟發(fā)展喪失活力 B.破壞法治現象得到糾正
C.社會主義自治制度確立 D.放松對東歐國家的控制
46,在蘇聯,1928年1公擔裸麥可分別交換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別交換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義務交售價格僅為成本的10%,牛肉價格為成本的5%,豬肉價格為成本的6%。這段材料反映出這一時期的蘇聯 ( )
A.農副產品質量差、價格低 B.農產品過剩造成價格下滑
C.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夠完善 D.工業(yè)化犧牲了農民的利益
47,在現代化進程中,各國對土地所有制的處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有的廢除土地私有制。以?分別對應這兩種方式的是 ( )
A.圈地運動/明治維新 B.明治維新/十月革命
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運動
48,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說:“蓋使朝廷之上,閭閻之細(民間百姓),漸摩濡染,莫不有詩書寬大之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學校!迸c這一論斷的精神實質較為接近的是 ( )
A.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B.民為根本 C.天下為公 D.民貴君輕
49,19世紀上半葉著名詩人華茲華斯對當時社會強烈不滿,卻又否定文學反映現實的社會作用。他強調作家的主管想象力,認為詩歌應該是人的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華茲華斯的作品風格應屬于 ( )
A.古典主義 B.浪漫主義 C.現實主義 D.現代主義
50,某中學研究性小組擬出一期題為“走進京劇”的墻報。同學們就欄目標題提出四組方案,其中準確的是 ( )
A.乾嘉落戶 同光揚名 民族瑰寶 B.戲曲之祖 生旦凈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創(chuàng) 京城獻禮 聲名鵲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華 獨領風騷
二、主觀題(50分)
51,(20分)19世紀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置產興業(yè)政策,迅速走上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道路。下列材料:
材料一 興辦生產事業(yè)亦屬急務,但人民還沒有這種志愿,所以暫時創(chuàng)辦官立事業(yè),示以實例,以誘導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經濟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漸行所謂獎勵工業(yè)!üげ渴。╅_拓礦山、制造機械和造船……不計利息,不計減損……產品不能銷售之物,則自行標價,盡藏庫中…… 故而窮于支付工資與購入材料,只能以補貼營業(yè)金的名義從大藏省申報領取。即或是礦山、造船等需用幾十萬元的官營事業(yè)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橋龜吉《日本近代經濟形成史》
材料三 經濟學者田口卯吉……(1880)發(fā)表評論說:“政府之制造,已確實妨礙民間同種產業(yè)之興起,……應該中止勸獎保護之政策,使政府的事物限定在適當的領域之內……
日本人民業(yè)足已同外國人競爭,業(yè)已能夠經營制造商業(yè),何須政府自身為之?”
??米慶余《明治維新??日本資本主義的起步與形成》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概括明治維新之初政府殖產興業(yè)的方式及原因。(6分)
(2)19世紀80年代,日本殖產興業(yè)的方式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依據材料一、三概括這種變化的原因。(10分)
(3)日本地震引發(fā)福島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對東京電力公司實施監(jiān)管。據此并綜合上述材料,請就政府在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談談你的認識。(4分)
52,(20分)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按“官有能而祿有功”的原則,廢除血緣世襲的貴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漢初,秉承法家理念,功與能為官吏升遷任免的主要依據。漢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個人品行對于引導、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視。
東漢時,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矯情虛偽而無實際才能成為普遍現象。曹操執(zhí)政,強調“唯才是舉”。功、能者優(yōu)先,“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zhàn)之士”。西魏北周選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藝者,為其可以治民!睆娬{對官員的品行與政績考核;“其志行善者,則舉之;其志行不善者,則去之……凡求賢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審者,必由任而試之,考而察之。
??摘編自翦伯贊《中國史綱要》
材料二
唐代將品德與任職態(tài)度方面的“四善”作為考課官員最重要的內容:“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同時規(guī)定各類職務的最佳業(yè)績標準,稱作“最”。每年考核,公開結果?己朔譃榫诺龋骸耙蛔钏纳茷樯仙希蛔钊茷樯现,一最二善為上下……居官飾詐,貪濁有狀,為下下!薄吧啤笔谦@得薪酬獎勵與迅速提升的關鍵。
??據《新唐書》
材料三
取士概歸學堂,固以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設立學堂者,并非專為儲才,乃以開通民智為主,使人人獲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國,下得自謀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為合格之國民。
查科場試士,但憑文字之短長,不問人品之賢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為世詬譏。今學堂定章于各項科學外,另立品行一門,用積分法,與各門科學一體核考,同記分數。其分語言、容止、行動、作事、交際、出游六項,隨處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試時,亦以該生平日品行分數,并和計算。
凡算學、地理、財政、兵事、交涉、鐵路、礦務、警察、外國政法等事,但有一長,皆可保送。俟考時分別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為主事、中書、知縣官。
??摘編自《袁世凱、趙爾巽、張之洞等會委之?婆e推廣學校折暨上諭立停科舉以廣學!罚1905年)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秦至唐官員選拔所體現的“德”、“才”觀的變化并簡析其原因。(15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述清末對“德”、“才”的新認識。(5分)
53,選官制度,中國歷史上的選官制度有一個演變的過程,西周、漢代與唐代是三個重要的發(fā)展階段。
問題:(10分)
(1)按示例填寫表格。(3分)
(2)簡要評述漢、唐的選官制度。(7分)
2014---2014學年秦嶺中學高三歷史卷
答案
一,
51,(1)方式:官營。原因:民間缺乏創(chuàng)辦企業(yè)的意愿;發(fā)揮官營企業(yè)的示范效應。
(2)變化:由官營轉變?yōu)檎鲋埠捅Wo私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原因:官營企業(yè)經營不善,虧損嚴重;官營企業(yè)對民營企業(yè)發(fā)展的妨礙;民營企業(yè)迅速發(fā)展,競爭力增強;經濟學界對政府官營政策的不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64934.html
相關閱讀:
福建省2013年高考文綜歷史試卷(含答案)
上一篇:
2014屆高考歷史第二輪總復習世界近代經濟文明專題測試(附答案)
下一篇:
2014屆高考歷史第二輪總復習中國現代經濟文明專題測試(含答案)
相關主題
福建省2013年高考文綜歷史試卷(含答案)
2013年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金華十校附答案)
2013年秋季學期高三歷史模擬試題(帶答案)
2014屆高三歷史二模試卷(有答案)
2013年高三歷史高考押題卷(帶答案)
2014屆高三歷史下冊第一次質量檢查試題(帶答案)
2014屆高考歷史復習“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實踐單元測試題(
2014屆高考歷史復習創(chuàng)新檢測題(帶參考答案)
廣西武鳴高中2014屆高三歷史第二次模擬調研檢測試題
2014屆高考歷史客觀題測試題及答案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2014屆高三歷史上冊期末調研檢測試題
(考試時間90分鐘) 一、(單項選擇,每小題2分,共50分) 1、在我國古代,“社稷”是國家……
2012高考歷史專題全攻略模塊檢測試題及答
2012高考歷史專題全攻略模塊檢測試題及答案 第一部分 模塊三 專題九 中國古代傳統(tǒng)科技、思……
2014屆高考歷史必修單元復習測試(附答案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一、選擇題 1.1934年《申報》載:“現代中國的摩登姑娘、太太們……
2014屆高考歷史復習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單元
單元測試29: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 (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每……
2012屆高考歷史復習走向民主的歷史步伐單
人民版歷史2012屆高三單元測試57 走向民主的歷史步伐 (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1. 下列材……
相關閱讀
2012屆高考歷史第二輪名師預測試題(附答
2014江蘇高考歷史模擬試題及答案
2014屆高考歷史客觀題一診強化訓練題
2014屆高考歷史第二輪總復習專題測試(附
2014屆高三歷史仿真模擬檢測試題(帶參考
2014屆高三歷史第一次模擬調研測試題(含
高三歷史20世紀以來的重大思想理論成果單
2012屆高考歷史復習單元測試題(附答案)
2012年高考歷史試題人教版必修1部分匯編
2014屆高考歷史復習創(chuàng)新檢測題(帶參考答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