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學習方法談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化學是一門很有魅力的學科。但由于高中化學具有“繁,難,亂”的特點,所以不少同學對學習高中化學感到困難。那么如何才能學好高中化學呢?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化學的兩大特點? 重實驗;瘜W的形成和發(fā)展,起源于實驗又依賴于實驗,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所以,對實驗的關注度會高于其他學科。 繁而雜。這實際上就反映了化學學科知識點既多又分散,并且有大量的知識需要識記的特點。 因此,我們不能把以前學數(shù)學、物理的方法照搬來學化學,而要根據(jù)化學科的特點取舍、創(chuàng)新。 (一)觀 觀即觀察。前蘇聯(lián)著名生理學家巴浦洛夫在他的實驗室的墻壁上寫著六個發(fā)人深思的大字??觀察、觀察、觀察!我們在化學實驗中,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的觀察方法是學好化學的重要條件之一。 那么怎樣去觀察實驗呢?首先應注意克服把觀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興趣中,要明確“觀察什么”、“為什么觀察”,在老師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去觀察實驗現(xiàn)象。觀察一般應遵循“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后”的順序進行,例如,在試管中加熱堿式碳酸銅,觀察目的是堿式碳酸銅受熱變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質(zhì);觀察內(nèi)容和方法是(1)反應前:堿式碳酸銅是綠色粉末狀固體;(2)反應中:條件是加熱,變化過程中的現(xiàn)象是綠色粉末逐漸變黑,試管壁逐漸有水霧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漸變渾濁;(3)反應后:試管里的綠色粉末全部變黑,試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渾濁。經(jīng)分析得知堿式碳酸銅受熱后生成了新物質(zhì)黑色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最后與前面三個實驗現(xiàn)象比較、概括出“變化時生成了其他物質(zhì),這種變化叫化學變化”的概念。 (二)動 動即積極動手實驗。這也是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的、同學們必須形成的一種能力。俗話說:“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驗”,親自動手實驗不僅能培養(yǎng)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們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和鞏固,成倍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實驗室制氧氣的原理和操作步驟,動手實驗比自己硬記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們要在老師的安排下積極動手實驗,或者認真觀察老師的實驗過程,努力達到各次實驗的目的。 (三)記 記即記憶。與數(shù)學、物理相比較,“記憶”對化學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學化學的最基本方法,離開了“記憶”談其他就成為一句空話。這是由于:(l)化學本身有著獨特“語言系統(tǒng)”??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對這些化學用語的熟練掌握是化學入門的首要任務,而其中大多數(shù)必須記憶;(2)一些物質(zhì)的性質(zhì)、制取、用途等也必須記憶才能掌握它們的規(guī)律。怎樣去記呢?首先要“因地制宜”,根據(jù)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找出不同的記憶方法。概念、定律、性質(zhì)等要認真聽老師講,仔細觀察老師演示實驗,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其次,元素符號、化合價和一些物質(zhì)俗名及某些特性則要進行機械記憶;此外,要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特點的記憶方式,這樣才能達到“花時少,效果好”的目的。 (四)思 思指勤于動腦,即多分析、思考。要善于從個別想到一般,從現(xiàn)象想到本質(zhì)、從特殊想到規(guī)律,上課要動口、動手,主要是動腦,想“為什么”想“怎么辦”?碰到疑難,不是知難而退,而是深鉆細研,直到豁然開朗;對似是而非的問題,不是朦朧而過,而是深入思考,弄個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獨立想,只有“會想”,才能“想會”了。 (五)練 練即保證做一定的課內(nèi)練習和課外練習題,它是應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書面形式,只有通過應用才能更好地鞏固知識、掌握知識,并能檢驗出自己學習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績。 二.高中化學初中化學相比有下述幾方面的特點: ⒈概念抽象 初中化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維為主,從具體、直觀的自然現(xiàn)象入手和實驗入手建立化學概念和規(guī)律,使學生掌握一些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是記憶型,欠缺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習慣于被動接受的方式獲取知識。而高中除定性分析外,還有定量分析,除形象思維側(cè)重抽象思維,在抽象思維基礎上建立化學概念和規(guī)律,使學生主動地接受和自覺獲取知識,發(fā)展智能。如氧化??還原反應有關概念既抽象,理論性又較強,第二章摩爾概念一個接一個,學生一時不適應,這是學生進入高中所面臨的挑戰(zhàn),給教與學帶來一個十分尖銳的矛盾。 ⒉進度快,反應方程式復雜 初中進度相對高中較慢,要領定律學習鞏固時間較長,在往后的學習中有較充裕的時間加以消化,而進入高中以后,教學內(nèi)容的深度、廣度、難度顯著增加,進度加快,化學方程式增多,多數(shù)反應失去了初中掌握的反應規(guī)律,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難度,如果不及時消化,就會在以后的學習中相當被動,如高一 的實驗室制法, 與水、堿的反應,NaCl與濃硫酸微熱與強熱制氯化氫反應的不同情況等,學生一時難以理解,深感難掌握、難記憶,不太適應。 3.內(nèi)涵深,聯(lián)系廣 如摩爾使微觀與宏觀聯(lián)系起來,滲透在高中教材的各個章節(jié),對整個中學化學計算起著奠基的作用。再如物質(zhì)結(jié)構(gòu)、元素周期律是整個中學化學的重點,學得好可促使學生對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概括、綜合,實現(xiàn)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并能使學生以物質(zhì)結(jié)構(gòu)、元素周期律為理論指導,探索、研究后面的化學知識,培養(yǎng)分析推理能力,為今后進一步學好化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⒋抓典型,帶一族 初中化學只是具體介紹某一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質(zhì),了解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而高一教材以氯、鈉、硫、氮為重點,詳細介紹它們的物質(zhì)及重要化合物,通過分析同族元素原子結(jié)構(gòu)的相同點和不同研究它們在性質(zhì)上的相似性和遞變性;運用歸納、對比培養(yǎng)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這是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與初中不同的一個特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067042.html

相關閱讀:調(diào)和油違規(guī)添加防凍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