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之大眾傳媒的變遷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各科成績的提高是同學們提高總體學習成績的重要途徑,大家一定要在平時的練習中不斷積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中歷史必修之大眾傳媒的變遷,希望同學們牢牢掌握,不斷取得進步!

1、報刊業(yè)的發(fā)展

(1)19世紀中前期,外國人開始在中國辦報,《中國叢報》、《萬國公報》

(2)1873年艾小梅在漢口主辦的《昭文新報》被認為是國人在中國境內創(chuàng)辦的報刊。

(3)此后中國人自己辦的報刊越來越多,如戊戌變法時期的《事務報》,辛亥革命時期的《民報》,五四時期的《新青年》等。

2、影視事業(yè)的發(fā)展

(1)1905年《定軍山》電影首映成功,標志著中國電影事業(yè)的。

(2)1931年,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拍攝成功,結束中國電影無聲的歷史。

(3)蔡楚生導演、王人美主演《漁光曲》1935年獲得莫斯科國際電影節(jié)榮譽獎。

(4)1958年北京電視臺實驗播出,標志著中國的誕生。

(5)電視被稱為三大媒介。20世紀90年代以后媒介誕生了。它被稱為“第四媒介”。

3、互聯網的興起:互聯網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

4、互聯網的四大優(yōu)勢:

(1)集三大媒介的優(yōu)勢于一體。

(2)費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

(4)可以更主動、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

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必修之大眾傳媒的變遷,希望同學們閱讀后會對自己有所幫助,祝大家閱讀愉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15340.html

相關閱讀:高三歷史備考:選擇題解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