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鑒于大家對十分關注,小編在此為大家整理了此文“寫給高一新生:如何應對高中新生活”,供大家參考!
本文題目:寫給高一新生:如何應對高中新生活
九月初各高中正式開學,經歷了中考洗禮的初三學生順利進入高一。進入高中后,無論學習生活上還是心理上,都發(fā)生了不少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在新的環(huán)境中迅速調整自己,讓自己適應高一新生活,是眼下他們最需要思考的事情。
根據自己幾年的教學經驗,談了談高一新生應該如何適應新生活。
心理上:擺平心態(tài) 找準位置
經過中考進入高中的學生,初中時都相對較優(yōu)秀,心理上不自然地就會有一種優(yōu)越感。但是進入高中后,每一個人成績都不錯,尤其是在一些重點高中,學生尤其出色,有的學生由初中班級前幾名甚至跌到高中的中下游,心理上會產生不平衡。
進入高中,新生首要的問題就是要擺平心態(tài),不管自己過去身上曾經有多少光環(huán),都要把過去忘掉,踏踏實實投入到新的高中學習中來,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學習上:培養(yǎng)自學能力 摸索合理學習方法
初中時期,學生學習的知識相對簡單,進入高一后,無論是學習量還是學習深度,都迅速的增強。初中時老師發(fā)揮的作用很大,學生自學空間相對較小,但是進入高中,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有了一個很大的要求,老師講完課后,更多的是要求學生自己去學習。
一開學學生就應該慢慢培養(yǎng)自學能力,不要遇到任何學習困難都要尋求他人幫助,要學會自己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此外,高中學習量比較大,學生要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尋找科學的學習方法。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圖,最初一段時間遺忘速度最快,要及早復習知識,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應該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課習慣,提高課上聽課效率,處理好課上和課下的關系。
生活上:慢慢調整 適應食宿
初中學生一般很少住校,進入高中后不少學生開始住校。不少家庭條件好的學生,在家吃得好,住的是單人間,但是到了學校后,都是集體住宿,剛開始可能感覺很不習慣,覺得沒有私人空間。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慢慢調整,讓自己適應。
處事上:合理處理人際關系 先學如何做人
現在不少學生很不謙虛,生活學習上過于張揚,有的說話太直接,經常傷害其他同學。本來自信是一件好事,但是過于自信了,高傲自大很容易引起周圍同學的反感,影響與同學之間的相處。
高中不同于初中,人際關系上更應該注意,做人處事上都要謙虛,如果自己以往的處事方式不合理,應該盡早改正,否則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反過來會影響學習。此外,高中生更應該培養(yǎng)團隊意識。
2
高中的特點
學生進人高中后,學習就登上了一個新臺階。新的教材、新的教學要求,在學生面前擺下一道道難關。有的學生在初中時學得蠻不錯,學習成績很好,可是到高中后,卻很不適應,聽不懂,學不會,成績甚至出現不及格,高掛紅燈。為什么呢?就是因為沒有根據高中學習的特點而學習。
1、高中教材的特點
(1)知識量增大 學科門類,高中與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識量比初中的大。如初中物理力學的知識點約60個,而高中力學知識點增為90個。
(2)理論性增強 這是最主要的特點。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則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強。如初中代數側重于解方程、運算,而高中代數一開始就是相當抽象的集合、映射。初中政治講的是法律學這類聯系事實的內容,高中則要求學習經濟學,馬克思理論這種哲學性的東西,比較之下更為抽象。
(3)系統(tǒng)性增強 高中教材由于理論性增強,常以某些基礎理論為綱,根據一定的邏輯,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聯結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前后知識的關聯是其一個表現。另外,知識結構的形成是另一個表現,因此高中教材知識結構化明顯升級。
(4)綜合性增強 學科間知識相互滲透,相互為用,加深了學習難度。如分析計算物理題,要具備數學的函數,解方程等知識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 在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運算能力、實驗能力需要進一步的提高與培養(yǎng)。
2、對高中生智力發(fā)展的要求
智力一般認為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和想象力,這就要求高中學生智力方面有相應發(fā)展:
(1)在觀察事物時,要更富目的性,會更加全面和深刻,能區(qū)別出主要的和次要的,必然和偶然的現象;不僅要有靜態(tài)的觀察,還要有動態(tài)的觀察;不僅有定性的研究,還要有定量的分析;
(2)要求記憶以邏輯識記為本,力求在理解基礎上抓住教材內在聯系,進行記憶;
(3)運用概念、判斷、推理來進行邏輯思維。同時要獨立思考問題,研究問題;
(4)想象力要較大發(fā)展。把抽象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如從平面幾何到高中立體幾何的學習,就需要發(fā)展空間想象力。
3
角色與學習方法的轉變
可以輕裝上陣,為什么你卻選擇背著沉重的包袱上路?
可以輕松做優(yōu)等天才生,為什么你甘愿做一只負重爬行的蝸牛而忘記了自己本有飛翔的翅膀?
這是我發(fā)現有一部分學生仍然固守初中的學習方法時,對他們說的話。
初中生學習知識主要靠死記硬背。課堂上老師說什么,他們就記什么。例如在語文課上,除了記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甚至人人都明白的話也要寫在書本上,自習時背,考試時更是爭分奪秒地背,只要背得多,記得準,考試就可以得高分,這成了他們的共識。死記硬背也因此成了他們習慣性的學習方法。究其原因,初中時期的學生知識儲備量小,大量記憶則可以充實知識庫,而考試內容幾乎全是基礎知識,在考試時只要調動“倉庫”里的知識就可以了。這給他們造成一種錯覺,只要堅持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刻苦學習,就一定能學習好,取得好成績。
然而高中階段的學習不僅需要大量記憶,還需要在基礎知識之上有所提高,需要多思善思,在不同的情況下做出靈活的反應。但是,死記硬背使一部分學生的大腦僵化了,他們忘記了學習方法應隨著學習內容的轉變而轉變。在高中階段仍固守初中的學習經驗,不愿探索新的學習方法,這是不適應新的學習的表現,其實也是一種懶惰,一種固步自封。這就好比爬山,別人在燦爛的春光里,一邊欣賞沿途的爛漫春花,一邊往上爬,樂趣多多;而堅持死記硬背學習方法的學生卻是在黑暗的雨夜里,既要防雨防滑,又擔心泥石流,又苦又累,也不一定能順利到達山頂,因為在黑夜里,總會有意外發(fā)生,這也會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讓他們顧此失彼,戰(zhàn)戰(zhàn)兢兢。
在高一學生中,存在這種問題的學生仍為數不少。老師應該及時加以引導,曉以利害。
首先明確那種記在書上,等到考試時背、記的想法,是懶惰的表現。這種想法實際上是在告訴他:這些知識在課堂上可以不記住,反正以后會復習的。正是這種想法導致他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或說話或開小差或做小動作。不認真思考老師提問的問題,也不主動回答問題,沒有參與意識。一節(jié)課下來,好象在書本上記了很多東西,但是沒用,他根本就沒打算用心記住,寫在書上,只不過是一種心理安慰罷了。至于考前背、記,則是一種自我欺騙。考前雖有復習,但那是老師領著做習題,講練習。沒有時間,也不會給他多少時間自由復習的。學校一本接一本地發(fā)資料,學生就得一本接一本地做,老師則一本接一本地講,他還可能有自由復習的時間嗎?
其次明確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則會讓學生注意學習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積極的參與意識會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在課堂上,調動積極性,激活腦神經,保持每個細胞都處于興奮狀態(tài),積極思考老師提出問題,主動回答。至于老師講的知識要點,能不能記在書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記在心里,記在大腦里,下課后再用一兩分鐘回顧課堂內容,以增強記憶。課下要及時自測。每學過一課,要及時地做練習冊,以檢查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識,還有沒有漏洞。做題時不要只憑感覺,要主動查字典,翻課本,力求作對每一個題,不懂的要問,不要做啞巴。
像這樣平時抓得緊,學習效率高,知識記得牢,考前復習就很輕松了,老師一點學生就明白,考出好成績也就理所當然了。
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合理的學習方法,引領學生走出黑暗,走向燦爛的春天,愉快地掌握知識,輕松地取得好成績。
4
不良心理調整
由中學進入高中,雖然變化并不巨大,但是其間由于學習環(huán)境、目的、方法都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在學生心理上必然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必須引起注意。
第一、要坦然面對所選擇的結果。無論是進入理想的或不太理想的學校,都要坦然面對。即使中考失利,也不要從此一蹶不振,失去自信,在無數考試中,有一兩次失敗是可以理解的,只要自信在,下次完全會趕上去。
其次,要適應新的生活,熱愛自己的學校。你在在這里生活、學習三年,如果開始就對學校冷漠,甚至看不起自己的學校,那么你自己今后不僅心境低落,學習的積極性、自信心也會嚴重受阻,就不可能學習好。好校有差生,差校也有好生,關鍵是自己努力的程度。要適應新學校,應該清楚適應環(huán)境也是一種選擇、一種拼搏、一種磨煉、一種洗禮。
因此,適應必然是痛苦而艱難的。因此在適應中要看到學校也是會變化,會進步的,這樣就可以培養(yǎng)出對所在學校的積極感情。
初中升入高中,所有學生都有一個新生活的適應問題,面對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首先自己要主動積極與之適應,生活中,一些人不愿適應,于是他們在挫折面前自暴自棄,使人生蒙上了陰影。其實他們應該明白,適應是人生別無選擇的課題,與其被動適應,不如主動適應。
懂"適應"和是否善于"適應",正是檢驗人們的才智、勇氣的一塊試金石。懂得和善于"適應"者,事業(yè)節(jié)節(jié)成功,人生臻于圓滿;反之,則步人后塵,碌碌無為,難有建樹。
其次要適應面臨高考的現實情境,既要注意抓緊時間學習,又不要過于緊張、焦慮。高考是三年后的事,現在還是冷靜地、按步就班、循序漸進地學習,這樣才可以使自己不要一進入高中,就陷入莫名的緊張、焦慮狀態(tài)之中,才可以使自己以良好的心態(tài)去完成高中的學業(yè)。
5
九大習慣教你直面競爭
高一新生從初三升入高中,無論是課程設置、學習內容、學習方法,還是人際關系、身心發(fā)育都會面臨許多新的課題。不少高一新生及家長由于對新學段缺乏認識或認識不足,不能根據高中學生生活的新特點進行調整,結果上高中后手足無措,生出種種不適應,嚴重影響了學習質量。
高一新生如何平穩(wěn)度過“過渡期”,盡快步入高中學習生活呢?我們認為,高一新生應養(yǎng)成九大習慣:
①管理習慣;②全神貫注習慣;③持之以恒習慣;④思維習慣;⑤閱讀習慣;⑥質疑、求教習慣;⑦知識、方法及人文積累習慣;⑧總結歸納習慣;⑨時間安排習慣。
此外,高一新生應該特別做好以下幾點準備:
1、作好吃苦準備
升入高一,學生要面對更概括、更抽象、更難于理解的課程學習,面對更激烈、更緊張的競爭環(huán)境,面對更長的在校時間和更遠的往返路程,都要求新高一的同學要樹立起一種學習意識、高考意識,做好承受壓力、經受挫折、忍耐寂寞的心理準備。
2、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
高中階段不僅所學知識深度、難度加大,而且新的學校、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會使人際環(huán)境較以前更復雜。高一新生面對新的環(huán)境往往目不暇接,難免產生種種心理困惑和矛盾沖突。
所以家長要打好預防針,幫孩子作好充分思想準備,教育孩子要以自信、寬容的心態(tài),盡快融入集體,適應新同學。
3、學會自主學習
較之初中階段,高中階段學習難度、強度、容量加大,學習負擔及壓力明顯加重,不能再依賴初中時期老師“填鴨式”的授課,“看管式”的自習,“命令式”的作業(yè),要逐步培養(yǎng)自己主動獲取知識、鞏固知識的能力,制定學習計劃,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4、尋找適合學習方法
初中學習方式以模仿和記憶為主,而高中則是以理解和應用為主,要求學生要有更強的分析、概括、綜合、實踐的能力,將基本概念、原理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高一新生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及高中階段學科知識交叉多、綜合性強,以及考查的知識和思維觸點廣的特點,找尋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5、重新自我定位
新生入學前,首先要過好心理關。以前在初中是班里的佼佼者,進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這樣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績優(yōu)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這是正常心理,但是應盡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記住,進入高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有3年的時間足以不斷提高成績。因此,我們要明白強中自有強中手的道理,客觀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給予自己正確評價,并不斷向目標努力。
6、到高中不會聽課怎么辦
要解決這個問題,既需要老師耐心地訓練,學生應該多選擇合適的機會、渠道和任課老師進行溝通,讓他們了解你們所想的,以便能更好地進行教學;另一方面,學生還要正確認識自己,相信自己不比別人差,要明白自己感到不太適應,別的同學也是由初中升上來的,也會有同樣的感覺,給自己信心。
高一的同學們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順利地完成了初中的學業(yè),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轉折,然而等待他們的將是更為嚴峻的三年,萬事開頭難,為重要的高中學習開一個好頭是十分重要的。俗話說,好多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高一新生一定要注意和老師同學多溝通,走好高中生活的第一步。
【總結】2013年已經到來,新的一年會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寫給高一新生:如何應對高中新生活”能給您帶來幫助!下面請看更多頻道:
更多頻道: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