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訓練提高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訓練提高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釋義:

 

①賈人    ②憫然    ③恬然    ④斂容     ⑤鈿頭銀篦

 

答:

 

2.根據上下文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義:

 

①左遷 ②銀瓶乍破 ③東船西舫 ④去來江口守空船 ⑤終歲不聞絲竹聲   ⑥又聞此語重唧唧

 

答:

 

3.指出下面句中古今意義不同的詞語: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②使快彈數曲。③因為長句,歌以贈之。④弦弦掩抑聲聲思。⑤暮去朝來顏色故。⑥如聽仙樂耳暫明。⑦為君翻作琵琶行。⑧卻坐促弦轉急。

 

答:

 

4.賞析詩中重要語句,回答問題:

 

(1)“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詩中最能表現“遷謫意”的詩句是:

 

A.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B.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C.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2)“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边@“無限事”指的是:

 

A.少小時歡樂,今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

 

B.平生不得志。

 

C.“去來江口守空船”的凄涼事。

 

D.夜深忽夢的“少年事”。

 

(3)“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薄皽S落人”指的是:

 

A.少小歡樂,今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

 

B.身懷絕學,報國無門,請纓無路。

 

C.遠辭帝京,孤處僻地潯陽城。

 

D.不得志。

 

(4)“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對“向前聲”和現在聲理解正確的是:

 

A.“向前聲”指“水上琵琶聲”,F在聲的特征是旋律更急促。

 

B.“向前聲”指“霓裳”“六幺”,F在聲的特征是更加聲情并茂。

 

C.“向前聲”指“山歌與村笛”。現在聲的特征是旋律更急促,情調更凄楚。

 

D. “向前聲”指“霓裳”“六幺”,F在聲的特征是旋律更急促,情調更凄楚。

 

5.關于這首詩的結構,一般是按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劃分段落層次,但是也可以從音樂的角度劃分段落層次。請你從這兩個不同的角度用文字分別寫出它的段落提綱,也可用圖表標示出來。

 

答: 

 

6.詩人是朝廷命官,而琵琶女僅是一名歌妓,處于社會的最低層,兩人的社會地位相差懸殊,但詩人卻引琵琶女為知己,認為自己與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你認為他為什么會發(fā)出如此感慨?

 

答: 

 

7.詩中有哪些景物描寫?這些描寫對表現琵琶女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 

 

8.詩的第二段連續(xù)用了八個比喻描寫音樂,請找出這八個比喻句。它們分別描摹了音樂的哪一特征?音樂的旋律有什么變化?請根據你的理解填充下面表格。

 

比喻

特征

變化

大弦嘈嘈如急雨

 

急促——舒緩

 

輕微委婉

大珠小珠落玉盤

 

 

 

宛轉流暢

幽咽泉流冰下難

阻塞壓抑

冰泉冷澀弦凝絕

清冷凝滯

銀瓶乍破水漿迸

 

爆發(fā)——高昂

 

高亢雄壯

四弦一聲如裂帛

短促急驟

 

 

9.怎樣描與聲音呢?我們從《琵琶行》中,可以學到許多方法。概括起來說是:(1)直接描摹其聲音,例如      、    、     、    等;(2)巧妙地運用比喻,這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聲喻聲,使用大家熟悉的、類似的聲音作比喻。例如           、      、        、            、            等。另一種就是通感,將聽覺形象轉化為其他感覺,如視覺、味覺、觸覺等,例如             、          等;(3)從側面描寫,主要辦法:一是寫聽者的感受,例如              、              、        等,二是用環(huán)境烘托,例如               、             等。你在掌握了這些方法后,能不能也學著寫一段描寫音樂的文字?題目可以是《一曲動人的歌》。

 

解析與答案

 

1.解析:“賈”多音字,“憫”“恬”易讀錯字,“斂”“鈿”“篦”難讀字。

 

答案:賈gǔ,經商。憫mǐn,憂愁。恬tián,寧靜。斂liǎn,收斂。鈿diàn,金花。篦bì,梳發(fā)用具。

 

2.解析:題中列出的詞語在上下文中都可找到釋義的依據:①下文有“始覺有遷謫意”、“謫居臥病潯陽城”。②下句有對文“鐵騎突出”。③“東船西舫”是同義并列詞組。④“去來”主語是商人,商人已于“前月浮梁買茶去”。⑤與“潯陽地僻無音樂”對文見義。⑥與“我聞琵琶已嘆息”對文見義。

 

答案:①遷謫,貶職。②突然。③船。④偏義詞,只有“去”之義,無“來”之義。⑤代指音樂。⑥嘆息聲。

 

3.解析:閱讀古詩和文言文要特別留神古今形同異義之詞,防止用今義釋古義。

 

答案:①“明年”,今義與“去年”、“今年”相對而言。古義是過了一年,即第二年。 ②“快”,今義“快速”,古義“暢快”。③“因為”,今義表原因,常與“所以”呼應。古義是詞組“于是就”!伴L句”,今義指字數多的句子,古義是七言詩。④“思”,今義“思想、思考”,古義“怨恨”。⑤“顏色”,今義指“紅黃藍白黑”等色彩,古義是詞組“顏面神色”。⑥“暫”,今義“暫時”,古義“一下子”。⑦“翻”,今義“翻滾、翻動”,古義“依照曲譜填寫”!靶小保窳x是“行為”“品行”,古義指“歌行體”的詩歌體裁。⑧“轉”,今義動詞“轉動,輾轉”,古義副詞“更”。

 

4.解析:(1)注意“感斯人言”與詩中“我聞琵琶又聞此語重唧唧”相應,故知C項正確。A項是別離意;B項指的是琵琶女,弄錯對象;D項在“是夕”之前,時間錯亂。(2)重在本質。A項是對現象的概括;C、D項不全面;(3)必須同時適合琵琶女和詩人。A項只適合琵琶女,B項只適合白居易,C項只是現象。(4)注意詩的前后照應,分析是否全面。

 

答案:(1)C。(2)B。(3)D。(4)D。

 

5.解析:從故事情節(jié)的角度,可按故事的“發(fā)端-發(fā)展-高潮-結局”的思路考慮,從音樂的角度,則要分析琵琶女一共彈奏了幾次樂曲,據此劃分段落,概括段意。下面列出結構圖示的答案,文字表述從略。

 

答案:

 

課文結構示圖

 

 

6.解析:本題旨在用對比的方法研讀“序”及全詩,特別是詩的第三、四兩段,然后進行綜合分析。

 

答案:因為兩人有許多的相同點。具體見下表:

 

相同點

琵琶女…………………詩人

a 來自京都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辭帝京 

b.出色才能:

譽滿京都名藝人     才華橫溢大詩人

c 落泊失意、淪落天涯

年長色衰守空船     謫居臥病潯陽城

 

因為白居易與琵琶女有類似的遭遇,白居易才從琵琶曲中聽出了琵琶女的哀怨,以至淚濕青衫,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無限感慨。

 

7.解析:景物描寫是本詩的重要表現手法,品味它們在詩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詩歌鑒賞能力。

 

答案:本詩前三段中都有關于“江”和“月”的描寫:第一段寫詩人及客人在“茫茫江浸月”的情境中聽到了琵琶女的演奏,為之神往;第二段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暗示詩人和客人都沉浸在美妙無比的樂音之中,從側面表現琵琶女彈藝的高超;第三段以“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明月江水寒”,從側面烘托了琵琶女的形象,使讀者能具體地想象出她“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孤單寂寞的悲慘生活。

 

8.解析:比喻是描寫音樂的主要手法,運用這一手法需要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對詩中的比喻要反復琢磨體會。

 

答案:

 

比喻

特征

變化

 

粗重急驟

 

小弦切切如私語

 

 

清脆圓潤

 

 

 

 

輕快—時斷時續(xù)—暫歇

間關鶯語花底滑

 

 

 

 

 

 

激越奔涌

 

鐵騎突出刀槍鳴

 

 

 

戛然而止

 

9.(1)嘈嘈、切切、間關、幽咽。(2)如急雨、如私語、鶯語花底、珠落玉盤。鐵騎突出、銀瓶乍破。(3)主人忘歸客不發(fā)、滿座重聞皆掩泣、江州司馬青山濕。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兑磺鷦尤说母琛反鸢嘎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66510.html

相關閱讀:高中語文第二冊常見虛詞及用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