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小編為大家收集了“漢語中的成語到底是怎么來的呢”,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是語言中習用的定型的詞組或短句。一般的成語,結構緊密,不能任意改變其組織。漢語中的成語多數(shù)由四個字組成。組織多樣,來淵不一。
成語的出處
(1)來自口語。
例如:
三言兩語 顛三倒四 七手八腳
改頭換面 趁熱打鐵 得過且過
一不作二不休 井水不犯河水
(2)來自書面語。有些是來自古代的窩言、歷史故事。
黔驢技窮(《黔之驢》)
愚公移山(《列子》)
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廉頗藺相如列傳》)
刻舟求劍(《案今》)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鴻門妾》)
濫竿充數(shù)(《韓非子》)
世外桃源(《挑花派記》)
有些是來自古典作品及流傳的語言中的。
一鼓作氣(《曹列論戰(zhàn)》) 門庭若市(《鄒忌諷齊王納諫》)
鉤心斗角(《阿房官獄》) 百廢俱興(《岳舊樓記》)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謀攻》)
有些成語是根據(jù)古典詩文中的原句省略節(jié)縮或加以改動構成的。
青出于藍(《勸學》) 舍生取義(《魚我所欲也》) 游刃有余(《鹿丁解牛》) 目無全牛(同前)如魚得水(《隆中對》)
成語的結構
(1)從字數(shù)上看,成語多為四個字的,但也有不是四個字的。
丁是丁,卯是卯 掛羊頭,賣狗肉
不可同日而語 風馬牛不相及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遠水不救近火
千里送鵝毛,物輕人情重
有的成語看起來是四個字的,但必須兩句相連一起用。
失之毫厘,謬之千里
流水不腐,戶樞不盤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成語的應用
成語的結構和含義在使用過程中,往往有所發(fā)展變化,在應用成語時一定要弄清楚成語的確切含義和用法。
“鉤心斗角”,原義是指官室建筑結構錯綜復雜。杜牧《阿房官斌》“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的本義是如此。但現(xiàn)在用來比喻某些人用盡心機,明爭暗斗,原義反而不再用了。
以上就是為大家提供的“漢語中的成語到底是怎么來的呢”希望能對考生產(chǎn)生幫助,更多資料請咨詢中考頻道。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