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概念課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我國著名數學家吳文俊院士曾指出,數學發(fā)展中有兩種思想:一種是公理化思想,另一種是機械化思想。前者源于古希臘,后者則貫穿整個中國古代數學,這兩種思想對數學發(fā)展都曾起過巨大作用。機械化的思想就是算法的思想。

 

計算機能模仿人的某些機械性部分的思維功能,能按一定的規(guī)則進行邏輯判斷和推理,代替人腦的部分勞動,而且能更快更精確,把人從繁重的較簡單的腦力勞動中解脫出來。但是計算機不能自主解決問題,它必須通過人輸入各種程序來執(zhí)行,這種程序的基礎即是算法。

 

算法是按照一定規(guī)則解決某一問題的明確的有限的步驟。算法具有普遍性,它解決的是一類而不僅僅是一個具體的問題;由于算法最終要編成程序交于計算機執(zhí)行,所以必須是明確和有限的步驟,否則計算機輸不出結果,也就沒有意義了。

   

    本課設置的問題大體代表了算法的三種邏輯結構,由淺入深。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算法可以看作是對問題的另一種意義上的解,不僅簡單地包括對問題的答案、還包括獲得答案的過程、方法,而且此過程必須精確有效。因此算法的設計旨在發(fā)展學生對構造性數學的理解和對運算意義的理解,由此培養(yǎng)學生程序化地進行思考的習慣從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條理性、精確性,并了解數學在計算機中的應用,提高對數學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生活

設計意圖

設置情境引入課題

問題1.1:A,B兩個杯子里分別裝有酒和醋,怎樣可以交換,即讓A,B里分別裝有醋和酒?

解析:當然需要一個空杯子C。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首先將A中的酒倒入C中,然后將B中的醋倒入A中,最后將C中的酒倒入B中,這樣A,B中就分別裝有醋和酒;第二種是首先將B中的醋倒入C中,然后將A中的酒倒入B中,最后將C中的醋倒入A中,同樣也達到了目的。

 

讓學生自己思考并說出自己的見解。

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通過一步一步地解決實際問題初步體會本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算法的思想。

探索實踐建構知識

問題2.1:如何來解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組呢?

                                  ①

                               ②

解析:用消元法來一步步求解

第一步:①+②×2,得 .                ③

第二步:解③,得.

第三步:②-①×2,得.                  ④

第四步:解④,得.                        

第五步:方程組解為          

                                              

師:這是我們熟悉的一個具體的二元一次方程組,我們把這個問題推廣一下,對于任意的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我們如何求解?

 

                                                     2.2: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組   

 

                                   ?

                                  ?                  

其中.

 

解析:類比問題2.2,用消元法來一步步求解。

第一步:①× b2+②×b1,得  ③

第二步:解③,得.             

第三步:②×a1-①×a2,得 ④

 

第四步:解④,得.                           

第五步:方程組解為          

                               

 

師:從解決上述兩個問題的過程來看,大家有什么樣的體會?每解決一個問題,其步驟是有限的嗎?任何一個步驟是明確的嗎?

生:都是一步一步求解的,步驟性很強。步驟是有限的、明確的。

師:是的。我們感覺有種程序化的味道,其實我們就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這種程序化地進行思考的習慣,因為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計算機可以代替人大腦的部分勞動,比如快速準確地繁復的計算,一部分邏輯判斷和推理等等。但計算機本身是不會解決問題的,所以首先需要人編好程序,然后交給計算機,計算機會按照程序執(zhí)行,最終解決問題。因此我們要編好程序,這程序的雛形其實就如我們剛剛解決的這兩個問題的過程,也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算法。

    算法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計算的方法。事實上,剛開始算法確實是用阿拉伯數字進行算術運算的過程,后來隨著數學的發(fā)展,算法的概念也有所擴充,現(xiàn)在,在數學中,算法通常指按照一定規(guī)則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明確的和有限的步驟。算法的優(yōu)越處在于,它是解決一類問題的,比如問題2.1我們只是解決了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而問題2.2我們解決了整個二元一次方程組,以后遇到任何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我們只需將系數改變即可。不過在解決某一類問題之前先解決具體問題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還有一個問題是,為什么要求明確和有限的步驟呢?因為算法最終要被編成程序交付計算機執(zhí)行,所以步驟必須明確和有限,否則計算機執(zhí)行不了或輸不出結果,這樣的話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我們在編算法的時候應該遵循上述原則。

 

 

教師強調在求解的時候寫出精確的步驟,解決后,引導學生總結二元一次方程組的一般解法。

 

 

 

 

 

 

 

 

 

 

 

 

 

 

 

 

 

 

根據剛才的總結,讓學生自己求解。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解決上述問題時的體會,然后教師總結。

從解決熟悉的二元一次方程組得到啟發(fā),從而解決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組,體會一步一步地解決一類問題的想法。

 

 

 

主要突出

順序結構

 

 

范例講解鞏固檢測

問題3.1:設計一個算法求的值。

解析:根據絕對值的定義求解。

第一步:給定.

第二步:判斷是否大于或等于0,若是,則;若否,則.

 

問題4.1:設計一個算法判斷7是否為質數。 解析:質數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大于1的整數。所以直接的想法是分別用2、3、4、5、6去除7,看其中有沒有數可以整除7,若有,則說明7不是質數:若沒有,則說明7是質數.

第一步:用2除7,得余數1,因為余數不為0,所以2不能整除7.

第二步:用3除7,得余數1,因為余數不為0,所以3不能整除7.

第三步:用4除7,得余數3,因為余數不為0,所以4不能整除7.

第四步:用5除7,得余數2,因為余數不為0,所以5不能整除7.

第五步:用6除7,得余數1,因為余數不為0,所以6不能整除7.

因此,7是質數.

練習4.2:設計一個算法判斷35是否為質數. 問題4.3:設計一個算法判斷n(n>2)是否為質數.

解析:學生可能會仿照仿照上述兩個問題用~去除n.,然后判斷余數(設為r)的情況.如下:

第一步:用2除n,得余數r.判斷r是否為0,若是,則n不是質數;若否,則進行下一步.

第二步:用3除n,得余數r.判斷r是否為0,若是,則n不是質數;若否,則進行下一步.

……

第步;用除n,得余數r.判斷r是否為0,若是,則n不是質數;若否,則進行下一步.

第步;用除n,得余數r.判斷r是否為0,若是,則n不是質數;若否,則n是質數.

但問題是中間被“……”代替的步驟是不確定的.所以我們需要改進.在整個過程中有一些看似重復的步驟,而且n不象上述兩個例子是確定的數,所以我們可以用變量i表示~的數,用一種循環(huán)的想法來寫算法.

第一步:給定整數n(n>2).

第二步:令i=2.

第三步;用i除n,得到余數r.

第四步;判斷r=0是否成立.若是,則n不是質數,結束算法;否則將i的值增加1,仍用i表示.

第五步;判斷i>(n-1)是否成立.若是,則n是質數,結束算法;否則返回第三步.

 

 

 

 

 

 

 

 

 

 

 

 

 

 

 

 

 

 

 

 

 

 

 

 

 

 

 

 

 

 

 

學生練習

 

 

 

 

教師引導學生嘗試著寫出步驟,讓學生討論能否簡化此算法。

 

 

 

 

 

 

主要突出

條件結構

 

 

 

 

 

 

 

 

 

 

 

 

 

 

 

 

 

 

 

 

 

 

 

 

 

 

 

 

 

 

 

 

 

主要突出

循環(huán)結構

總結提煉提高能力

今天我們學習了算法,知道了在數學中,算法通常指按照一定規(guī)則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明確的和有限的步驟。我們設計了幾個算法,也體會到了算法的層次分明。算法可以看作是對問題的另一種意義上的解,不僅簡單地包括對問題的答案、還包括獲得答案的過程、方法,而且此過程必須精確有效。編算法的過程也是我們程序化地進行思考的過程,這使我們的思維更有邏輯性,條理性、精確性。所以課下請大家多思考,勤練習。

組織學生討論這節(jié)課的收獲。

 

布置作業(yè)探究延續(xù)

P5.1,2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204860.html

相關閱讀:如何學好高一數學 巧用時間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