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維勝
《智子疑鄰》選自《韓非子·說難》。作者韓非子(約前280—前233),戰(zhàn)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戰(zhàn)國末期的韓國人。著名哲學家,法學說集大成者,散文家!吨亲右舌彙吩娜缦隆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逼溧徣酥敢嘣啤D憾笸銎湄,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在教學時,我們通常都是這樣解讀這則寓言故事:
從主人的角度來看,則告訴我們做人做事要講究公平、公正。面對錯綜復雜的現(xiàn)象,如果不尊重事實,只依據(jù)關(guān)系的遠近和感情的親疏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就會主觀臆測,得出片面地乃至錯誤的結(jié)論。
從鄰居老人的角度來看,則告訴我們給別人提意見,要盡量根據(jù)自己的身份與地位,用能讓別人欣然接受的方式,否則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與麻煩。
但是韓非子的《說難》到底用它來說明一個什么道理?請讀下面從《說難》中節(jié)選的一段文字:
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娛其意。因問于群臣,“吾欲用兵,誰可伐者?”大夫關(guān)其思對曰:“胡可伐!蔽涔局,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逼溧徣酥敢嘣。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此二人說者皆當矣,厚者為戮,薄者見疑,則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故繞朝之言當矣,其為圣人于晉,而為戮于秦也,此不可不察。
從這一選段來看,其實韓非的本意并非批評“智其子疑其鄰”的主人家,而是再告訴我們“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此二人說者皆當矣,厚者為戮,薄者見疑”。所以這個智子疑鄰的故事是被韓非當做一個事實接受的,他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那些能夠有助于讓別人聽取自己意見的注意事項。交淺不可言深就是注意事項之一,所以韓非這則寓言的本意是批評鄰人。
所以,被韓非當做事實接受的“薄者見疑”,在今天有了更加技術(shù)化的解釋——
其一,“每個人所處位置不同”的說法換成經(jīng)濟學語言,就是因信息的不對稱狀態(tài)而導致交易費用的迥異,從而影響每個人的判斷和行為選擇。韓非子在《說難》中的一切努力,就是今天信息經(jīng)濟學企圖解決的問題,即如何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讓對方說真話,讓對方相信自己的話,最終與對方達成契約。
其二,現(xiàn)今可能也是一場誠信缺失后的“信任危機”,據(jù)此,鄰家的老頭之所以會成為“嫌疑對象”,在于平時他在鄰里之間所樹的形象成正相關(guān)。如果這位鄰居誠信有加,忠厚實在,與小區(qū)鄰里之間相處時常給予別人熱心幫助,真誠關(guān)照,不但不會面臨被人疑為賊的尷尬,還能讓人體會“遠親不如近鄰”的溫情。
其三,從鄰人說,好心沒好報,歸到交淺言深上,從此人情練達,沉默是金。因此,我們這個社會扶起一位跌倒的老人會擔多么大的風險,也會成為一位英雄人物。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