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的含義:
價值觀是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務的價值的基礎上,會形成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價值、人生價值、價值觀的關系: (1)區(qū)別:①含義不同;②外延不同:價值包括各個不同領域事物的價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人生價值僅僅包括人生領域的價值;價值觀是對價值的主觀反映,屬于主觀范疇。 (2)聯系:人生價值是價值在人生領域的具體體現;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形成價值觀。
世界觀、人生觀、人生價值觀之間的聯系: (1)世界觀支配人生觀。世界觀包括人生觀,人生觀是世界觀的一個組成部分。世界觀決定人生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觀。人生觀反過來又會影響人們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有利于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2)世界觀是形成價值觀的基礎。世界觀決定價值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么樣的價值觀。世界觀發(fā)生變化,價值觀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反過來,正確的價值觀的建立,又會使科學的世界觀更豐富、更完善。世界觀和價值觀是統(tǒng)一的。 (3)人生觀與價值觀是相互影響的。正確的人生觀,有利于指導人們從集體和社會的整體需要出發(fā),去看待事物對人的效用關系,以形成科學的、合理的價值評價。正確的價值觀,有利于人們客觀分析人自身的價值,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尤其是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價值觀:
(1)含義: ①價值觀是人們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②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在一定的社會存在基礎上產生的,并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③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①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②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③尋找正確的價值觀就是尋找人生的真諦。集體主義價值觀正確地處理了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是我們所倡導的正確的價值觀。
實現人生的價值:
警示:
考查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注意只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起促進作用。
價值含義:價值是指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人的需要的屬性和功能。人的價值的內涵:人的價值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和責任(即社會價值),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即自我價值)。
價值、人生價值、價值觀的關系:
(1)區(qū)別:①含義不同;②外延不同:價值包括各個不同領域事物的價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人生價值僅僅包括人生領域的價值;價值觀是對價值的主觀反映,屬于主觀范疇。 (2)聯系:人生價值是價值在人生領域的具體體現;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形成價值觀。
人的價值可以分為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兩個方面:人的社會價值是指個人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為滿足社會的需要所做出的貢獻,簡單地說就是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人的個人價值是指社會在社會生活和社會活動中為滿足個人需要所做的給予,簡單地說就是社會對個人的滿足。人的價值是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統(tǒng)一,也就是貢獻與滿足的統(tǒng)一。
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關系:二者是相互統(tǒng)一的,不可分割的。這要求我們:一方面,社會應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個人的合理需要;另一方面,個人也必須努力對社會盡義務、擔責任,盡可能地為社會多作貢獻。我們主張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統(tǒng)一,貢獻與滿足的統(tǒng)一。只講對社會的貢獻而不講滿足個人合理需要,或只講滿足個人需要而不肯為社會貢獻,都是對人的價值的片面理解。
人的價值: (1)哲學意義上的價值①含義: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 ②特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2)人的價值 ①人的價值就在于創(chuàng)造價值,就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②人的價值的另一個方面在于享受價值,就在于得到社會的承認和滿足。 (3)人的價值的評價評價一個人的價值,主要是看他的貢獻。人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fā)展和人類進步事業(yè)的貢獻。在今天,就是看他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什么。
(1)考查價值的含義:注意理解哲學上講的價值與經濟學上的價值、哲學價值與具體價值的關系。 (2)考查人生價值的內容:可運用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tǒng)一原則來理解。堅持一分為二;人的價值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tǒng)一;抓住本質和主流;一個人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fā)展和人類進步事業(yè)的貢獻。
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 ②發(fā)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③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正確理解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 (1)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是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人的生存條件和發(fā)展條件、享受條件和工作條件都是由社會提供的。人要想在實踐活動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必須利用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完全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和“自我實現”是不可能的。 (2)實現人生價值還需要創(chuàng)造必要的主觀條件。 ①需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發(fā)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個人才能的大小影響著個人的人生價值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實現。為此,就必須全面提高個人的素質,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等。 ③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助于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有助于人們以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為最高的價值標準,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從而以堅定的信念、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在勞動中創(chuàng)造價值,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90后青少年面臨的社會形勢與自身的發(fā)展特點探討人生價值的實現途徑要注意以下兩點:
(1)良好而必要的客觀條件為人們實現人生價值提供基本保證,但客觀條件不充分、不具備時,就需要我們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不斷創(chuàng)造出新的客觀條件,促進人生價值的實現。 (2)機遇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條件之一,在人們的學習、工作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不能把它夸大為實現人生價值的首要條件,人生價值的實現,主要還是依靠個人的努力。
理想的含義:
對客觀現實的一種反映,是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想象,是一種同奮斗目標聯系的、有實現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
理想與現實的關系:
區(qū)別:理想屬于社會意識,現實屬于社會存在。理想高于現實,比現實更美好。這里應特別注意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問題,理想總是美好的,可是現實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惡的一面。理想和現實的這種差別,必然引起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或沖突。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在人的一生中始終存在,它可以成為一種內在的動力,推動著人們把理想轉變?yōu)楝F實。 聯系:(1)理想源于現實、高于現實,理想屬于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理想產生于現實的需要,正因為人們不滿足于已有的現實,才需要有追求、有理想,為更加美好的目標去奮斗。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經濟的產物,不可能遠離當時的條件。所以,理想來源于現實。理想源于現實,但它不等于現實,而是高于現實,是對現實的一種合乎規(guī)律的超越,是比現實更遠更美好的目標。正是由于現實并不十全十美,才激發(fā)人們去追求更美好的東西,才激發(fā)人們去奮斗,推動現實朝著理想的目標前進。(2)理想可以轉化為現實理想不等于現實,高于現實,但理想又可轉化為現實。過去是理想的東西,今天已變成了現實;而今天的理想,可以轉化為明天的現實。理想轉化為現實,要具備一定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其中尤其要通過個人堅持不懈的艱苦奮斗。
理想的特點:(1)超前性(2)時代性 (3)階級性 (4)實踐性 (5)現實性
崇高理想對人生、對社會的巨大作用:(1)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把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的利益乃至人類的解放作為出發(fā)點的理想是崇高理想。我們講的理想是科學的崇高的理想。(2)崇高理想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從歷史的角度講,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的理想而奮斗多年,甚至一生,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面做出了自己杰出的貢獻。結合歷史課的教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此問題。(3)崇高理想是我國民族團結、共同奮斗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集中表現為我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從這種精神出發(fā)而形成的對祖國發(fā)展的美好前景的理想追求,是我國各族人民高尚精神素質的升華,是維系億萬人民群眾使之團結一致的思想基礎和精神力量。正是這種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中華民族始終保持旺盛的生機。為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共同理想,使我國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力量的支持下,使我國的綜合國力得到不斷增強。(4)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作為思想觀念和價值目標,它可以構成人們自覺行動的動機,成為人們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柱。一個人有了崇高理想,就有了堅定正確的方向,就能把個人的前途和國家的前途、人民的命運結合在一起,正確地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工作中展現人生價值。在民主革命時期,多少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的解放,建立新中國的崇高理想而,拋頭顱,灑熱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又有多少人在為祖國的富強、繁榮昌盛放棄優(yōu)越的生活、學習條件。正是在他們心中有為祖國、為人民的崇高理想作為精神動力。青年學生也應該樹立遠大的崇高的理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展現自己的才華。
理想與現實的關系:(1)理想是關于未來的藍圖和設想。現實是客觀存在的事物。(2)理想與現實的關系:①理想源于現實,高于現實。理想屬于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理想產生于現實的需要,正因為人們不滿足于已有的現實,才需要有追求、有理想,為更加美好的未來目標去奮斗。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經濟的產物,不可能遠離當時的條件。 ②理想是對現實的一種合乎規(guī)律的超越,是比現實更高遠、更美好的目標。正是由于現實不十全十美,才激發(fā)人們去追求更美好的東西,才激發(fā)人們去奮斗,推動現實朝著理想的目標前進。不能把理想與現實混淆起來。 ③理想可以轉化為現實。過去是理想的東西,今天已變?yōu)楝F實;今天的理想,可以轉化為明天的現實。當然,理想的轉化是需要一定的主客觀條件的,尤其是需要個人的堅持不懈的艱苦奮斗。
共同理想與最高理想的關系:(1)共同理想:在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高理想是共產主義理想。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最終奮斗目標和最高理想。(2)共同理想與最高理想的關系:都是社會理想,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 ①共同理想是實現最高理想的基礎和必經階段。最高理想要經過若干階段才能實現,沒有各個階段的特定目標和任務的完成,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只能是空談。我國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共產主義發(fā)展過程的一個階段的目標,它的實現是為共產主義創(chuàng)造條件和打下基礎。 ②實現共同理想,必須以最高理想為根本方向。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必經階段。我國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等,這一切都是朝著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前進。
選擇崇高的社會理想: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