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知識點:官府控制下的對外貿易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官府控制喜愛的對外貿易:

①西漢張騫通西域之后,陸上絲綢之路開通,路線是從長安出發(fā),經過河西走廊,出玉門關或陽關,再經過今天的新疆進入中亞和西亞。
②唐朝時,廣州成為重要的外貿港口,政府在這里設有市舶使,專管對外貿易。
③兩宋時,為增加財政收入,積極發(fā)展海外貿易,中國同東南亞、南亞、阿拉伯半島以至非洲的幾十個國家進行貿易,海外貿易稅收甚至成為南宋國庫重要財源。
④元朝時,主要港口有泉州、廣州和慶元(今寧波)設立市舶司。泉州為重要對外貿易港口,被譽為當時世界第一大港。官府控制下的中國古代對外貿易中,朝貢貿易即通過朝貢與賞賜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這種朝貢貿易,往往“厚往薄來”“倍償其價”,目的不在于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而是政治上要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lián)系,經濟上求購各種異域珍寶特產,以滿足統(tǒng)治者對奢侈品的需求。(鄭和下西洋)
⑤清朝實行“海禁”與“閉關鎖國”。清朝只開廣州一處對外通商,規(guī)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tǒng)一經營對外貿易。

官府控制下的對外貿易特點:


(1)先陸路貿易,再海上貿易。
我國古代貿易,可以以唐朝為界分兩段:漢至唐,主要是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和西亞、歐洲和非洲一些國家交往;唐朝至明朝,海路對外交往占據主導地位,這與北方的戰(zhàn)亂和經濟重心南移和造船技術的進步有很大的關聯(lián)。
(2)以友好為主。
(3)由對外開放走向閉關鎖國。



官府控制下的對外貿易概況:





















時期概況
西漢開通海陸兩條絲綢之路
唐朝廣州成為主要的貿易港口
兩宋與幾十個國家進行貿易
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
明清中國對外貿易萎縮


朝貢貿易目的:

傳播中國文化,宣揚國威,擴大在海外的影響,樹立大國形象。同時滿足統(tǒng)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24290.html

相關閱讀:高中歷史知識點:穆罕默德?阿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