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知識點:國際工人運動的領袖??恩格斯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人物簡介:  


弗里德里希?馮?恩格斯(FriedrichVonEngels,1820-1895)德國思想家、哲學家、革命家,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爾?馬克思的摯友,被譽為“第二提琴手”,他為馬克思從事學術研究提供了大量經濟上的支持。在馬克思逝世后,將馬克思的大量手稿、遺著整理出版,并且成為國際工人運動眾望所歸的領袖。



國際工人運動的領袖:


(1)指導國際工人運動:
19世紀八九十年代,國際工人運動進一步發(fā)展,擴展到整個歐洲和北美大陸。恩格斯根據(jù)形勢的變化,反復教導各國社會主義者要從本國的條件出發(fā),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獨立地解決本國革命的方針和策略。他說:“馬克思的歷史理論是任何堅定不移和始終一貫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條件,為了找到這種策略,需要的只是指導這一理論應用于本國的經濟條件和政治條件!
1889年7月,在恩格斯的指導和推動下,國際社會主義工人代表大會在巴黎召開,第二國際成立。恩格斯對第二國際的活動和發(fā)展給予密切關注和指導,并且同國際中的無政府主義者進行了堅決斗爭,從而推動了工人運動的迅速發(fā)展。
(2)理論上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19世紀八九十年代,恩格斯在領導國際工人運動的同時,還在各個思想領域內從事理論研究工作,全面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這些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
1884年出版《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在馬克思主義歷史上第一次系統(tǒng)地探討了人類社會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起源、發(fā)展及其消亡的規(guī)律;
1886年發(fā)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論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劃時代意義,對唯物主義哲學及唯物史觀作了深刻的發(fā)揮;
1894年在《德國農民問題》中指出,在農民占多數(shù)的國家里“為了奪取政權,這個政黨應當首先從城市跑到農村,成為農村中的力量”;
在再版的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著作中,恩格斯對19世紀末資本主義經濟的新發(fā)展,做了深入探討和概括:如壟斷組織的出現(xiàn)、國家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經濟危機的新特點和資本主義各國發(fā)展不平衡等問題。這一切都充分說明恩格斯與時俱進地發(fā)展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
(3)恩格斯逝世:
1895年恩格斯逝世,他把一生的智慧和精力獻給了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yè),以偉大的人格和學術被世人世代銘記和頌揚。



克思逝世后,恩格斯領導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工作:


在理論和思想上指導各國工人運動;指導和推動了第二國際的成立;全面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理論,其《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第一次系統(tǒng)探討了人類社會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起源、發(fā)展及其消亡的規(guī)律。


恩格斯主要作品:

《反杜林論》:集中當時多門科學的重要成果,批駁了杜林的理論。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對哲學問題作出經典概括,為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提出了科學標準。  
《自然辯證法》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用唯物史觀闡明了國家的實質和其消亡的必然性,成為歷史哲學研究的主要作品! 
《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


國際領袖:  

1883年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獨自肩負起指導國際工人運動、整理和出版(或再版)馬克思遺著、捍衛(wèi)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培養(yǎng)各國年輕的社會主義活動家和理論家的重任。  
1885年7月,恩格斯在晚年承擔了整理、出版馬克思未完成的《資本論》第二、三卷手稿的巨大工作,《資本論》第二卷出版! 
1887年1月出版了《資本論》第一卷英文版。他還再版了馬克思的其他著作以及共產主義者同盟的著名活動家威廉?沃爾弗、格奧爾格?維爾特等人的作品,并籌備出版馬克思全集! 
1888年寫了《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同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哲學的關系,闡釋了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 
1889年7月,在恩格斯的指導和推動下,國際社會主義工人代表大會(即第二國際)在巴黎召開。在他的關懷和指導下,第二國際聯(lián)合各國工人政黨,開展了反對無政府主義和改良主義傾向的斗爭! 
1893年8月,恩格斯在歐洲大陸旅行期間出席了正在蘇黎世召開的第二國際的第三次代表大會。這是恩格斯唯一的一次參加第二國際的代表大會。他在大會閉幕詞中希望各國無產階級在反對共同的敵人、爭取解放的斗爭中恩格斯加強團結、互相學習,遵守共同的革命原則,同時各國無產階級應該以“獨立自主的形式組織起來”,堅持“自由聯(lián)合”和“自愿聯(lián)系”的原則。他在其他文章和信件中,強調各國社會主義政黨之間建立獨立、自主和平等的關系,由各國黨和無產階級因地制宜地決定本國的革命策略,反對任何一個黨代表歐洲無產階級講話,不承認哪個黨享有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長子權",反對任何一個黨的領導人對其他國家的社會主義者發(fā)號施令。1894年針對德國社會民主黨和法國工人黨在農民問題上的立場,寫了《法德農民問題》,批評他們遷就農民小私有傾向的路線! 
1894年12月,《資本論》第三卷出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41639.html

相關閱讀:高中歷史知識點:佛教的盛行,范縝的《神滅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