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有效的學習應該有其內在的規(guī)律性,應該存在科學的方法。就學習過程而言,影響學習效果的主觀因素可大致分為:認知策略、智慧品質、思維方法、個性心理素質等四個方面。好的學習效果應源于,科學的認知策略、良好的智慧品質、優(yōu)化的思維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質。所謂的學習方法就是從以上四個方面出發(fā),尋出的通向良好學習效果的對學習對象的操作方式。
一、 認知策略上體現(xiàn)的科學的學習方法
1、嘗試錯誤法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為了達到目標經常先確定一個解題的方向,選用某一方法試探性地力求達到解題目標。如果這種試探過程毫無結果,或許就可以從這一錯誤方法中獲得正確解題的啟示。這種做法就稱為嘗試錯誤法。
在解題過程中可以通過嘗試錯誤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規(guī)律的實質;通過嘗試錯誤的方法可以進一步歸納出科學的方法。
2、小結的作用及進行
當學習告一段落時就需要進行小結。小結些什么?如何進行?這是一個“二而一”的問題?梢酝ㄟ^下面的順序來實現(xiàn):
。1)首先考察知識的類屬、性質、意義。
考察知識的類屬即是要將所學知識歸到一個知識體系中去,形成新的知識體系。考察知識的性質、意義即是要從不同角度去認識知識的本質及它的作用。
(2)對知識結構與認知結構的理解:理解知識體系中各組成部分的本質、相互聯(lián)系及差異;掌握解答各類課題的規(guī)則、方法、和步驟,形成一定的認知結構。
(3)對知識間因果關系的理解:認識某一物理現(xiàn)象為什么會發(fā)生;某一物理狀態(tài)、物理過程在某種條件下可能產生的結果。
。4)對邏輯關系的理解:認識概念、規(guī)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與相應的依存與類比關系。
小結的目的從本質上是深入對知識的理解。關于理解要經歷以下階段:關于知識字面的理解;關于知識的解釋(能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說明;蚺e例、或論述);關于知識非本質的認識(能夠區(qū)分本質與非本質因素);關于知識在新情境下的應用。
3、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乃求知之捷徑
如何才能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首先,需要明確認識對象之間的在內容與方法上共同的本質因素,而后才能“觸類”。但這只是“旁通”的前提。知識之間、技能之間的共同因素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重要客觀條件。
其次,更關鍵的是學習者已有知識經驗的概括化水平與新課題類化的能力。已有知識經驗的概括化水平高,能夠反映物理現(xiàn)象、過程的本質(則能夠“觸類”、“舉一”),就能夠根據新課題的特點準確地對課題進行分類,就會避免根據表面特點進行猜測、盲目嘗試、或者不顧條件死套公式(就能夠真正做到“旁通”、“反三”)。
4、原型啟發(fā)——創(chuàng)造的源泉
當我們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考、解決問題時,從其他事物中得到了解決問題的啟示,從而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我們把這種具有啟發(fā)作用的事物稱作“原型”。從本質上說,原型之所以有啟發(fā)作用,主要是因為這一事物本身的特點和屬性,與所要創(chuàng)造的東西有相似之處。
物理學中的原型可以通過學習過程建立。在學習中,物理學概念模型(如質點、理想氣體、點電荷等)、物理過程模型(如各種典型運動過程、碰撞、反沖等)、典型的解題過程(方法、技巧、思路)等都可以抽象為學習者頭腦中的“原型”。
為了獲得原型,在學習中應該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基本技能的學習及訓練;注重典型例題的學習與思考;注重典型物理過程的分析;注重歸納思路、方法、技巧 細談學好物理的學習方法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