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曹馬能收人心》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曹馬能收人心 ①曹操自擊烏桓,諸將皆諫,既破敵而還,科問前諫者,眾莫知其故,人人皆懼。操皆厚賞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僥幸,雖得之,天所佐也,顧不可以為常。諸君之諫, 曹馬能收人心
①曹操自擊烏桓,諸將皆諫,既破敵而還,科問前諫者,眾莫知其故,人人皆懼。操皆厚賞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僥幸,雖得之,天所佐也,顧不可以為常。諸君之諫,萬安之計,是以相賞,后勿難言之。”
②魏伐吳,三征①各獻計,詔問尚書傅嘏②,嘏曰:“希賞徼功,先戰(zhàn)而后求勝,非全軍之長策也。”司馬師不從,擊吳,軍大敗。朝議欲貶出諸將,師曰:“我不聽蘭石,以至于此,此我過也,諸將何罪?”悉宥之。弟昭時為監(jiān)軍,唯削昭爵。
③討諸葛誕于壽春,王基始至,圍城未合,司馬昭敕基斂軍堅壁;矍筮M討,詔引諸軍轉據(jù)北山;乇阋耍鲜柩裕“若遷移依險,人心搖蕩,于勢大損。”書奏報聽。及壽春平,昭遺基書曰:“初,議者云云,求移者甚眾,時未臨履,亦謂宜然。將軍深算利害,獨秉固心,上違詔命,下拒眾議,終于制敵禽賊,雖古人所述,不過是也。”
④然東關之敗,昭問于眾曰:“誰任其咎?”司馬王儀曰:“責在元帥。”昭怒曰:“司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斬之。此為謬矣!
⑤操及師、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際,以善推人,以惡自與,并謀兼智,其誰不歡然盡心悉力以為之用?袁紹不用田豐之計,敗于官渡,宜罪己,謝之不暇,乃曰:“吾不用豐言,卒為所笑。”竟殺之。其失國喪師,非不幸也。
(選自《容齋隨筆》,有刪改)
【注】①三征:即征南大將軍王昶、征東大將軍胡遵、鎮(zhèn)南大將軍毋丘儉。②傅嘏:字蘭石,魏雍州人。
22.第②段“悉宥之”中的“之”具體指的是 。(用文中詞語回答)(1分)
23. 第①段中,曹操“破敵而還”后為什么獎賞“前諫者”?(2分)
24.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文中的兩個反面事例。(2分)
(1) 。
(2) 。
25.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魏討伐吳失敗之后,司馬師認為過在自己,故拒聽朝議,只責罰了其弟。
B.討伐諸葛誕時,王基要求進攻,但司馬昭不同意,反讓他引軍轉據(jù)北山。
C.王基不聽詔令,沒有“遷移依險”,最終平定壽春,司馬昭給予高度評價。
D.作者認為袁紹殺死田豐直接導致了他失國喪師,突出了得人心的重要性。
26. 題目中的“收”字耐人尋味,請結合文意,簡要說明。(3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22、(1分)三征
23、(2分)因為曹操認為自己的勝利是僥幸,而諫阻者所言是萬全之策。
24、(2分)(1)東關之敗后司馬昭怒斬王儀
(2)官渡之敗后袁紹冤殺田豐
25、(3分)D
26、(3分)一個“收”可以說是作者對曹操及司馬師兄弟的人格否定(1分)。作者認為他們本性奸逆,能寬容待人只是用兵之際的收買人心之舉,并非其人品高尚、寬宏大度(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03918.html

相關閱讀:《浦陽鄭君仲辨》閱讀答案及翻譯
《游龍鳴山記》閱讀答案及翻譯
《送宜黃何尉序》閱讀答案及翻譯
“元載,鳳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遍喿x答案及譯文
《觀巴黎油畫記》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