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送石昌言為北使引》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送石昌言為北使引 蘇 洵 昌言舉進士時,吾始數歲,未學也。憶與群兒戲先府君側,昌言從旁取棗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親戚故,甚狎。昌言舉進士,日有名。吾后漸長,亦稍知讀書 送石昌言為北使引




昌言舉進士時,吾始數歲,未學也。憶與群兒戲先府君側,昌言從旁取棗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親戚故,甚狎。昌言舉進士,日有名。吾后漸長,亦稍知讀書,學句讀、屬對、聲律,未成而廢。昌言聞吾廢學,雖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聞。吾日以壯大,乃能感悔,摧折復學。又數,游京師,見昌言長安,相與勞問如平生歡。出文十數首,昌言甚喜稱善。吾晚學無師,雖日為文,中心自慚;及聞昌言說,乃頗自喜。今十余,又來京師,而昌言官兩制①,乃為天子出使萬里之外強悍不屈之虜庭,建大旆②,從騎數百,送車千乘,出都門,意氣慨然。自思為兒時,見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
?

富貴不足怪,吾于昌言獨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為將,得為使折沖口舌之間,足矣。往彭任從富公使還,為我言曰:“既出境,宿驛亭,聞介馬③數萬騎馳過,劍槊相摩,終夜有聲,從者怛然失色。及明,視道上馬跡,尚心掉不自禁。”凡虜所以夸耀中國者多此類,中國之人不測也。故或至于震懼而失辭,以為夷狄笑。嗚呼
!
何其不思之甚也
!
昔者奉春君使冒頓,壯士健馬,皆匿不見,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本能為也。孟子曰:“說大人,則藐之。”況于夷狄
?
請以為贈。
[

]
①兩制:宋指翰林和中書兩部門。②大旆:大旗。③介馬:披甲的戰(zhàn)馬。
10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吾始
數歲,未學也


始:開始
B
.又以親戚故,甚狎


狎:親近
C
.察其意甚恨


恨:遺憾
D
.說大人,則藐



藐:輕視
11
.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現昌言關心后進和蘇洵折節(jié)向學的一組是





A
.昌言從旁取棗栗啖我

B
.昌言舉進士,日有名
吾后漸長,亦稍知讀書

及聞昌言說,乃頗自喜
C
.雖不言,察其意甚恨

D
.出文十數首,昌言甚喜稱善
乃能感悔,摧折復學


雖日為文,中心自慚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文是篇贈序,有臨別贈言的性質。作者在文中表現出了對石昌言官場有為及出使虜庭的贊嘆。
B
.作者在文中描寫了石昌言出使虜庭時出京的盛況,“從騎數百,送車千乘”,流露出對這種富貴排場的反感。
C
.文章前半部分著重敘述了石昌言與作者家的淵源,及幾十來他對作者學業(yè)上的關心、勉勵和影響,流露出作者的感激之情。

D
.文章后半部分屬勸慰之辭,借彭任隨富公出使的事例及孟子的言論,提醒石昌言千


萬不要被虜庭的氣焰所惑而有辱使命。
參考答案:
10

A
【解析】始:才。
11

C
【解析】
A
中昌言表現是說二人的親近;
B
中一說昌言舉進士后的名氣影響,一說蘇洵聽到昌言的稱贊感到高興;
D


雖日為文
……”
言蘇洵很晚才求學,雖每天寫文,但心中自慚。
12

B
【解析】沒有反感之意,作者認為石昌言的富貴是情理之中的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63975.html

相關閱讀:曾紆《南游紀舊》王?《默記》閱讀答案
《宗愨,字元干》閱讀答案及翻譯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閱讀答案
“鄭弘字巨君”閱讀
高中文言文《狄仁杰》閱讀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