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數學教學不是靠給學生“加壓”,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產生學習的推動力。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聯系數學知識,抓住“熱點、活點、趣點”,正確引導,“點穴”到位,挖掘開發(fā)數學知識的趣源,在教學中實施“趣教”,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營造和諧寬松、情深趣濃、氣氛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課堂氛圍,使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達到和諧統(tǒng)一,用數學本身的魅力來喚起學生對數學的鐘情,讓學生在清新的感知活動中掌握知識,在活躍的思維過程中學習方法,真正領略到數學知識的精彩、美妙和趣味。

  關鍵詞:初中數學,興趣教學,方法

  一、趣教的體現在課堂

  趣教是通過課堂教學來體現的,在教學中,要運用簡樸幽默的語言,制造懸念,創(chuàng)設情境,抓住學生的求知欲,設計出新穎而且吸引力強的問題,以調起學生的胃口,再施以趣教,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收到教學的高效益。

  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因素,進行趣教,激發(fā)興趣。從人的生理機制看,趣味能使人的神經系統(tǒng)產生優(yōu)勢的興奮中心,使人的精神和思維進入佳境?紤]到學生所固有的好奇心、爭勝心,要正確剖析數學問題中的趣因子,來領悟數學知識的美妙,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如講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時,未知數的設法、相等關系的確定會困擾學生的正確思維,使學生感到困難,此時可貼近生活選擇學生較熟悉且有趣的事例:一群小孩分蘋果,如果每人分5個則剩下一個,如果每人分6個則差1個,問有多少小孩多少蘋果?學生置身于分蘋果的活動中,可引導學生分析題目中兩個“如果”對應的關系,從而設出有x個人、y個蘋果得到方程組,使學生感受到客觀世界中、現實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問題感到親切自然,增加學好用好方程組來解實際問題的樂趣。在此基礎上,可結合此題,滲透類比、比較的數學思想,采用變式訓練的方法,讓學生收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良好效果。以上題目可變?yōu)椋耗嘲鄬W生外出旅游要住宿,如果每間房住4人,則有11人住不下;如果每間房住6人,則差5人才住滿。問有多少學生多少間房?同時還可提出新的要求,利用題目再改成行程問題、工作問題的題目。創(chuàng)設這樣的變式訓練情境,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全身進入“角色”,思維活躍,興趣濃厚,爭相發(fā)言,效果良好,達到了學一題會一類題的目的,思維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有所提高。

  除了趣味性強、內容新活的問題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外,好的解題思路、解題方法的引導分析與探索同樣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啟迪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初一學生對求代數式的值感到枯燥無味,可給學生一點興奮劑,給出題目:

  已知:3x+2y+4z=23;

  2x+3y+z=12;

  求x+y+z的值。

  初學時學生不一定會求,可引導學生合作討論,找出條件式與結論式的基本特征和相互聯系,通過把兩條件式相加得到5x+5y+5z=35得到x+y+z=7。這時學生會在解題方法的體驗中愉悅情感,感受成功的喜悅。此時再組織學生進入到具體問題中:小王去超市買3件甲種物品、2件乙種物品、4件丙種物品共付款23元,如果買2件甲種物品、3件乙種物品、1件丙種物品應付款12元,問買甲、乙、丙三種物品各1件需付多少錢?稍加變式改編為:小王買3件甲種物品,2件乙種物品,4件丙種物品共花9元,那么買2件甲種物品,3件丙種物品應付多少錢?這時學生大徹大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方法、訓練了思維,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總之,新鮮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趣味性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教學中注意抓住問題的“新”、“活”之處,設置問題注意它的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結合,分析問題力求有新意,解決問題做到思路新穎、方法靈活,不重復自己,不描摹別人,敢于標新立異、想人所未想,對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會大有好處。

  二、趣教的關鍵在教師

  實施趣教的重點應落在“趣”字上。教師要想把課上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就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圍繞“趣”字設置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從問題的提出到分析,最后到解決,體現“趣”“新”“活”。要在概念的引入、公式的推演、規(guī)律的發(fā)現中去揭示數學的美妙,在解題過程中注意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和心靈的溝通,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輔之以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得到認識上的滿足、精神上的享受,從而使學生感到輕松和諧、有滋有味、入情入境。這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把握數學、精通數學,還要與相關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同時注重語言技巧的錘煉,做到動情之處讓人蕩氣回腸、詼諧之處讓人捧腹開懷、豪邁之處讓人信心百倍。教師進入到“角色”之中讓學生的情感和思維隨之波瀾起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把相關的數學知識通過音像播放出來,更能達到激發(fā)情趣的目的,例如學習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時,對應元素在屏幕上“動”顯出來,學生興致高,學得好,掌握得牢。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只要時刻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高,學習效果就好。這就要求教師要聯系教學內容,結合具體實例,做到“識趣”,即找出問題中現實中的趣味點;“引趣”,把帶“趣味”性的問題、方法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參與學習討論。適時“激趣”,這是目的,通過激發(fā)興趣,激活教學活動,以趣促學,收到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益。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作者:吳周成



相關鏈接>>

1、決戰(zhàn)2015高考數學之四月深化復習(學生版)

2、全國各地2015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調研數學(理)試題匯總

3、2014-2015學年春初中數學備課資料精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631940.html

相關閱讀:2014年高考數學復習黃金戰(zhàn)略:利用考綱提高備考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