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如何復習,向來是老師學生都感到困惑的問題。單純的強化訓練,未免枯燥;一味的讀書背記,難免單調。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出歷史復習四步法,即史實史通史論史感。具體而言,即以章為一個復習單元,以訓練為主線,在老師的引導下,按照四個步驟,循序漸進,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形成系統(tǒng)的歷史時空觀,以達到融會貫通、熟練掌握的效果。下面筆者以高一上冊第四章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為例,運用四步法進行系統(tǒng)復習。
復習課導入同樣重要,老師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習的欲望。這節(jié)課筆者以一段高度概括、精練抒情的獨白總領全章:這是黎明前的黑暗,這是彷徨后的抉擇。正義與邪惡,進步與倒退,民主與獨裁,共和與復辟,愛國與賣國,進行著空前激烈的生死較量。一次次驚心動魄的政治斗爭,一場場春雷滾滾的愛國運動,歷史發(fā)生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新轉折。這樣導入新穎生動,便于引領學生有興趣、有目的地復習。
然后,老師按照四步法,引導學生系統(tǒng)復習。
第一步:史實即知識整合
即梳理主要大事,歸納歷史線索,理清基本的歷史事實,概括階段特征。
指導學生迅速瀏覽翻檢,列舉出本章的主要大事,歸納出歷史線索
兩條歷史線索:
1.政治:為民主共和而進行的政治斗爭
2.經濟:為實業(yè)救國而展開的經濟活動
階段特征:
1.政治上:袁世凱賣國罔民獨裁統(tǒng)治和軍閥割據混戰(zhàn);
孫中山為維護民主共和進行不懈的斗爭。
2.經濟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獲得短暫春天。
3.思想上:尊孔復古逆流泛濫;新文化運動興起。
例題:表明袁世凱已將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破壞殆盡、中華民國名存實亡的事件是:
a.鎮(zhèn)壓二次革命,就任正式大總統(tǒng)b.頒布《中華民國約法》
c.解散國民黨和國會d.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
該題要求學生對史實的掌握要準確,要弄清題意,不要誤以為d項。答案:c
例題:下列關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社會歷史特點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
b.中外民族矛盾和國內階級矛盾趨于合流
c.資產階級運動由改革向革命轉變
d.資產階級維新派在革命失敗后轉向革命
該題要求學生能概括這一階段的歷史特征,維新派后來轉化為立憲派,排除錯誤選項。答案:d
例題:下列與袁世凱復辟帝制無關的是:
a.梁啟超發(fā)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b.孫中山發(fā)表《討袁宣言》c.蔡鍔等人在云南發(fā)動起d.孫中山發(fā)表《第二次討袁宣言》
這道題考查較細,要引導學生認真看書,袁世凱一度被迫放棄帝制,但仍賴在大總統(tǒng)寶座上不下來。答案:d
總之,歷史復習的第一步,要求學生對基本史實和階段特征的掌握必須準確、全面,要建構清晰完整的歷史體系。
第二步:史通即聯(lián)系比較
聯(lián)系比較,觸類旁通,古今中外融會貫通,形成立體思維。
問題設計:概括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發(fā)展的歷程及影響。
這個問題就要求學生不能拘泥于本章的內容,而要以本章知識為出發(fā)點,前后聯(lián)系,能力遷移。中國資本主義產生和發(fā)展截止本章共有四個階段,散見課本四個不同的章節(jié),復習時要善于梳理概括。
答案要點:
1、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產生了早期的維新派,兩大階級誕生。(無產階級、資產階級)
2、初步發(fā)展: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3、比較迅速的發(fā)展: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有了比較迅速的發(fā)展。為辛亥革命的爆發(fā)奠定了物質基礎。
4、進一步發(fā)展:一戰(zhàn)期間,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出現(xiàn)了短暫的春天。
例題: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的相同點有:
①孫中山號召或領導②都是武裝斗爭③矛頭都指向北洋軍閥④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這道題是典型的比較題,第④項指的是其終極結果,不是指直接結果;而辛亥革命矛頭顯然不是指向北洋軍閥。答案:b
例題:下列史實與張謇有的是:
①民族資產階級上層代表②提倡引進外資③一戰(zhàn)期間,事業(yè)達到高峰④其政治傾向與革命派對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該題需要前后聯(lián)系,把有關張謇政治經濟活動梳理在一起。學生容易忽視張謇的政治立場。答案:d
歷史復習的第二步顯然比第一步要求要高,要放寬歷史視野,善于縱橫聯(lián)系,這就要求歷史復習不能只拘泥于某一節(jié)、某一事,要有通概的眼光,要能舉一反三。
第三步:史論即史論結合。即運用所掌握的一些理論,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評價,對歷史現(xiàn)象進行探索質疑,科學分析歷史的因果關系,使歷史學習上升到較高理論層面。
例題:梁啟超發(fā)表文章反對袁世凱稱帝,說明了:
a.袁世凱的中華帝國是封建專制性質的政權
b.梁啟超已由立憲派轉化為共和派
c.袁世凱曾出賣維新派d.袁世凱復辟帝制不得人心
這個問題要運用歷史發(fā)展觀,把握歷史發(fā)展的趨勢,袁世凱復辟帝制,倒行逆施,眾叛親離。答案:d
例題: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和實業(yè)救國兩大思潮在實踐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殘余勢力強大b.人民群眾沒有發(fā)動起來
c.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d.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
這道題理論要求比較高,要理解經濟決定政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一基本的唯物主義觀點。答案:d
例題:民族工業(yè)短暫春天的結果是:
a.使中國經濟結構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b.抵制了帝國主義的經濟擴張c.削弱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基礎d.為民主革命新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這道題同上題理論一樣,只是因果倒置。答案:d
例題: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在民國勢力范圍內之人民,所有一切私產,均應歸人民享有《內務部通飭保護人民財產令》
材料二:人民有保有財產及營業(yè)之自由《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材料三:今茲共和政體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運會,建設我新社會,以競勝爭存,而所謂產業(yè)革命者,今也其時矣!《工業(yè)建設會趣旨》
回答:以上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其影響是什么?
這道材料題,要善于運用政治和經濟關系的理論,去分析文獻資料。經濟決定政治,但政治對經濟有巨大的反作用力。資本主義政治是要為資本主義經濟服務的,要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掃清障礙。
參考答案:南京臨時政府保護私有財產,獎勵發(fā)展實業(yè),大力發(fā)展私人資本主義,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民族資產階級政治地位的提高,激發(fā)了他們投資近代工業(yè)的熱情,形成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新熱潮,民族工業(yè)出現(xiàn)短暫春天。
歷史科《考試說明》列出的能力要求4項10條中,明確提出史論結合,這就要求歷史闡釋時要論從史出,立論鮮明,要把基本的理論觀點溶入對歷史事實的分析評價之中,既不能把理論像標簽樣貼在史事上,也不能理論加史事搞成拼盤狀。
第四步:史感感受歷史。學生通過系統(tǒng)的歷史學習和復習,感受歷史,走進歷史,體驗歷史。史感更多的是體現(xiàn)出史學的功能,從歷史中認識現(xiàn)實,增強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從歷史的成敗得失,縱橫比較中,獲得歷史的啟迪,以此指導生活,引領人生。
例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在中國近代前期的兩次短暫發(fā)展,充分說明:
①實業(yè)救國和民主共和兩大思潮已深入人心②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具有頑強的生命力③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是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最大障礙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環(huán)境中,民族工業(yè)發(fā)展艱難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這道題就要求從歷史學習中,感悟歷史,從資本主義艱難發(fā)展的歷程中獲取某些歷史啟迪。答案:d
問題設計:
關于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的中國政局,史學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光明因素是主要的,黑暗因素是次要的;另一種觀點認為黑暗因素是主要的,光明因素是次要的。你同意以上哪一種觀點?請結合史實論證你同意那種觀點。
這樣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充分討論,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據,均無不可。
如學生提出,北洋軍閥統(tǒng)治并非一團漆黑,袁世凱也并非一無是處,清王朝畢竟是他親手葬送的,而且他也重視經濟發(fā)展,客觀上他統(tǒng)治時期經濟文化都有很大的發(fā)展,而且,他所創(chuàng)建的北洋軍閥對后來中國近代軍隊建設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鑒。尤其是其統(tǒng)治時期,以卓越的能力,很快穩(wěn)定了中國政局,結束紛爭,對人民百姓總是有好處的,他一死,北洋軍閥群龍無首,割據混戰(zhàn),生靈涂炭,一比較,可以看出袁世凱的統(tǒng)治時期社會相對穩(wěn)定的何等重要的。也有學生講,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政治是黑暗的而思想卻有光明的一面。這說明,學生的思維很開闊,善于運用辨證思維,進行合乎情理的評判。
這一步,更多的是要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通過研討,解決問題。
歷史復習四步法是復習時大致的四個步驟,這四步之間是互相關聯(lián)的,不要割裂開來,要互相滲透,互相聯(lián)系。史實是前提,是基礎。主要是掌握記憶的方法,提高歸納、概括的能力,復習時要求準確全面。史通、史論是核心,是關鍵,突出體現(xiàn)出歷史系統(tǒng)復習要求,要善于聯(lián)系比較,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尤其要善于運用歷史思維和科學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復習時要求深刻系統(tǒng)。史感是歷史學習、復習的終極目的,是逐漸形成的過程,突出體現(xiàn)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總之,歷史學習、復習中有意識形成這四個步驟,會提高學習效率,發(fā)展學科能力,增加學習歷史的樂趣.
下面的一個問題是要求把四步結合在一起去復習、去思考。
主要問題設計:
從中華民國成立到五四運動前,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維護民主共和進行了哪些斗爭?結果如何?導致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這種結局說明了什么?
這個問題體現(xiàn)出該章的重點內容。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失敗后,一方面為捍衛(wèi)民主共和進行不懈的奮斗,一方面他未能找到正確的出路,屢遭失敗。前兩問是屬于史實史通,要求把相關的歷史事實進行整合、概括,在比較中明確最終結果。第3問要運用正確的理論分析造成這種失敗結果的內外原因。第4問屬于史感,從歷史的成敗得失中得出重要的歷史結論,感悟到資產階級民主共和的道路不符合中國的國情。
答案要點:(1)斗爭:頒布《臨時約法》;同袁世凱的專制獨裁和復辟帝制的活動進行斗爭,發(fā)動二次革命,倡導護國運動;反對張勛復辟;掀起護法運動,反對段祺瑞的獨裁統(tǒng)治。
(2)結果:斗爭屢遭挫折,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3)根本原因: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xié);不能發(fā)動人民群眾,沒有找到中國的正確道路。
(4)說明:資產階級民主共和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是行不通的。
歷史四步復習法畢竟是針對考試、高考的,因此歷史訓練要成為復習的主線。
教學反思:
準備復習第四章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這一章時,我感覺很困惑,這一章雖只有兩節(jié)內容(除去第二節(jié)自讀課文),但是知識零碎,頭緒繁雜,因此,要使學生系統(tǒng)的掌握本章知識,就必須找到一種切實可行的復習方法。
總觀本章可以概括為兩部分:政治上是袁世凱的獨裁統(tǒng)治及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反對袁世凱的獨裁統(tǒng)治而進行的一系列斗爭;經濟上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迎來了短暫的春天。復習時根據高中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guī)律,我們創(chuàng)設歷史復習四步法,引導學生自主復習。并且圍繞這兩個重要的線索,我們精心設計了一些問題層層展開指導復習。實踐證明,這種復習方法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通過這節(jié)課,我感覺到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提問,學會解決問題,形成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和主動探求知識的欲望,并能在學習中不斷去體驗著成功,享受著創(chuàng)造勞動的喜悅。
新的《歷史課程標準》課程的基本理念中規(guī)定,歷史教學要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yǎng)探究歷史學習問題的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我們探索歷史復習四步法,也算是對新課改新理念的初步實踐。
要學好高中歷史,還需要一定歷史理論的學習。高中歷史比初中歷史的難度提高了一個層次,注重歷史的前因后果,加強了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而在這其中就蘊藏著歷史理論。
很多同學認為歷史學習只是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談史色變”。其實是沒有理解歷史學科的特點,沒能掌握歷史學習方法。愛因斯坦說過:“成功就是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只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采取正確的學習方法,歷史學習一定會事半功倍。那么如何學好高中歷史?其實,學好歷史課跟干好任何事情一樣,都有一個方法問題。學好歷史關鍵在于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最后,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也很有幫助。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也可讀一讀像《歷史學習》這樣的雜志,了解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解題很有幫助。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