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愛萍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表現(xiàn)!边@告訴我們,寫作能力不僅是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體現(xiàn),也是情感觀、態(tài)度觀、價值觀的體現(xiàn),它是一種綜合體現(xiàn)。因此,發(fā)展學生的寫作能力,不能就寫作論寫作,而應既要立足于大語文教育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又要遵循寫作教學的規(guī)律,使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寫作能力的發(fā)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長期以來,許多教師在閱讀與寫作中花費了很大精力,卻收效甚微。這是什么原因呢?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下筆如有神”,前提是“讀書破萬卷”。這充分說明,只有多積累寫作素材,學生才不會感到作文難。那么,素材是如何積累的呢?主要途徑就是閱讀。那么,如何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呢?
首先,以閱讀文本為寫作素材,在閱讀中積累
學生在寫作時覺得沒什么內(nèi)容可寫,除了因為缺乏生活經(jīng)驗、閱歷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閱讀面窄,知識貧乏,占有的寫作資料少。目前,入選教材的范文總體上說都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這就為在教學中穿插作文教學,幫助學生積累寫作資料提供了有利條件。
例如,我把毛澤東的《別了,司徒雷登》、吳晗的《談骨氣》、魯迅的《〈吶喊〉自序》、陶鑄的《崇高的理想》等課文中關(guān)于愛國主義方面的名言佳句介紹給學生。又如,我將《廉頗藺相如列傳》《荊軻刺秦王》中廉頗、藺相如、荊軻等歷史人物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頌揚或批判。這樣就為學生寫愛國主義題材的作文提供了材料。
同時,教學時我非常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靈活運用范文中所提供的寫作材料。例如,《崇高的理想》中提到許多歷史人物,寫作時學生既可以從愛國主義、民族氣節(jié)等方面去運用,又可以從談理想、談抱負等方面加以借鑒。學生占有了這些資料后,在后來的《心中時刻裝著祖國》《祖國在我心中重千斤》《為振興中華而拼搏》《崇高的理想是力量的源泉》等作文中較好地活用了從范文中獲得的資料,同時又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了發(fā)揮,極大地豐富了作文內(nèi)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題思想。
利用講讀課向?qū)W生有意識地提供作文材料,既提高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又開發(fā)了學生的智力,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語文和寫作的興趣,更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
其次,以文本為范文,引領(lǐng)學生從文本中發(fā)現(xiàn)寫作的方法與技巧
教師經(jīng)常是從鑒賞的角度向?qū)W生介紹優(yōu)秀作品的寫作特色。教學中,常是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云里霧里。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教師應把講解范文的寫作特色與引導學習和運用范文的寫作技巧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從范文的寫作技巧中吸取寫作經(jīng)驗,逐步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
例如,《背影》《最后一課》《荷花淀》《藥》等課文中人物的細節(jié)描寫是作品的一個重要特色。我在講解這些作品的寫作特色時,密切結(jié)合學生描寫人物過于籠統(tǒng)的情況,引導學生歸納文本細節(jié)描寫成功的關(guān)鍵因素:一是重在錘煉詞語。在細節(jié)描寫中要精心選擇恰當?shù)脑~語,以期以少勝多,乃至一字傳神;二是以小見大。選擇細節(jié)的時候要從細微處著手,從大處著眼,讓細節(jié)反映人物的思想狀況,力求使細節(jié)具有深刻意義。
例如,《背影》中朱自清通過對父親衣著、走路姿態(tài)、攀爬動作等方面的細節(jié)描寫,著力刻畫了父親沉重、蹣跚、艱難、努力的背影,是作者心靈深處難以忘卻的“背影”。父親多么關(guān)心愛護兒子,兒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親,而這父子深情就是通過這一系列的細節(jié)描寫含蓄地表達出來的。這些連續(xù)的動作細節(jié)描寫之所以出色,關(guān)鍵在于運用了一連串恰當?shù)膭釉~,以及用來修飾動詞的狀語。習作中,學生對動詞的運用比較重視,但時常忽視對修飾語即狀語的運用。教學中,教師指出這兩點后,引導學生進行人物細節(jié)描寫的單項訓練,要求通過對人物的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親人或朋友對自己的深情。這不但可加深學生對作品中細節(jié)描寫的理解,也能使他們初步掌握一些描寫人物細節(jié)的實際本領(lǐng)。例如,陳思進在《守候母愛》一文中這樣寫道:“等了半晌,車子還是遲遲不肯來,我開始心急地東張西望。驀然,街對面一個熟悉的身影映入我的眼簾——媽媽正默默地注視著我。我心頭一暖,朝她揮揮手,讓她別等了,可她卻對我笑了笑,還是站在那兒‘守’著我。終于,車子來了。我上了車,擠過人群,透過車窗向她招手。只見她伸長脖子,踮起腳尖,挨個兒尋找著我,當目光定格在我身上時才露出放心的笑。車子啟動了,媽媽的笑容越來越模糊了。漸漸地,我只能隱約地看見她的身影佇立在街頭。我的心頭一熱,眼睛模糊了,媽媽那關(guān)切的目光卻越來越清晰……”
此外,教學時教師還可以根據(jù)一些范文的寫作特色,指導學生學習和運用在敘述中進行插敘,采擷詩詞,運用典故、故事、傳說等寫作手法,這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第三,在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活寫作靈感
創(chuàng)造需要靈感,學生的創(chuàng)作也需要靈感,如何激活學生寫作的靈感呢?這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先創(chuàng)設(shè)情境,把學生置于作者所描繪的某種情境中,讓學生變成文中的主人公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特別是在一些遠離學生生活的文學作品的教學中(如古文、詩歌),教師不妨讓學生“放馬奔跑”,大膽聯(lián)想和想象,讓學生通過對文學作品的感性認識進行加工改造,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在此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出“新事物”。
例如,教學泰戈爾的《金色花》時,當學生的心靈為母愛所深深震撼時,我讓他們即興寫一首詩,獻給深愛自己的親人。學生王笑安當即寫下:“假如我變成一只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又落在花朵上,揮動著翅膀,向你打招呼,媽媽,你會認得我嗎?
你要是左顧右盼,尋找我的身影,那么,我就會偷偷地笑,再揮揮翅膀,在你身邊轉(zhuǎn)兩圈,然后輕輕落在你的手上、肩上、頭上,看著你。當你把目光轉(zhuǎn)向我,我又會揮揮翅膀,為你跳一支舞。
我喜歡聞著你身上特有的氣息,靜靜陪著你,讓你因有我的存在而感到輕松、愉悅。我也愿在花叢中靜候你的到來,默默為你舞蹈。我希望在你的眼睛里看到我。但是,或許你不知道那會是我。
夜幕降臨后,我又落在你的眼前,讓你陪著我,可我不愿告訴你這一天我都在哪兒。”
第四,閱讀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自我鑒賞作文的能力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在閱讀過程中,如果學生能從語法、修辭和邏輯三個方面去鑒賞別人的作品,然后對比自己的作文,提出一些新的看法或要求,那無疑是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飛躍。學生只有通過鑒賞名家名篇中規(guī)范、生動、嚴密的語言來糾正自己的語病,豐富自己的詞匯,才能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為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快速作文提供保障。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币搿跋鹿P如有神”,前提是“讀書破萬卷”。這充分說明,只有多積累寫作素材,學生才不會感到作文難。那么,素材是如何積累的呢?主要途徑就是閱讀。那么,如何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呢?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