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由概念與命題等內容組成的知識體系。它是一門以抽象思維為主的學科,而概念又是這種思維的語言。因此概念是中學數學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內容,是基礎知識的核心,正確理解概念是學好數學的基礎,學好概念是學好數學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許多學生數學之所以差,概念不清往往是最直接的原因,因此抓好概念教學對于提高中學數學教學質量有根本性意義的一環(huán)。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充分考慮到這一因素,抓住概念教學的契機,借以提高大多數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同時,數學素養(yǎng)的提高也會為學生的各項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提供了有利條件以及必要保障。從平常數學概念的教學實際來看,學生往往會出現兩種傾向,其一是有的學生認為基本概念單調乏味,不去重視它,不求甚解,導致概念認識和理解模糊;其二是有的學生對基本概念雖然重視但只是死記硬背,而不去真正透徹理解,只有機械的、零碎的認識。
注重概念的本源,概念產生的基礎。每一個概念的產生都有豐富的知識背景,舍棄這些背景,直接拋給學生一連串的概念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司空見慣的做法,這種做法常常使學生感到茫然,丟掉了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的極好機會。由于概念本身具有的嚴密性、抽象性和明確規(guī)定性,傳統(tǒng)教學中往往比較重視培養(yǎng)思維的邏輯性和精確性,在方式上以“告訴”為主讓學生“占有”新概念,置學生于被動地位,使思維呈依賴,這不利于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皩W習最好的途徑是自己去發(fā)現”。
針對概念的特點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對不同概念的教學,在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上下工夫。新知識的概念是學生初次接觸或較難理解的,所以在教學時應先列舉大量具體的例子,從學生實際經驗的肯定例證中,歸納出這一類事物的特征,并與已有的概念加以區(qū)別和聯系,形成對這一特性的一種陳述性的定義,這就是形成一種概念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同時要做到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概念相互聯系、作用,從而領會新概念的本質屬性,獲得新概念,這就是概念的同化。
通過對實例的歸納和辨析對新問題的特性形成陳述性的理解,繼而與原有的知識結構相互聯系,完成概念形成的兩個可采用的步驟。一是依據數學概念的形成。二是數學概念是從一些具有相同屬性的事物或現象中抽象出來的,這些本質屬性就是這一概念的內涵,滿足這些內涵的全部對象就是這個概念的外延。根據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對類比、遷移提出的新概念,需與問題情景中的巳知概念比較,弄清與原概念的共性、與已經知概念的異性。
山東高密市第一中學 張春曉
來源: 發(fā)展導報(太原)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