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并非全部:癌癥研究的常見誤解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近幾年,全球范圍內確診的癌癥患者越來越多,但是因此死亡的人卻越來越少。少數癌癥甚至可以以簡單的方法發(fā)現和預防。也許從我們的生活經驗來看,今天癌癥病發(fā)率看似增加,但是這是因為醫(yī)療診斷技術進步還是一種普遍的人體生理學現象呢?

和其他疾病不同,癌癥是幾百種病的總稱。其治愈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它們每種都不同。很少有哪兩種癌癥有完全相同的作用和病發(fā)機理。這也是60年來人們依然沒有攻克它的原因。

考慮到癌癥如此復雜,對癌癥治療應該指什么呢?是降低致死率還是預防疾病發(fā)生?現代醫(yī)學認為后者是不可能的。因為癌癥是自發(fā)生物性疾病,和人體生長進化一樣自然。就像有的人生來就患有癌癥一樣,要怎么預防呢?對正常人而言,當然可以想辦法降低患病的幾率,但是不能消除;從癌癥的復雜性來看,前者一樣不能完全實現。對于癌癥的研究者和患者而言,現在所能做的應當是降低死亡率和癌癥帶來的傷痛。

然而今天不少研究機構和項目都打著“治愈癌癥”的旗號,以尋找一種完全治愈的方法作為目標。這在根本上其實是有錯誤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近日“登月精神”的公開演講上,承諾美國科研機構致力于完全的解決癌癥問題,其實是對大眾的嚴重誤導。對于患者而言,就更不要聽信哪種方法可以對所有種類的癌癥有作用。如果你聽說了某種特效藥物受人追捧,有治愈癌癥的神奇效果,那你首先應該看它針對的是什么癌癥。這個原則,即便對中醫(yī)和理療也是有效的。

因此臨床的癌癥診斷治療和學術的癌癥研究都應該有一個更為清晰的目標,以病人自身為導向更為人性化的指定治療方案。考慮到現在病人的生活質量被認為和護理的質量等同,因此盡可能的提升病人的存活率,最優(yōu)化生活質量才是臨床治療中該做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798265.html

相關閱讀:北京確診首例人感染H7N9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