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性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一、學生參與,讓課堂"活"起來

在現(xiàn)階段課程改革的浪潮下,教學越來越強調(diào)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作用。如若課堂沒有學生的參與,可想而知,這節(jié)課就會變成教師的填鴨式的教學,顯然會索然無味。因此,只有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才能使課堂真正意義上地"活"起來。

1.分組教學

應我區(qū)課改的浪潮,我校也采用分組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與學生學習小組探究學習相結(jié)合。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是在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習行為,學生獨立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意識和良好學習品質(zhì)的一種方式;合作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參與意識、集體觀念的一種學習方式,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提高思維品質(zhì)的一種途徑。在合作學習中,由于有多個學生的積極參與,因而擴大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空間,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只有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才能使個體與群體的學習效果向更高層次發(fā)展。例如在歷史導學案中,教師將設計的問題分組討論,然后展示,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參與熱情

學習興趣是學生在心理上對學習活動產(chǎn)生愛好、追求和向往的傾向,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直接動力。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只有對歷史課教學具有濃厚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否則,就很困難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向?qū)W生介紹富有教育意義的歷史故事、中國歷史等,通過興趣的誘導、激發(fā)、升華,能使學生形成學好歷史的動機,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熱情。

二、教師引導,畫上"點睛"的一筆

教學活動當然也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如若一節(jié)課只是學生參與,而少了教師的配合,學生很可能會誤入歧途。所以,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只有真正參與,才能使課堂真正得到升華。換言之,教師的引導,也是保證學生參與的前提。

根據(jù)中學歷史的學科性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鼓勵性教學、體驗角色等方式來營造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意識。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也保證了該節(jié)課的知識與學術性,可謂兩全其美。

總之,讓學生參與課堂需要學生與教師的共同努力,教師要時刻注意給學生參與的機會,而學生也要時刻尋找參與的機會,體現(xiàn)自己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913094.html

相關閱讀:高中學習:做練習的正確方法和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