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行為習慣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會自覺模仿教師的做事方式、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從自身做起踐行“愛的教育”,讓學生切身感覺到“愛”是生物學習的不可或缺的元素。比如,在學習“魚不同鰭的作用”時,教師要做演示實驗,并讓學生親自通過實驗感受。教師在做演示實驗時,首先將一條魚放進魚缸中,放魚的同時,教師要向?qū)W生解釋:我們要連同水一起倒入,切不可直接用手活用器物撈魚,導致魚鱗脫落,對魚造成傷害。在對魚鰭進行捆綁時,教師要解釋說:我們既要做到將魚鰭結(jié)實地捆綁在軀干上,又要盡量不碰掉魚鱗。讓學生觀察被幫助魚鱗的魚的游動時,一方面引導學生觀察、總結(jié)不同魚鰭在游動過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被綁住魚鰭的魚在游動時是多么的吃力和不自主,告誡學生不能隨意傷害這些水中的精靈,不能人為去增加它們的痛苦。學生會帶教師的一些“愛”的理念提出質(zhì)疑,教師要給出合理的解答。比如,學生會提出:豬、牛、羊、雞、鴨、魚等,是人們不可缺少的食物,我們難道因為要愛護它們而不吃嗎?那么,那些養(yǎng)殖戶怎么辦,那些商販怎么辦?教師要向?qū)W生解釋:我們不是不可以殺畜禽和魚類,也不是不可以吃它們。而是,在它們活著的時候愛護他們,屠宰的時候不虐殺,減少它們的痛苦,不在未成年人面前屠殺。讓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愛護動物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踐行在人們的每一項生活活動中。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和生物之間的關(guān)系,讓學生明白任何人不能以科學實驗、人類生存需要、個人興趣愛好等借口隨意地破壞自然和傷害動物。比如,某些個人和機構(gòu)以科學實驗為由,捕獵珍稀動物;目前社會上一些盲目追求發(fā)展而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行為;為了商業(yè)利益和個人好惡隨意引進物種和拋棄寵物的現(xiàn)象等等。引導學生將個人行為與所學知識聯(lián)系來,將“愛的教育”落到實處?傊,在時光流轉(zhuǎn)到21世紀的今天,教育的外延在不斷擴大,從傳統(tǒng)的傳播知識擴展到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從提高學生能力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在生物教學中落實“愛的教育”,既是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也是生物素質(zhì)教育具體落實的體現(xiàn)。教師要善于接受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實現(xiàn)教學的新突破,在傳播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人文思想的滲透,促使我們的生物教學進入嶄新的一頁,培養(yǎng)出既有知識又有修養(yǎng)和愛心的高素質(zhì)人才。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