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愛就是自己愛護自己。只有自己愛護自己,才能有效地愛護別人,別人也才會愛護自己。 自愛的基礎是自信。在自己擁有的東西之中,凡是有能力給我們樂趣、提升或其他價值的,我們都會愛護它。給我們價值越大的,我們越加愛護它;沒有價值的,我們就會把它丟在一旁,破爛了或者失去了也不在乎。 既然給我們價值越大的我們越加愛護,在每一個人的人生中,沒有比他本人更值得他愛護的了。為什么在今天的社會中,這么多人,尤其是年輕的一輩,不好好地愛護自己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從以下數(shù)點中看到; 。敝袊说膫鹘y(tǒng)觀念中,很注重個人修養(yǎng),其中"謙虛"是很重要的一點。"謙虛"本身沒有問題,但錯誤地以為必須降低自己才能顯出對別人的尊崇,卻漸漸地成為一般人對"謙虛"的定義。其實,妄自菲薄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連自己都否定自己的價值,又怎樣祈望別人肯定自己呢? 2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往往習慣用恐懼、羞愧感和犯罪感去推動孩子做或不做某些事。這樣容易使孩子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能力不足、不能控制情況、沒有做正常人的資格等,因而沒有自信。 3我們也常常教人不要自私,要多為他人設想,為別人做點事。這是很好的教誨?墒,加上前面兩點所產(chǎn)生的效果,一個人的潛意識往往認為必須犧牲自己才能成全別人。我們的社會更愛表揚這類人,認為這才是良好的模范。 其實,一個必須犧牲自己才能幫助別人的人,力量極為有限,往往幫了別人自己也要別人幫了。反之,一個懂得愛護的人,會在自己不傷元氣的情況下幫人,為的是使自己有能力再幫更多的人,同時自己還可繼續(xù)成長、壯大。 老是盲目歌頌烈士,以他為模范,到頭來,所有有心有力的人都死了,革命怎會成功?懂得保護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才能保證有成功的一天,否則,極其量只會成為"有風度的失敗者"而已。 4傳統(tǒng)上,家長很想小孩"聽話",多聽話便會少用腦,更會養(yǎng)成依賴的心態(tài),也會造成孩子缺乏自信。 我們可以用以下的練習去提升自愛。 第一步: 選出一件自己十分心愛的東西,然后寫下自己如何對待它(怎樣做,希望它會怎樣),至少5點。 第二步: 寫出如何可以把上面所寫的行為和動機實施在本人身上。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