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
-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記憶資訊
|
提高記憶力
|
增強(qiáng)記憶力
|
右腦記憶方法
|
右腦開發(fā)訓(xùn)練
|
手機(jī)版
記憶力訓(xùn)練
記憶法
記憶術(shù)
記憶宮殿
右腦開發(fā)
速讀訓(xùn)練
思維導(dǎo)圖
學(xué)習(xí)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學(xué)
注意力訓(xùn)練
超右腦
左右腦
最強(qiáng)大腦
全腦速讀
快速閱讀
思維模式
學(xué)習(xí)計劃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專業(yè)
吸引力法則
潛意識
催眠術(shù)
潛能開發(fā)
速讀教程
勵志名言
經(jīng)典語錄
電子課本
早教
幼教
幼兒
作文
詞語
句子
閱讀答案
文言文閱讀
詩詞閱讀
古詩文閱讀
記敘文
現(xiàn)代文
說明文
議論文
小學(xué)閱讀網(wǎng)
初中閱讀網(wǎng)
高中閱讀網(wǎng)
故事會
讀者
意林
青年文摘
詩詞大全
古詩名句
詩歌鑒賞
勵志故事
勵志文章
傷感文章
傷感故事
傷感散文
人生感悟
哲理故事
心靈雞湯
精品推薦:
逍遙右腦
>
閱讀答案網(wǎng)
>
古詩文閱讀
>
古詩歌中常用的草木類意象解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草木類
1、柳:
⊙惜別,留戀,祝愿。
古代
詩歌
中離情常常與柳相關(guān)合,以折柳表惜別,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間具有一種“同構(gòu)”的關(guān)系,柔弱的柳枝那搖擺不定的形體,能夠傳達(dá)出親友離
別時那種“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dá)依依惜別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別人對離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該詩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詞·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說的是今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鄉(xiāng)的感情呢?”
例2: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蛾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折柳贈別的習(xí)俗在唐時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dāng)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jīng)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
典故
的出處。故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別離”的
詩句
。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來表達(dá)別離的
傷感
之情。自灞橋折柳的故事產(chǎn)生以后,柳和離別已似乎有了某種必然的聯(lián)系。
例3: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4:周邦彥《蘭陵王·柳》:“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yīng)折柔條過千尺。
例5:《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柳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
歷史
文化積淀的產(chǎn)物,受到民族文化與民族心理的規(guī)定與制約,具有一定的約定俗成性。
★像“柳”這樣的意象,中國古典詩歌中還有許多。這些事物是在漫長的歷史進(jìn)程中中國文化賦予了某種特定內(nèi)涵的事物。如歲寒三友中的“松”,中國文化賦予它“堅韌挺拔”的性格,“竹”則賦予“剛正有節(jié)”的節(jié)操,“梅”則賦予它“傲霜斗雪”的風(fēng)骨,“水仙”則是“冰清玉潔”的象征,“杜鵑”則代表一種悲劇氛圍。鑒賞古代詩歌需要了解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內(nèi)涵。眾所周知,詩歌的創(chuàng)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
詩人
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jié)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xiàn)實
生活
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chuàng)造的結(jié)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詩人的聰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創(chuàng)造一個或一群新奇的“意象”,來含蓄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反之,讀者只有在領(lǐng)悟意象寓意的過程中,才能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領(lǐng)會詩歌的主旨,進(jìn)入詩歌的意境,感知詩人的情感。所以,詩歌的閱讀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
附:“楊柳”:傷別情懷
堤柳堆煙:能觸發(fā)往事如煙,常被用來抒發(fā)興亡之感。(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
2、梅花
梅花在嚴(yán)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到了唐宋時期,梅花已成為一種高潔人格的象征。歷覽前代
詩詞
,“梅花”意象中所表達(dá)之意主要有:
(1)引領(lǐng)眾芳,敢為天下先的勇氣。
例1: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zhì),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例2:毛澤東《卜算子 詠梅》“風(fēng)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2)凌寒不屈的頑強(qiáng)
例1:盧梅坡《雪梅》:“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可見,梅之傲骨,同時它還擔(dān)當(dāng)了春的使者。
例2:張謂《早梅》詩云:“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春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許渾《早梅》亦云:“素艷雪凝樹。”寒梅花發(fā),似玉如雪,“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例3:李商隱《十一月中旬至扶風(fēng)界見梅花》:“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贈遠(yuǎn)虛盈手,傷離適斷腸。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縱然青女要下霜來摧折梅花,但過早開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麗,足見其傲骨。
例4:楊億《少年游》的上片“江南節(jié)物,水昏云淡,飛雪滿前村。千尋翠嶺,一枝芳艷,迢遞寄歸人。”在雪里尋梅,從梅花處得到春的訊息。詩人以廣闊的江南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開放在雪中的梅花,不僅色白如雪,清峻高雅,還是春的使者,傳遞溫情的驛使!
(3)高潔脫俗的風(fēng)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魯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國真同梅樹一樣,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個樣子,一忽兒挺生一兩條新梢,又回復(fù)到繁花密綴,綠葉蔥蘢的景象了。”他還請人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發(fā)自己的高潔情操?梢姡坊ㄔ谥袊娜搜壑惺遣煌谄渌ɑ艿,它的高潔更是與眾不同。
例1:南朝鮑照的《梅花落》:“庭中有雜樹,偏為梅咨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落春風(fēng)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fēng),徒有霜華無霜質(zhì)’。”這里詩人筆下的梅是節(jié)操高尚的曠達(dá)賢士。通過對耐寒梅花與軟弱動搖雜樹的對比,表達(dá)了對節(jié)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dá)賢士的贊揚(yáng)。
例2:元代貫云石的《雙調(diào).清江引 詠梅(其一)》:“南枝夜來先破蕊,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戲。有時節(jié)暗香來夢里。”他筆下的梅花不招蜂惹蝶,孤高純潔。
例3:隋朝宮女侯夫人《春日看梅花(其二)》:“香清寒艷好,誰惜是天真。玉梅謝后陽和至,散與群芳自在春。”這“天真”二字既是詩人對梅花的高度評價,亦是詩人的自評。作者是孤芳自賞的佳人,同是天真,詩人與玉梅便是化而為一成高潔形象了。
例4: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滿庭芳》的結(jié)句:“難言處,良宵淡月,疏影尚風(fēng)流。”贊美了一種飽經(jīng)苦難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歲
人生
存在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例5: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例6: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zhì),言淺而意深。
從以上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歷代文人墨客對于梅花的高潔、孤芳自賞是肯定的,也是有其作為人生追求的價值所在的。
(4)隱者高士的象征
詩人在受挫時感到塵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遙哲學(xué)的影響,于是寄情于山林風(fēng)物,渴望清凈無爭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隱者高士的意象。
例1:張可久《越調(diào).天凈沙 魯卿庵中》:“青苔古木蕭蕭,蒼云秋水迢迢。紅葉山齋小小,有誰曾到?探梅人過溪橋。”詩人將我們帶入渺無人跡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氣爽,何來“探梅”之說,其實這“梅”便是如梅之高潔隱士——魯卿。以梅比隱者,隱者亦是梅。
例2:蕭德藻《古梅(其二)》:“百千年蘚著枯樹,三兩點春供老枝。絕壁笛聲那得到,只愁斜日凍蜂知。”作者筆下的古梅樹花極少,但還是怕被冬日黃昏的蜜蜂知道,淡泊寧靜的生活被破壞,借梅自詠,以明終隱著志。
例3:方岳《夢尋梅》:“野經(jīng)深藏隱者家,岸沙分路帶溪斜。馬蹄殘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黃葉擁籬埋藥草,青燈煨芋話桑麻。一生煙雨蓬茅底,不夢金貂侍玉華。”詩一開始就推出一個幽雅僻靜的背景,曲徑通陰者之家,這是詩人理想的生活。所謂“尋梅”,亦莫不是尋隱逸。
例4:周密《疏影梅影》中詞句:“記夢回,紙帳殘燈,瘦倚數(shù)枝清絕。”宋人制造梅花紙帳,隱士好用,燈已燒殘,正照紙帳上的幾枝梅花瘦影上。這樣的清幽生活也只堪隱者所享。
(5)清冷淡雅的美人
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龍城錄》中記載梅花傳說,隋開皇中趙師雄于寒冬時節(jié)在羅浮山中見一淡妝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僅因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態(tài),還因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例1:張雨《中呂.喜春來》:“泰定三年丙寅歲除夜玉山舟中賦: 江梅的的依茅舍,石瀨濺濺漱玉沙,瓦甌蓬底送年華。問暮鴉,何處阿戎家。”詩中“的的”二字形容梅花在暮色中仍顯得鮮明耀眼,把灰黃的茅舍也輝映得富有了神氣。“的”在古代亦指女子臉上裝飾的紅點,《釋名.釋首飾》云:“以丹注面曰的。”傅成《鏡賦》亦云:“點雙的以發(fā)姿。”可見,梅花如美人頰上的艷艷紅點,益發(fā)增添了梅花的美艷。
例2:張可久《黃鐘.人月圓 雪中游虎丘》中云:“梅花渾似真真面,留我倚闌干。”詩中“真真”指美女的容貌,見于《太平廣記.畫工》所載一張神畫上的美女,名叫真真。
例3:武元衡《贈道者》:“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妝入夢來。若到越溪逢越女,紅蓮池里白蓮開。”詩中“麻衣如雪”化用了《詩經(jīng).曹風(fēng).蜉蝣》中的
句子
,這里借用來描畫女子所穿的一身雪白衣裳。在形容了女子的衣著后,詩人又以高雅素潔的白梅來比擬女子的體態(tài)、風(fēng)韻,可謂傳神。
例4:蘇軾《定風(fēng)波 紅梅》:“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偶作小紅桃杏色,閑雅,尚余孤瘦雪霜姿。”這是詞的上片,開始便以擬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饒有情致。因“遲”開而與桃杏同放。梅花生就冰清玉潔之姿,怎合姹紫嫣紅之群?所以“喬裝改扮”,盡顯美姿豐神。
例5:姜夔《疏影》:“想佩環(huán),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寫王昭君的月夜歸魂,給梅花形象增添了血肉。“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化杜甫《佳人》詩:“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這位佳人,正是詩人理想中的藝術(shù)形象。(其實,本詞共五個典故,五位女性,此處僅以二者為例)
(6)傳遞情感與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為春之使的同時,也成了傳遞友情的工具。
例1:南朝陸凱《贈范曄》:“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折梅花寄贈友人,正是借以表達(dá)自己以梅花自許,亦一梅花許人,對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樣品格的贊賞;同時也含有對友人的慰藉之情,預(yù)示不久的將來春天也將到北方。自己對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雖遭嚴(yán)寒而不凋謝。頗有一種友情堅貞,與友為善的意味在其中。折梅代書亦是詩人高雅情操的表現(xiàn)。
例2:南朝民歌《西洲曲》:“憶梅下西洲,者梅寄江北。”
從此,“梅花使”便成了驛使的美稱,而“梅驛”成了驛所的雅稱;“梅花約”是指與好友的約會。
例3:王安石《梅花》:“驛使何時發(fā),憑君寄一枝。”《和史誠這謝送張明叔梅臺三種梅花》:“殷勤手折遙相贈,不欲花前獨舉觴。”繼承了這一意象,梅花成為傳達(dá)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后又逐漸代表一種情緒,詩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遠(yuǎn)方的朋友。
例4:蘇軾《次韻楊公濟(jì)奉議梅花》:“嶺北霜枝最多忍,忍寒留待使君來。”張舜民:“為嶺北客飄流遠(yuǎn),偷報東君信息回。香氣輕于新釀熟,襟懷重似故人來。舟中莫問無兼有,急急呼兒覓酒杯。”
也有抒發(fā)對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
例5:朱松《飲梅花下贈客》:“且當(dāng)醉倒此花前,猶勝相似寄愁絕。”
例6:朱熹《清江道中見梅》:“他年千里夢,誰與寄相思。”
例7:蘇軾《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霧,冰肌自有仙風(fēng)。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素面長嫌粉?,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都透露出悠悠相思的情操。
當(dāng)然,梅花還是人與人之間傳達(dá)祝福的媒介。
例8:《詩經(jīng).召南.?有梅》:“?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有梅,頃筐?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這里講的是“拋梅求婚”的故事。在古代,梅常被視為“媒合之果”!秱魇琛罚“梅媒聲同,故詩人見梅以起興。”例9:傳說李清照喪夫后有一上聯(lián):“獨梅隆冬遺孀戶”,后有一喪妻讀書人對曰:“杏林春暖第一家。”二人情投意合,成為終身伴侶。
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懷春。
例10: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
五瓣梅花形狀代表“梅開五福”,即“快樂、幸運、長壽、順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說:“初生為元,開花為亨,結(jié)子為利,成熟為貞。”喜鵲在梅花枝頭歡躍鳴叫的圖案,常被冠以“喜報早春”、“喜報春光”、“眉樣添喜”、“喜上眉梢”,取諧音或寓意。“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諧音。“竹梅雙喜”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語。
★梅花的地理習(xí)性與文化內(nèi)涵
(1)梅花傳說在江西大庾嶺上甚多,于是稱此嶺為梅嶺。古人認(rèn)為此嶺是南北的分界線,因有十月北雁南歸至此,不再過嶺的傳說。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2)楊億《少年游》:“千尋翠嶺,一枝芳艷,迢遞寄歸人。”此處“翠嶺”亦是指位于粵、贛交界處的梅嶺,據(jù)傳張九齡為相,令人開鑿新路,沿途植梅,故有是稱。
(3)于是,梅嶺人遠(yuǎn)在異鄉(xiāng)時若見到梅花便會勾起無限鄉(xiāng)愁、鄉(xiāng)思。朱松在《答林康民見和梅花詩》中便是如此。
(4)由于梅樹原產(chǎn)地廣泛,在西藏自治區(qū)、西南及長江中下游直至臺灣省均有野生梅花。因此便有了“民族融合”的象征。在辛亥革命時期,梅花的五福也象征了漢、滿、蒙、回、藏等五大民族的大團(tuán)結(jié)。
(5)梅花的耐旱力相當(dāng)強(qiáng),畏澇,喜日曬,忘蔭蔽。所以梅花永遠(yuǎn)站在高處,面向太陽,迎接光明!都t梅贊》便是因之而來。
(6)梅性耐瘠薄,對各種土壤有較強(qiáng)的適應(yīng)性,又特耐整形、修剪、抗根癌,不遭根線蟲的危害,喊少發(fā)生其他毀滅性的病蟲害,而花芽分化甚易。故梅成為長壽樹種,使人有鶴發(fā)童顏、枯木逢春之感。
3、菊花
⊙高尚、純潔、高潔、堅貞、堅強(qiáng)、頑強(qiáng)
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并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qiáng)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zhì),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zhì),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例1: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
例2: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dá)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例3:宋人鄭思肖《寒菊》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例4:宋人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例5:毛澤東《采桑子·重陽》里有“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個戰(zhàn)爭環(huán)境,“分外香”三個字凸現(xiàn)了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4松柏
⊙孤直、頑強(qiáng)、高潔
《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詩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例1:劉禹錫:“后來富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
例2:李山浦:“孤標(biāo)百尺雪中現(xiàn),長嘯一聲風(fēng)里聞。桃李謗她真是佞,藤蘿攀爾亦非群。”
例3: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xué)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quán)貴,李白寫詩規(guī)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
例4: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zhì)。
例5:陳毅: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5蓮
⊙愛情
由于“蓮”與“憐”音同,所以
古詩
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dá)愛情。
例1: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guān),采用諧音雙關(guān)的修辭,表達(dá)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例2: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guān)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6梧桐
⊙凄涼、悲傷
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征。中國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結(jié),四季之中,秋天萬物凋零,最易觸發(fā)人的悲涼情緒,而梧桐樹是典型的落葉喬木,“望秋先殞”,所謂“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所以,用梧桐來寫悲秋,就成為古人常用的手法。
例1: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詩歌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托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
例2:白居易《長恨歌》:“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葉上,好不令人凄苦。
例3:李煜《相見歡》:“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例4: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例5:元人徐再思《雙調(diào)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
例6: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7草:
⊙生命力強(qiáng) 生生不息 希望 荒涼 偏僻 離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1)芳草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喻離恨。
例1:《楚辭·招隱土》:“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歸,不免引起思婦登樓佇望。
例2:樂府《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yuǎn)道。”以“青青河邊草”起興,表達(dá)對遠(yuǎn)方伊人的思念。
例3: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遠(yuǎn)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例4: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以遠(yuǎn)接天涯、綿綿不盡,無處不生的春草,來比喻離別的愁緒。
(2)草木繁盛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fā)盛衰興亡的感慨。
例1:“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yáng)州慢》)春風(fēng)十里,十分繁華的揚(yáng)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了。
例2:“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吳國的舊苑荒臺上的楊柳又長出新枝(荒涼一片),遙想當(dāng)年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還美(不勝春:春光也不勝它)。這里是以楊柳的繁茂襯托荒涼。
例3:“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賢相及其業(yè)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黃鸝白白發(fā)出這婉轉(zhuǎn)美妙的叫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例4:“朱雀橋邊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橋邊已長滿雜草野花,烏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麗堂皇,夕陽映照著破敗凄涼的
8、芭蕉
⊙孤獨憂愁、離情別緒、凄涼
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lián)系。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凄涼之音。
例1:李清照:“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對芭蕉為怨悱。
例2: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例3:葛勝沖《點絳唇》:“閑愁幾許,夢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來就夠凄涼的,巷口,送別之所。夢魂逐著芭蕉葉上的雨聲追尋,更令人覺得凄惻。
9、紅豆
⊙愛情、相思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南州記》稱為海紅豆,史載:“出南海人家園圃中”!侗静荨贩Q其為“相思子”。
例1: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于南國的紅豆,抒發(fā)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例2:清人朱彝尊《懷汪進(jìn)士煜》:“安床紅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樹下,日日思念汪進(jìn)士。
10、豆蔻
⊙少女美貌、清純、風(fēng)華綽約
豆蔻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例如: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后來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jì)為豆蔻年華。
11、竹
⊙正直、堅貞、頑強(qiáng)、不屈不撓、不畏逆境、高潔、謙虛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的品格,贏得古今詩人的喜愛和稱頌。白居易《養(yǎng)竹記》中,以竹喻人生,曉以樹德修身處世之道:“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yīng)用虛者。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為庭實焉。”
例1:張九齡的《和黃門盧侍御詠竹》詩言簡意賅地贊美道:“高節(jié)人相重,虛心世所知。”
例2:蘇軾的《於潛僧綠筠軒》有詠竹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將竹視為名士風(fēng)度的最高標(biāo)識。
例3:鄭板橋一生詠竹畫竹,留下了很多詠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贊美了立于巖石之中的翠竹堅定頑強(qiáng)、不屈不撓的風(fēng)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稟性。
12、黍離。
⊙對國家今盛昔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典出《詩經(jīng)·王風(fēng)·黍離》。舊說周平王東遷以后,周大夫經(jīng)過西周古都,悲嘆宮廷宗廟毀壞,長滿禾黍,就作了《黍離》這首詩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離”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國之悲。
例如:姜夔《揚(yáng)州慢》中有:“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13、丁香:
⊙愁思或情結(jié)
例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jié)”(唐人牛嶠《感恩多》),
14黃葉:凋零 成熟 美人遲暮 新陳代謝
15綠葉:生命力 希望 活力
16紅葉:代稱傳情之物,后來借指以詩傳情。
17花開:希望 青春 人生的燦爛
18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業(yè)的挫折 惜春 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19桃花:象征美人 如崔護(hù)《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20蘭:高潔
21牡丹:富貴 美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1304212.html
相關(guān)閱讀:
朱彝尊《鴛鴦湖棹歌(十二)》閱讀答案及賞析
馮延巳《清平樂》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黃滔《別友人》閱讀答案
陳與義《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賦長短句》閱讀答案及賞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宋昭公出亡”比較閱讀答案
上一篇:
“十年春,齊師伐我”閱讀答案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guān)主題
袁枚《帆山子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杜甫《春遠(yuǎn)》閱讀答案
《宋史?黃庭堅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朱熹《對月思故山》閱讀答案
李東陽《醫(yī)戒》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虞集《陳煙小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閱讀訓(xùn)練及參考答案
劉敞《微雨登城二首(其一)》閱讀答案及賞析
朱淑真《自責(zé)》二首 閱讀答案
詠史懷古詩鑒賞及答題方法
推薦閱讀
蘇軾《浣溪沙?萬頃風(fēng)濤不記蘇》閱讀答案
浣溪沙 蘇軾 萬頃風(fēng)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 翠袖倚風(fēng)縈柳絮,絳唇得酒……
虞集《聽雨》葉小鸞《雨夜聞簫》閱讀答案
聽 雨 【元】虞集 屏風(fēng)圍坐鬢毿毿①,絳蠟②搖光照暮酣。 京國多年情盡改,忽聽春雨憶江南……
曾鞏《菜園院佛殿記》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
閱讀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菜園院佛殿記曾鞏 慶歷八四月,撫州菜園僧可棲,得州之人……
陸龜蒙《京口》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9. 閱讀 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京口陸龜蒙江邊古渡傷離情,斷山零落春潮平。東風(fēng)料……
《清史稿?王士禎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
閱讀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題。 王士禎,字貽上,山東新城①人。幼慧,即能詩。順治十五……
相關(guān)閱讀
2015高考備考:高考文言文閱讀十篇(含答
古詩歌鑒賞答題步驟及技巧
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閱讀練習(xí)及
《魚我所欲也》《衛(wèi)律知武終不可脅》閱讀
張可久《【中呂】紅繡鞋?天臺瀑布寺》閱
司馬光《獨樂園記》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
出嘉峪關(guān)感賦 林則徐閱讀附答案
《隋書?隱逸傳?李士謙》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岑參《宿鐵關(guān)西館》閱讀答案
劉滄《江樓月夜聞笛》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