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
-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記憶資訊
|
提高記憶力
|
增強記憶力
|
右腦記憶方法
|
右腦開發(fā)訓(xùn)練
|
手機版
記憶力訓(xùn)練
記憶法
記憶術(shù)
記憶宮殿
右腦開發(fā)
速讀訓(xùn)練
思維導(dǎo)圖
學(xué)習(xí)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學(xué)
注意力訓(xùn)練
超右腦
左右腦
最強大腦
全腦速讀
快速閱讀
思維模式
學(xué)習(xí)計劃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專業(yè)
吸引力法則
潛意識
催眠術(shù)
潛能開發(fā)
速讀教程
勵志名言
經(jīng)典語錄
電子課本
早教
幼教
幼兒
作文
詞語
句子
閱讀答案
文言文閱讀
詩詞閱讀
古詩文閱讀
記敘文
現(xiàn)代文
說明文
議論文
小學(xué)閱讀網(wǎng)
初中閱讀網(wǎng)
高中閱讀網(wǎng)
故事會
讀者
意林
青年文摘
詩詞大全
古詩名句
詩歌鑒賞
勵志故事
勵志文章
傷感文章
傷感故事
傷感散文
人生感悟
哲理故事
心靈雞湯
精品推薦:
逍遙右腦
>
閱讀答案網(wǎng)
>
古詩文閱讀
>
蘇軾《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蘇軾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注:桓伊三弄,桓伊,東晉時音樂家,善箏、笛,曾為王徽之吹奏三個曲調(diào)。熙寧六年(1073)十一月,蘇軾時任杭州通判,赴常州、潤州一帶賑饑,恰逢椰子玉赴舒州(今安徽安慶)靈仙觀,二人結(jié)伴而行。次年二月,蘇軾在金山(潤州西北長江中)送別柳子玉,遂作此詞以贈。
1.這首詞的上闋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請簡要分析。(5分)
2.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飛絮送行舟,水東流”的妙處。(6分)
3.賞析“新月與愁煙,滿江天”這兩句寫景的特點。(4分)
4.結(jié)合全詞內(nèi)容分析以“飛絮送行舟,水東流”結(jié)尾的好處。(4分)
參考答案
1.營造了一個孤寂凄迷、浩淼清幽的意境。夜深人靜之時,不知是誰吹奏起優(yōu)美的古曲,將人從夢中驚醒。一彎孤單的新月,彌漫江天的愁煙,使即將與友人分別的詞人愁緒滿懷。(5分)
2.此句運用了擬人、反襯、寓情于景和想象的手法。這是想象次日分別的情景。在想象中,詞人賦予柳絮和流水以人的情感,借多情的柳絮追逐行舟代人送行,表達對友人的深厚情意。而江水不解人的心情依舊東流入海,又以流水的無情反襯人之有情。景物描寫寄托情感,含蓄雋永。(6分)
3.答案示例:此二句融情于景(1分)通過新月、煙云、天空、江面等景(1分)將整個送別情景托出,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別時的感傷氪圍。(2分)
4.答案示例: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追逐著行舟、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舊東流入海。(2分)以“流水無情”反襯人之有情,又借“飛絮送行舟”表達人的深厚情意,這樣結(jié)束全詞,顯得含蓄雋永。(2分)
翻譯: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不知是誰吹起了悠揚的笛曲,將人從好夢中驚醒。推開窗戶,只見江天茫茫,天上掛著一彎孤單的明月。
明日分別時,送別的人當站立江邊,久久不愿回去。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他的心意,追逐行舟,代人送行。而滔滔江水,依舊東流入海。
【賞析】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的詞作。此詞上片寫送別情景,以景色作為笛聲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別時的感傷氛圍;下片運用疊句造境傳情,想象來日分別的情景,大大擴展了離情別緒的空間。全詞虛實結(jié)合,渲染出一種強烈的情感氛圍,使讀者受到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
這首詞作于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二月,是作者為送別柳子玉(名瑾)而作。子玉是潤州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人,其子仲遠為蘇軾親堂妹婿,兩人是誼兼戚友的。公元1073年(熙寧六年)十一月,蘇軾時任杭州通判,赴常州、潤州一帶賑饑,恰好柳子玉赴舒州(今安徽安慶)之靈仙觀,二人便結(jié)伴而行。次年二月,蘇軾在金山(潤州西北長江中)送別柳子玉,遂作此詞以贈
此詞上片前二句“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寫離別前的晚上,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不知是誰吹起了優(yōu)美的笛曲,將人從夢中驚醒。從“驚破”一詞來看,對夢被驚醒似有怨恨之意。夜聽名曲,本是賞心樂事,卻引起了怨恨;而一旦夢醒,離愁就隨之襲來,可見是個好夢。后二句“新月與愁煙,滿江天”描述了這樣的情景:推開窗戶,不知是要追尋那悠揚的笛聲,還是要尋回夢中的歡愉,只見江天茫茫,空蕩蕩的天上,掛著一彎孤單的新月,凄冷地望著人間。江天之際,迷迷蒙蒙、混混沌沌,那是被愁悶化作的煙霧塞滿了。
下片遙想“明日”分別的情景。“欲去又還不去”,道了千萬聲珍重,但遲遲沒有成行。二月春深,將是“落花飛絮”的時節(jié),景象凄迷,那時別情更使人黯然。“飛絮送行舟,水東流。”設(shè)想離別的人終于走了,船兒離開江岸漸漸西去。送別的人站立江邊,引頸遠望,不愿離開,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追逐著行舟,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舊東流入海。以“流水無情”反襯人之有情,有借“飛絮送行舟”表達人的深厚情意,結(jié)束全詞,分外含蓄雋永。詞所謂明日送行舟,未必即謂作此詞的第二日開船,須作稍微寬泛的理解。詩集送柳子玉詩稱“先生官罷乘風去”之后,復(fù)數(shù)有游宴之事,子玉始成行,可參。
通觀全詞,沒有寫一句惜別的話,沒有強烈激切的抒情。將情感融入景物, 此詞上片寫送別情景,以景色作為笛聲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別時的感傷氛圍。下片運用疊句造境傳情,想象次日分別的情景,大大擴展了離情別緒的空間。如此虛實結(jié)合,渲染出一種強烈的情感氛圍,使讀者受到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這是本詞的藝術(shù)魅力所在。在眾多的景物之中,又挑出一二件,直接賦予它們生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所有的自然物都生氣勃勃,整個藝術(shù)畫面都活躍起來,這是本詞的藝術(shù)特色。上片用“愁”寫煙,使新月也帶上了強烈的感情色彩;下片用“送”狀柳絮,使之與東去的流水對比而生情。而“愁煙”和“飛絮”在形態(tài)上又有共同之處,它們都是飄忽不定、迷迷蒙蒙的自然物;它們輕虛空靈,似乎毫無重量,不可捕捉,但又能無限擴散,彌漫整個
宇宙
,用它們象征人世的漂泊不定,傳達出迷蒙悵惘、拂之不去的眷戀之情,那是再妙不過的了。但作者似乎是隨手占來,毫不費力,只道眼前所見,顯得極其自然。這正是詞人的高超之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1330518.html
相關(guān)閱讀:
李煜《望江南》閱讀答案及全詞翻譯賞析
李清照《孤雁兒》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賞析】
納蘭性德《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全國卷古詩鑒賞真題及答案匯編
杜甫《絕句二首》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
上一篇:
《陶侃惜谷》閱讀答案及翻譯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guān)主題
“述初以家貧,求試宛陵令”閱讀答案
張可久《【中呂】普天樂?秋懷》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杜荀鶴《溪興》蔡確《夏日登車蓋亭》閱讀答案對比賞
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史記?韓長孺列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答案)
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陸游《訴衷情》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史記?吳太伯世家》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孟云卿《寒食》閱讀答案及賞析
李清照《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推薦閱讀
薩都剌《越臺懷古》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閱讀 下面一首元詩,回答問題。 越臺懷古① 薩都剌 越王故國四圍山,云氣猶屯虎豹關(guān)。 銅獸……
辛棄疾《滿江紅?點火櫻桃》閱讀練習(xí)及答
閱讀 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滿江紅辛棄疾點火櫻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見龍孫……
《墨子?節(jié)用》閱讀練習(xí)及答案(2016年浙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題。(5分)《墨子·節(jié)用》:“圣人為政一國,一國可倍也;大之……
李商隱《木蘭花》閱讀答案及賞析
木蘭花 唐 李商隱 洞庭波冷曉侵云,日日征帆送遠人。 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
宗澤閱讀答案
青島(二)課外文言文閱讀(本題滿分8分) 宗澤(節(jié)選) 宗澤,字汝霖,婺州①義烏人。澤自幼豪爽……
相關(guān)閱讀
吳敏樹《書謝御史》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吳偉業(yè)《登縹緲峰》閱讀答案
《朱竹君先生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誡子書》閱讀答案(附翻譯)
《明史?尹直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趙執(zhí)信《暮秋吟望》閱讀答案及解析
《廉希憲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袁中道《關(guān)木匠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含譯
《賣油翁》《童區(qū)寄傳》《黔之驢》閱讀答
李德!吨啂X南道中作》閱讀答案及翻譯賞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