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蘇軾?水調(diào)歌頭》導(dǎo)學(xué)賞析及精選(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古詩詞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蘇軾 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 蘇軾•
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是詠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來膾炙人口,流傳廣泛。
詞前小序
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可見,此詞作于丙辰,即宋神宗熙寧九(1076

,此時作者在密州
(今山東諸城)太守
任上,政治上失意
,與弟蘇轍也已七不見
。中秋對月,心情抑郁惆悵,懷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詞的上片敘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發(fā)對兄弟的懷念之情。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中秋夜,月自然是主角,前人面對無限時空,一輪孤月,早已產(chǎn)生了疑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初照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李白《把酒問月》)
。蘇軾之問,陡然發(fā)之,把作者對宇宙人生的疑惑端了出來,也顯露出詞人對明月的贊美和向往。緊承這一問,又有了下一問:“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對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進了一步,對明月的贊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層。既然天上宮闕如此美好,當然會產(chǎn)生乘風(fēng)歸去的念頭。上天而說“歸去”,因為在作者看來,也許那美好皎潔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園。然而真要棄絕人世,飄然仙去,詞人又有些猶豫了,“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作者的遐想愈來愈飄渺,而終不忍棄絕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飛天探月,出塵之思,終于讓位于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下片緊承上片最后兩句的入世情懷和月色描寫,仍然寫月,寫月光的移動和月下的不眠之人。“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三句,“轉(zhuǎn)朱閣”,謂月光移照華美的樓閣。“低綺戶”,謂月光照著有離愁別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朱閣”“綺戶”,與上片“瓊樓玉宇”對照。既寫月光,也寫月下的人。這樣就自然過渡到個人思弟之情的另一個主題上去。“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一問,轉(zhuǎn)入了抒發(fā)懷人之情。好像是對月有怨懟之意,其實是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宕開一筆來說,表現(xiàn)了詞人由心中有所郁結(jié),到心胸開闊,作達觀之想的心理變化。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的放達寬慰之語。“隔千里兮共明月”(謝莊《月賦》),遠隔千里之人,同處在這美好的月光之下,雖不能團聚,也能有所安慰了。
全詞樂觀曠達的情懷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語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現(xiàn)出來。  
【練習(xí)題】  
1
、對這首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B

)   
A
、上闋寫詞人把酒問月,萌生了“乘風(fēng)歸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轉(zhuǎn)向?qū)θ碎g的喜愛。   
B
、下闋寫詞人望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zhuǎn)為對離人的祝福。在詞人眼里,月圓人團圓
是一種自然常理。   
C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時空阻隔,這是對一切經(jīng)受離別之苦的人們的祝福。   
D
、全詞以“明月”貫穿,詠月兼懷親人,表達了詞人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2
、對這首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

)   
A
這首詞上闋寫詞人對天上宮闕的向往和對人間生活的熱愛,下闋寫詞人在月下對親人的懷念和祝福,自始至終
洋溢著樂觀向上、積極奮進的情緒。
  
B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一句,抒發(fā)思念親人的感情。表面看來,好像是對月有怨恨之意,其實是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 
C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句話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對自然和社會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詩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闊大,描寫虛實結(jié)合,充滿了豐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3
《水調(diào)歌頭》中,上天為什么說“歸去”?詞中哪兩句是由出塵之想轉(zhuǎn)向入世情懷的過渡
?  
上天而說“歸去”,因為在作者看來,也許那美好皎潔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園。上片末兩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是兩片之間的過渡句,飛天探月,出塵之思,終于讓位于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4
.簡析“轉(zhuǎn)朱閣,低椅戶,照無眠”一句中加著重號詞語的表達效果。(2
分)  
“轉(zhuǎn)”和“低”準確生動地描繪了月光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無眠”準確地表現(xiàn)了離別之人因不能團圓而難以放眠的情景! 
5
詞的上片詩人從幻想上天寫起,最后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這中間顯示詩人感情起伏的詞語一個是“我欲
”,一個是又恐
、一個是何似
。(2
分)  
6
指出下面詞語或句子所表達的情感。  
①“何事長向別時圓”中的“何事”表達的情感:不能和親人團聚的惆悵  

②“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達的情感:②對親人的美好祝愿;樂觀曠達的情懷  
7.
本詞有一端小序,其作用是
介紹寫作緣由。
文中說的“子由”是詞人弟弟的字,其名為
蘇轍,
他和蘇軾,
蘇洵

并稱文壇“三蘇”。

  
8.
全詞以問句開篇,上闋問
,下闋問
,歸根到底是在問自己
! 
9.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化用李白《把酒問月》詩句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  
10
詞中最富有哲理的一句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  
11
.下列對詩歌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D

)  
A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是化用杜甫
《把酒問月》中“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的兩句詩意! 
B
.“我欲乘風(fēng)歸云,又恐瓊樓玉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這幾句設(shè)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麗,夜氣的清寒,但不能
透露作者對人間終不忍棄絕的復(fù)雜心情! 
C
.下闋寫詞人望月懷人,
由感傷離別轉(zhuǎn)為對離人的祝福。在詞人眼里,月圓人團圓
是一種自然常理! 
D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時空阻隔,這是對一切經(jīng)受離別之苦的人們的祝福。詞人終于以理遣情,希望從共賞明月中互致慰藉,離別之憾可以從兄弟友愛中獲得補償,這樣也就能做到“不應(yīng)有恨”了! 
12
.這首詞反映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政治失意時,幻想超脫物外;
但積極的思想最終戰(zhàn)勝了消極遁世的念頭,表現(xiàn)了作者樂觀的心態(tài)和豁達的情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560041.html

相關(guān)閱讀:《春寒 二月巴陵日日風(fēng)》閱讀答案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 杜甫》閱讀答案
鄭域《昭君怨》閱讀
文天祥《金陵驛》閱讀答案
《盟臺夕照》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