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逍遙右腦記憶網
-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記憶資訊
|
提高記憶力
|
增強記憶力
|
右腦記憶方法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手機版
記憶力訓練
記憶法
記憶術
記憶宮殿
右腦開發(fā)
速讀訓練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學
注意力訓練
超右腦
左右腦
最強大腦
全腦速讀
快速閱讀
思維模式
學習計劃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專業(yè)
吸引力法則
潛意識
催眠術
潛能開發(fā)
速讀教程
勵志名言
經典語錄
電子課本
早教
幼教
小學
作文
詞語
句子
閱讀答案
文言文閱讀
詩詞閱讀
古詩文閱讀
記敘文
現代文
說明文
議論文
小學閱讀網
初中閱讀網
高中閱讀網
故事會
讀者
意林
青年文摘
詩詞大全
古詩名句
詩歌鑒賞
勵志故事
勵志文章
傷感文章
傷感故事
傷感散文
人生感悟
哲理故事
心靈雞湯
精品推薦:
記憶力培訓
|
快速閱讀培訓
|
速讀訓練軟件
|
超右腦訓練卡片
|
數字編碼卡
逍遙右腦
>
閱讀答案網
>
古詩文閱讀
>
《喜見外弟又言別》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喜見外弟又言別
李益
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1)作者是怎樣寫自己和表弟“相逢”的?語言上又有什么特點?
(2)“別來滄海事”中的“滄海事”是什么意思?作者是怎樣“言別”的?
(3)說說“語罷暮天鐘”一句描寫了什么情景,表現了作者什么情感。
(4)簡析“秋山又幾重”中“秋”字的作用。
(5)賞析這首詩的語言特色。(6分)
(6)、尾聯運用了什么手法?“秋山又幾重”中的“秋山”,可否改為“青山”,請簡要分析。(5分)
7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哪些情感?請簡要作答。(3分)
8.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什么用了什么表達技巧?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作答。(4分)
9.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哪些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作答。(6分)
閱讀答案
(1)
詩人
主要是通過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來寫自己和表弟的“相逢”的。作者寫自己和表弟從“問姓”到“稱名”,從“驚初見”到“憶舊容”,層次清晰地寫出了由初見不識到交談相認的神情變化的細節(jié),繪聲繪色,細膩傳神。語言樸素自然,不以奇特警俗取勝。
(2)這里的“滄海事”化用了滄海桑田的
典故
,突出了十年間個人、親友、社會的種種變化,同時也流露出了作者對社會動亂的無限感慨。詩中作者沒有使用“離別”的字樣,而是想象出一幅表弟啟程遠去,在深秋時節(jié)奔波于重山阻隔的巴陵道上的情景,表現“后會難期”的惆悵心情,跟首句的“十年離亂”相呼應。(意對即可)
(3)這句詩表現了詩人與表弟久別重逢后交談的情景。他們從白天一直談到日落黃昏、寺院鐘聲響起的時候,表現出兩個人交談的時間之長。詩人明寫他們交談時間長,暗寫他們相互傾訴的內容之豐富,交談的氣氛之熱烈,從而表現出他們之間情誼的深長。
(4)“秋山又幾重”一句中“秋”字的作用有二:一是點明作者與表弟乍見又離的時令;二是烘托悲涼的氣氛,“秋”使人產生西風蕭瑟、黃葉飄零的聯想,表現作者傷別的情懷。
(5)(1)樸素自然 (2)凝練生動
(6)虛寫(或以虛寫實、想象)(2分)。不能改(1分),“秋山”這個意象,帶有荒涼、凄清的意味,與詩人抒發(fā)的依依離情相吻合(1分)。“青山”生機勃勃,與詩人抒發(fā)的情感背離(1分)。
(7)相逢的驚喜、對人事消磨的感慨、明日又將離別的
傷感
。
(8)想象(或虛寫)、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2分)詩人想象第二天在秋山重重的巴陵古道送別表弟的情景,不直言傷感,卻更加感人,不僅拓寬了
詩歌
意境,也使抒情更加深沉曲折。(2分)
9.①表達了與親人剛剛相聚就要分別的難舍之情以及后會難期的惆悵。
②初問姓氏,心已驚疑,待知姓名,即憶起舊容,于是化驚為喜。敘談傷亂感慨之情,寓之意中。
③全詩以凝煉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再現了亂離中
人生
聚散的典型場面,抒發(fā)了真摯的至
親情
誼。
(答出“難舍”之意,給2分,答出“惆悵”之意,給2分。結合詩文分析2分)
譯文
經過了近十年的戰(zhàn)亂流離,長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
初見不相識還驚問名和姓,稱名后才想起舊時的面容。
說不完別離后世事的變化,一直暢談到黃昏寺院鳴鐘。
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憂愁不知又隔幾重?
賞析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詩人同表弟(外弟)久別重逢又匆匆話別的情景。在以人生聚散為題材的小詩中,它歷來引人注目。
首聯“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開門見山,介紹二人相逢的背景。這里有三層意思:一是指出離別已有十年之久。二是說明這是社會動亂中的離別。它使人想起,發(fā)生于李益八歲到十六歲時的安史之亂及其后的藩鎮(zhèn)混戰(zhàn)、外族入侵等戰(zhàn)亂。三是說二人分手于幼年,“長大”才會面,這意味著雙方的容貌已有極大變化。他們長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頗出意外。句中“一”字,表現出這次重逢的戲劇性。
頷聯“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正面描寫重逢。他們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寫的“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中的情景顯然不同。互相記憶猶新才可能“疑夢”,而李益和表弟卻已經對面不能相認了?磥恚麄兪清忮讼嘤。詩人抓住“初見”的一瞬間,作了生動的描繪。面對陌生人,詩人客氣地詢問:“貴姓?”不由暗自驚訝。對一個似未謀面者的身份和來意感到驚訝。
下句“稱名”和“憶舊容”的主語,都是作者。經過初步接談,詩人恍然大悟,面前的“陌生人”原來就是十年前還在一起嬉戲的表弟。詩人一邊激動地稱呼表弟的名字,一邊端祥對方的容貌,努力搜索記憶中關于表弟的印象。
詩人從
生活
出發(fā),抓住了典型的細節(jié),從“問”到“稱”,從“驚”到“憶”,層次清晰地寫出了由初見不識到接談相認的神情變化,繪聲繪色,細膩傳神。而至親重逢的深摯情誼,也自然地從描述中流露出來,不需外加抒情的筆墨,已經為讀者所領略了。
十年闊別,一朝相遇,應該有很多話語要說。頸聯“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表現了這傾訴別情的場面。分手以來千頭萬緒的往事,詩人用“滄海事”一語加以概括。這里化用了滄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間個人、親友、社會的種種變化,同時也透露了作者對社會動亂的無限感慨。
兩人熱烈地交談,從白天到日暮才停下話音。敘談時間長,正表明他們情誼的深長。“暮天鐘”并不是單純作為日暮的標志而出現的。它表明二人敘談得十分入神,以至顧不上觀望天色的變化,也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只有遠處傳來寺院的鐘聲,才使他們意識到原來已是黃昏。作者在這一聯,避實就虛,擇取了敘舊時間很長這個側面,表現出二人歡聚時的熱烈氣氛和激動心情。
前六句,從久別,到重逢,到敘舊,寫“喜見”,突出了一個“喜”字;七、八句轉入“言別”。作者沒有使用“離別”的字樣,而是想象出一幅表弟登程遠去的畫圖:“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明日”,點出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今湖南岳陽)的道路,這里提示了表弟即將遠行的去向。“秋山又幾重”則是通過重山阻隔的場景,把新的別離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用“秋”形容“山”,于點明時令的同時,又隱蘊著作者傷別的情懷。從宋玉開始,就把秋天同悲傷聯系在一起了。“幾重”而冠以“又”字,同首句的“十年離亂”相呼應,使后會難期的惆悵心情,溢于言表。
全詩以凝練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再現了與親人久別后不期而遇又匆匆離散的場面,抒寫了親人間真摯的情誼,也表現了動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無奈。詩人借時事動亂中人生聚散的獨特一幕,表達出無盡的詩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623105.html
相關閱讀:
楊師孔《法華山看梅記》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李中《鐘陵禁煙寄從弟》閱讀練習及答案
?人教版九級上冊《唐雎不辱使命》試題及答案
《宋史?張惟孝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政治諷喻詩?熱身演練》參考答案
上一篇:
蔣捷《賀新郎?兵后寓吳》閱讀答案及賞析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主題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閱讀練習及答案
田為《南柯子?春景》閱讀答案及全詞賞析
辛棄疾《鷓鴣天?送人》閱讀練習及答案
楊慎《武侯廟》閱讀答案
陳維崧《南鄉(xiāng)子?邢州道上作》閱讀練習及答案
《古文觀止?報燕王書》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張可久《喜春來?金華客舍》閱讀及答案
秦松齡《過百齡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練習及答案
三國志《王粲字仲宣》閱讀練習及答案
推薦閱讀
戎昱《移家別湖上亭》閱讀練習及答案
閱讀 下面一首唐詩,完成8~9題。(7分) 移家別湖上亭戎 昱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
新唐書《李賀作詩》閱讀練習及答案
新唐書 李賀作詩 李賀字長吉,系出鄭王后。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鈰①始聞未信,過其家,……
楊萬里《插秧歌(田夫拋秧田婦接)》閱讀
閱讀 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插秧歌 楊萬里 田夫拋秧①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
劉長卿《重送裴郎中貶吉州》韋莊《古離別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劉長卿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
王守仁《尊經閣記》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
閱讀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 題。尊經閣記【明】王守仁 經①,常道也。其在于天,謂之命……
相關閱讀
田為《南柯子?春景》閱讀答案及全詞賞析
曾幾《三衢道中》閱讀練習及答案
《史記?穰侯列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
《華陽國志?陳壽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
朱熹《觀書有感》蘇軾《琴詩》閱讀答案對
明史《熊鼎傳》閱讀練習及答案
辛文房《白居易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
杜甫《對雪》閱讀練習及答案
趙執(zhí)信《秋暮吟望》閱讀練習及答案
葛勝仲《點絳唇?縣齋愁坐作》閱讀答案及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